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

台積電(2330)值得再看三年

附上的這篇謝社長文章無需爭論,主要是看整理出來的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的獲利金額。看大型科技公司前景的壹些角度:

1. 技術力
2. 獲利率及金額
3. 全球市佔率
4. 財務力

******
「謝金河」
台積電的全球競爭力

全球科技大廠去年第四季財報,在景氣低迷,全球大裁員潮中,大多數企業獲利都不佳,除了Nvidia外,幾乎全部都揭露,如果把每一家公司淨利一字排開,台積電可以拿到第四名,如果比對市值,台積電的業績相當亮眼。

從財報來看,蘋果第四季淨利300億美元,衰退13.4%,蘋果賺一季,大約是台積電賺一年。第二名是微軟,淨利164億美元,這次ChatGPT大利微軟,結合Bing的Azure營收216億美元。第三是Google的136.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06.4億美元呈現大幅衰退,接下來,Google要面對搜尋引擎的廣告業務空前挑戰。

台積電第四季淨利2959億台幣,約100億美元,全年1.0165兆台幣,約338億美元,如果以這個為標竿,去年第四季Amazon只賺2.78億美元,慘輸台積電;Meta浄利46.5億美元,Tesla的37億美元都不如台積電。

如果拿半導體產業來比,InTel第四季虧損6.64億美元,AMD小賺2100萬美元,Nvidia第三季純利14.56億美元,都不如台積電很多。如果比效率,InTel宣布在美國投資200億美元,台積電幾乎和InTel同時宣布,但台積電的亞利桑納廠已經進行裝機儀式,InTel廠房仍在努力中。台積電可以靠自身創造的盈餘進行擴廠,但InTel必須借錢建新廠,競爭力大不相同。現在InTel市值剩下不到台積電四分之一,怎麼追都追不上台積電了。

而南韓三星電子4Q浄利23.5兆韓元,約18億美元,全年43.38兆韓元,約33.4億美元,也差台積電很多。去年4Q海力士虧29億美元,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中國最大的中芯國際4Q淨利3.86億美元,算是差強人意。

去年有很多唱衰台積電的聲音,現在台積電交成績單,展現全球競爭的實力,這是一張很漂亮的成績單!也印證了張忠謀先生不斷提醒:企業的成功,要像馬拉松,必須是長久的努力!
業績那麼好,為何要砍?是看到什麼了?


股神巴菲特「重砍台積電」減幅86% 盤後大跌逾4%
mobile3803 wrote:
業績那麼好,為何要砍...(恕刪)


這是去年第四季的資訊。

個人推測:第四季看到中國疫情影響蘋果出貨嚴重。但這部份已在元月解決,也反映在台積電元月報表。

人人可以成為巴菲特,只要選好股和長持。
「自由」
裴洛西接受Politico負責國際政治的副總編輯柏恩斯(Alexander Burns)的專訪時,還原張忠謀在那場午宴的談話,柏恩斯透過專欄透露,張忠謀的太太張淑芬一度打斷張忠謀的談話,要他別講那麼久,蔡總統認為張忠謀快人快語,向來敢言,沒有阻止他不要講之意。

專欄指出,張忠謀告訴裴洛西,美國想要打造可信賴的半導體產業,就應該持續投資台灣安全,因為美國現在想做的,台積電早就完備。他也樂見台積電在亞歷桑那鳳凰城投資建廠,能從美國政府的補貼中獲益,但從美國大開支票到建立自給自足的晶片產業,以他的經驗與看法「還有好長一段距離」。

張忠謀認為,半導體產業發展快速,即便美國現在大量投資建設高品質的晶圓廠,未來還要花更多錢維持更新,否則,美國就只是現在擁有最先進的硬體設備,單次投資是不夠的。裴洛西受訪指出,張忠謀很了解美國,張忠謀提到的部分問題的確對美國是挑戰。

但她在會中也傳遞「我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們決心要成功,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weber2654 wrote:
這是去年第四季的資訊...(恕刪)


巴菲特的長年老夥伴發表看法。每個人只要遵守自己的投資心法,就是好投資。

******
「經濟」
巴菲特的「老戰友」、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孟格(Charlie Munger)15日形容台積電( 2330 )是「地表最強半導體公司」,也淡化台灣遭入侵的風險,理由是台灣「不再是小菜一碟」。他也說,中國大陸依然是投資人的首選機會,與特斯拉相比,他更看好大陸電動車廠比亞迪。

現年99歲的孟格15日在媒體Daily Journal公司的年會花了2個多小時回答提問,該公司是家洛杉磯報紙出版商和法院軟體供應商,孟格曾擔任該公司董事長長達45年,目前仍是董事。孟格從1978年來也一直擔任波克夏公司副董事長,與同為億萬富豪的巴菲特密切合作。
這種人在面試時不是就會被刷下來了嗎?GG面試時要先看看血,看有沒有流著GG血性,才能錄取
美國人不知GG要加班,輪班嗎?GG會沒告知?
去美國花了大筆錢,未來成效很難看好,看來真是去繳保護費


在台灣,工程師工時長、週末還要輪班,笑稱自己為公司「賣肝」。這種犧牲對美國員工可能不太具吸引力。

紐時:台積電美國擴廠成本高 員工疑慮漸增
mobile3803 wrote:
這種人在面試時不是就...(恕刪)


「損GG」言論從來不缺。台灣台積電已經要實施彈性上班時間及8小時下班那有這些「小」問題。

員工多,總有奮進的人想多學多做些,看在正常下班人的眼裡也會不舒服。社會上三個人的小組就會有「雜言」,何況7萬人的公司。

有實力的人每家公司搶著要,無實力的人只剩壹張嘴。
weber2654 wrote:
「損GG」言論從來不缺。台灣台積電已經要實施彈性上班時間及8小時下班那有這些「小」問題。

員工多,總有奮進的人想多學多做些,看在正常下班人的眼裡也會不舒服。社會上三個人的小組就會有「雜言」,何況7萬人的公司。


敝人揣測,損TSMC的言論大概不外空手者,希望股價打下來,有便宜價可買;或者類大外宣者,中傷TSMC連帶唱衰台灣,滅自己志氣長他人威風;或者TSMC競爭者,散佈不實訊息,以利其競爭能勝過TSMC吧?
guest2000 wrote:
敝人揣測,損TSMC...(恕刪)


說真的..........如果我不是在台灣, 以前不是神山員工
我大概也選擇持有蘋果股票 > 台積電股票
蘋果每年除了營收獲利上漲外, 還持續的股票回購幫股東創造價值(股票回購市面上流通變少, 讓持有股東價值變高), AAPL在Y2022年九月底的全年度財報, 整年共花了902億去買回AAPL股票, Y2021年花855億去買回股票, 假設 AAPL一季賺300億, 等於一年花三季度賺的錢都拿去回購股票了
TSM做了什麼?除了給員工發錢以外........賺40元給股東11元
weber2654
weber2654 樓主

『賺40元給股東11元』說得早了些。

2023-02-24 10:06
KNKNKNKN

所以,美國企業熱中股票回購的原因是什麼? 對公司營運有利?還是股東有利? 另外,美國公司不給員工紅利分紅嗎? 沒忠誠短線操作的股東只在乎現在拿多少錢,不在乎公司營運的未來與企業社會責任,竭澤而漁!

2023-02-24 11:38
jhlien wrote:
說真的..........如果我不是在台灣, 以前不是神山員工
我大概也選擇持有蘋果股票 > 台積電股票
蘋果每年除了營收獲利上漲外, 還持續的股票回購幫股東創造價值(股票回購市面上流通變少, 讓持有股東價值變高), AAPL在Y2022年九月底的全年度財報, 整年共花了902億去買回AAPL股票, Y2021年花855億去買回股票, 假設 AAPL一季賺300億, 等於一年花三季度賺的錢都拿去回購股票了
TSM做了什麼?除了給員工發錢以外........賺40元給股東11元


Apple是回購了自家股票,也配息給股東(但股東要併入所得繳稅,Apple寧可回購股票),但配息不如TSMC啊,雖然TSMC沒回購自家股票(未買庫藏股).
TSMC是重資產的企業,需要建廠花錢,資本支出明顯大於Apple這種輕資產企業,這是因為產業屬性不同,產業鏈所處位置不同必然的結果,TSMC若回購自家股票,她的建廠資金就需要向銀行或債權人融資,獲利自然會受些影響,EPS可能就稍低了.
重資產企業本益比基本上比輕資產企業低,這是報酬與風險比較後的投資人的選擇的結果.
  • 1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