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綠角長期年化報酬率4.4%,我吃了一驚


chalupa1 wrote:
太可惜了沒贏家帶進...(恕刪)


說到這個
凱子也是到後期才知道不能用完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市場
所以他後期賺很多錢了
以前的凱子也是賠一褲子

這幾個輸的 有多少是認不清這件事情呢? 但是我看信奉凱子的學校
並不會提到這些事情
可能凱子要是還能復活 會罵這些追隨他的後人 這部分誤解了他吧

hodson2013 wrote:
被動指數化的投資者會在現實考量下,主動選擇某一個市場某一個配置

+1

所以在下特別找過失落20年的日本例子: 日股50%/美債50% 最高點進場 7年後回本 開始正報酬




hodson2013 wrote:
我是説市場要有不同想法才能健康運作。

+1



以上... 自己的真金白銀自己顧... :)
lsd193anthon wrote: 我不認同的是將指數投資用於短線操作....(恕刪)

這位大哥,我一年執行一次資產配置再平衡,我不認為我在進行短線操作。

pigstand wrote:
這位大哥,我一年執行一次資產配置再平衡,我不認為我在進行短線操作。


MR. P你已經有追隨者了(可能你不覺的),你的動作也會影響他們(不要認為不會).

我看你PO績效PO的很頻繁,你的追隨者會不會落入短線操作的迷失,你自己要思考這點.
我回來了 wrote:
被動投資人不需比主動投資人多即會造程股票交易市場的窒息量.

目前台股就是這種狀態.


您肯定有很多的誤會,同時也高估了台灣的被動投資人人數以及他們對台股的影響。










台股成交量不如以往主要原因是因為2012年開始吵的證所稅。

且成交量高低和市場報酬並沒有很大的關聯,即使台股成交量不如以往,加權報酬指數依然在這一兩年持續創新高。

股市的報酬是來自所有公司的營利,股票持有人的研究以及彼此之間的買賣是無法憑空生出報酬的。





------------------------------------------------------

綠角大概是看到ptt那篇了,今天做了回應。

雜誌的報導可能有些誤會,4.4%不是綠角的投資報酬率。


全文在此,有興趣的自自己看。
https://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5/setting-record-straight-truths-about.html?m=1
lsd193anthon wrote:



MR. P你...(恕刪)

我貼文的目的是想讓大家認識何謂被動投資,以及被動投資的好處;目標讀者是不識或誤解被動投資的主動投資人。達成本目標的手段之一,就是提高曝光率。這符合邏輯。
綠角教的只是一個觀念,要怎麼運用ETF這工具,還是看個人吧?

我將近10年前看了綠角的書之後,開始不玩台股和基金,先從小錢開始投入美國劵商。
慢慢找出自己適合的投資方式,我的股債比沒有依綠角的方式配置。
有些一開始買的債券ETF幾年下來績效太差,我就不留了,現在股債比大約8:2。
也沒有嚴格執行定期定額再投入和再平衡,因為我沒有固定收入,
大多只能單筆投入,預留現金很少,一年頂多只交易兩三次。

正好今天結算一下去年的報酬率,我有三個戶頭,加總起來這年資產增加了19%
去年則是增加13%,這兩年完全沒再匯入任何新資金。
資產增加主要是因為去年初賣掉一筆FXI(中國ETF),報酬率200%。
上個月賣掉我唯一的個股BaBa,只賺3%,但賣掉之後都立刻再投入原本配置的核心ETF
另外我在2010年開始買ETF時,正好是金融海嘯過後,
幾支主要ETF都買在極低點,所以一路領股息再投入,
這些年來資產都不斷增長,算是運氣好吧。

pigstand wrote:
我貼文的目的是想讓...(恕刪)



4.4%這篇居然釣出綠角回文
👍

這裡蠻有意思的,幾乎每人都接受指數投資是好方法。
但有部分人卻是認為指數投資是唯一的方法,其他方法都是爛。

我來說說,指數投資適合與不適合。
為何麼綠角適合指數投資賺取每年4.4%,因為他很會賺錢(當醫生兼賺信徒錢)與很有錢。
很有錢的的人不需拚死拚活,用不須冒大風險指數投資可以穩穩過一輩子。
(想想網路上有一位蔡醫師也跟綠角很類似投資法,因為這是最適合有錢人的工具)

除了有錢人需要指數投資外,我也贊成沒有經驗的人也需要指數投資。
因為這是最安全避免受傷的投資法,可以一邊吸取經驗,一邊累積資本。
但是安樂窩不要待太久,這是人生觀,不是理財觀。

可惜被動指數投資宗教卻告訴這些沒有錢年輕人
利用指數投資法 buy and hold,不須選擇,不須花腦筋。
把時間花在一邊笑別人貢獻基金經理人一台遊艇,一邊自己貢獻基金經理人一台雙B名車,還稱讚他佛心。
最後結果,這個沒有錢年輕人30年後還是一樣沒錢。

介於沒錢年輕人與有錢人之間,就是一般人,有一些資本有一些經驗。
大膽的就想辦法去研究與嘗試,賺取應得的報酬。像前面Digo大 照相大 等。
怕死的人,像我,多數的錢放在fund或是固定收益,少部分錢拿來玩股票避免老年癡呆。
我們不想得每年4.4%,也不跟大盤比,但是賺取足夠的報酬。

剛剛看我放最久的一隻高收益共同基金,七年了,4.75%每年平均。
就是被罵萬惡不赦的吸血共同基金,其實我完全不在乎他們抽我多少血。
為什麼我要去計較他們抽我多少血?這些共同基金貢獻我小孩在美國讀書費用。
而冒點險的個股替我出每年到國外約50萬台幣旅遊。
完全沒有花到一毛本金。

我沒有說被動指數投資不好,對有錢人與沒經驗的人真的好。
但對一般人不是這樣,那會讓你一輩子沒有機會。
整天在那裏計算0.X%的手續費,推廣永遠沒有機會的觀念,真的好嗎?
我強調一次,這不是理財觀,而是人生觀。
如果你的人生觀是這樣,我尊重;但不須告訴我錯了,因為我也過得不錯。
追求穩定收益!
刪...刪...刪...刪...刪...刪...刪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