心情與現在蠻接近的.
當時小弟一直不敢相信,
那種獲利居然是那種價位,
但抱持著電信是基本需求,
不會因為經濟而有大波動,
中華電信這種公營單位都能賺,
私人公司必大賺的信念,
戰戰兢兢的分別買進了兩家的股票.
但天天都在注意有沒有公司快倒的消息,
深怕自己的一點點血汗錢被坑殺了,
而當時買進價格分別為26及23元.
這兩檔股票,
至今仍提供小弟不錯的股利.
如今面對台新金也抱持著戒慎恐懼的態度,
但同樣的小弟也有堅持的信念,
那就是銀行是特許行業,
不是有錢就能進來搞的.
銀行在經過差不多廿年來的低潮與打消呆帳後,
體質強健了許多,
在目前的氛圍下,
新銀行要成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只有合併減少家數是現在進行式,
所以一直覺得長線仍可期.
不同的是在實務操作上,
已轉化成更務實的方式,
那就是盡可能的分散風險,
廣泛的持有銀行股.
檯面上的每家銀行,
在未來很多家都有機會大賺,
相對的也都有機會踩雷倒下,
但銀行界不會消失,
若真有銀行不幸罹難,
每一家倒下的犧牲者,
都將化成養分供養其他的倖存者.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