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我不投資鴻海,五年賺了超過三億元台幣,投資報酬率超過750%

maratchou wrote:
既然都講了貼一下第一...(恕刪)

5分奉上
理財版就是要描述投資股票的理由 以及心境過程
這是對後面小白很好的啟發作用
當然 風雨雖大不潤無根之木
那些來01講廢話、或是宣揚教主理念的 他們不想學習就算了

寫這些過程 我覺得幫助最大的是自己 讓自己知道投資的初衷
堅持的理由
賣出的理由
一步一步寫下來
maratchou
maratchou 樓主

我有編輯過,歡迎再去看一次

2024-05-04 20:24
樓主分享投資心法 值得參考 紀錄一下
maratchou wrote:
至於去年第二次買中華車,當然是因為新安東京海上的一次性虧損,造成股價大跌,加上MG的成長動能出現啦。這次的獲利是當年的好幾倍。等我賣完再貼了。

這次研究的主要範圍是MG幾個主要銷售不錯的車型在歐洲,澳洲等海外市場的風評跟銷售量。花的時間更多,因為都是英文的。然後觀察台灣上市以後的口碑跟銷售量,要到各大汽車論壇看,也是很花時間。持續觀察發現MG的銷售跟口碑都優於我預期,所以後面還有加碼。

至於為甚麼賣出呢,因為今年觀察名單中有落難股覺得CP值更高,然後年報出爐後有看到其他不錯的標的。

中華車在除息前全數賣出
這次報酬率雖然沒有第一次高,但獲利總金額是第一次的五倍左右,有四千三百萬。

賣出原因如下
第一,因為今年觀察名單中有落難股覺得CP值更高,然後年報出爐後有看到其他不錯的標的。
第二,四月份法說會後發現去年第四季的本業獲利被高估了(因為公司把補助款三億元直接扣掉營業費用,所以營業費用率低估了),所以算一算今年應該頂多比去年持平到微增(因為去年有新安東京海上迴轉利益六億八千萬,加上補助三億元,等於今年EPS就兩塊左右不見了),但今年有所得稅費用的抵減,稅率會大降,加上本業獲利還會增加所以初估獲利是持平到微增

所以在四月份法說會後到季報公布前先賣了一半。這部分算賣的很漂亮。

另外一半賣的就不漂亮。因為四月份開始,MG的銷售量(五月公布)就停滯,甚至五月份(六月公布)開始有比較大的下滑。原因是之前產能不足的訂單已經消化完畢。這時候就一直在等賣出的點位。最後是趁著00900ETF來買入的時候賣出。

損益表



主要買入
為什麼我不是一次大量買入?因為我幾乎都是滿檔持股,所以要有賣出其他股票才有空間買。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中華車的線形,後面加碼我幾乎都是買入在波段低點。原因就是覺得這時候很便宜,所以就找持股中相對比較不便宜的賣出來買入。這樣在多頭可以增加資金效率。



5/7號賣出一半後有低接一些回來,後面才又出掉



中華車是我第一檔獲利超過五千萬的傳產股
目前有一檔半導體股累計獲利超過一億元
一檔半導體股超過六千萬
一檔半導體股超過四千萬
上面都是已實現

加上未實現的話還有一檔半導體公司超過數千萬,期望這檔股票未來也能成為我個股單檔獲利的新高!!
目前持股中半導體公司約佔五成,另外五成是傳產

最近的大盤有比較大的回檔。但我自己今年布局的股票都是著眼於將來有確定獲利的成長動能,所以就採取覺得估值便宜就加碼的方式處理(剛好最近賣了中華車,現金水位很多)。暑假花了很多時間跟家人在旅行,雖然很熱但過得非常充實也開心。就祝福各位投資順利暑假開心度過了!下次再發文也許要一兩年後了,因為目前的持股都是預計持有一年以上。

最後附上過去一年損益

maratchou
maratchou 樓主

應該不算重壓,最多的時候占我持股接近三成,是第二大持股。大部分時間是第三大持股。

2024-07-27 16:38
fresh.T

M 大好強啊

2024-07-27 20:05
M大旅遊過幾個國家了?民國16月台灣首富林獻堂,花了378天,環遊世界16國,60多個城市。他是全台灣第一個環遊世界的人。我看你比他玩得多。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很讚。
maratchou
maratchou 樓主

還不到二十個。我比較喜歡深度旅遊,一個城市待幾個星期以上。疫情前曾經有一年超過十個月都不在台灣,歐洲,美國,古巴,日本到處旅遊。去歐洲飛機搭的久,我去就是超過一個月。

2024-07-27 16:47
我就是愛拍照

20個比我多很多。我除了台美,只去過加拿大和墨西哥。連日本都沒去過,連過境也沒有。

2024-07-27 16:59
maratchou wrote:
開這篇文章是為了紀念...(恕刪)

請收下我的膝蓋
M大真的厲害,

目標獲利先設定你的1/10, 但應該很難做到(在作夢). 哈哈~
過去一個星期實在太值得紀念了
來記錄一下

本周一,創下單日個人持股下跌幅度(印象中,因為沒有每天做紀錄),還有數字最高(這個無庸置疑)
單日下跌了超過2600萬元,真是嚇到吃手手
我的反應就是加碼認為跌深的成長股
到了周五,本周結算,持股小跌了一個多百分點,下跌了約360萬。

今年的成績則是稍微打敗大盤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今年持股完全沒有調整,保持去年年底的持股
那到今天績效會是負的高位數百分比。
有調整持股增加了三成五左右的績效
均值回歸還是鐵律,很幸運我有做調整(今年新買的公司到今天都是正績效,甚至有些買完後因為發現更值得的投資標的有賣掉,今年買的股票賣掉的約有五百萬的正績效)

趁著有比較大的折價本周加碼半導體股,目前半導體股票的比例拉到五成五
傳產加上現金比重降到四成五左右
運氣很好剛好在這波下跌前獲利了結中華車,所以還有不少子彈可以打
不然就只能等股息下來加碼了

如果這是空頭的來到我就等到下次景氣循環往上
反正我的持股都是有獲利成長動能而且估值相對便宜的公司
雖然我認為目前只是景氣弱復甦中的雜音
現在是反彈?還是回升?還需要再觀察一下。
maratchou
maratchou 樓主

我看不到未來,當然不會知道。我只懂專注在投資的個股,大概了解投資的個股所屬的景氣循環週期還有估值。我想這就夠了

2024-08-09 18:19
hob5378

[拇指向上]

2025-03-31 16:58
持股還在?
怎麼看現在盤勢?
sunflower2251 wrote:
持股還在?怎麼看現在...(恕刪)


目前淨資產八成以上都是台股上市櫃公司。有還一些22年底多借出來的房貸。
跟最後一個留言相比,持股內容有六成以上不同。
去年是投資以來,年周轉率最高的一年。
成交金額竟然超過12億元。之前最多的2021年也只有3億多元。

因為比起前幾年,這兩年我比較找不到預期報酬率好幾倍的公司。
打不出全壘打,所以只能多找安打,所以周轉率也就因此增加。
有點像回到2014-2016年我的投資方法,在不同持股之前做增減來增加投報率。
或是找到一些短期可能因為籌碼造成的價格錯置來做均值回歸。

看盤勢不是我的強項。
我還是專注在持有公司的基本面跟估值進行價值投機。
頂多看一下籌碼。

只能專注在自己能做的,報酬就交給上天決定啦。

目前持股半導體約五成多一些,其他電子股約兩成五還有兩成左右是傳產。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