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陸中產階級最大的問題是在買房子這方面跟台灣一樣,他們最大的經濟壓力也是在房貸。而已他們的經濟負擔跟台灣年青人不同,一胎化的結果,他們有好幾口人要養的,運氣好的多了四個錢包,也被房子吸走了。一般而言他們是比台灣的年青人有進取心,但也比較辛苦。所以有部份的人乾脆不玩了,買不起房,吃喝玩樂去。大陸一線城市的樓價已經到了恐怖的價位。
風中的影子 wrote:其實大陸中產階級最大的問題是在買房子這方面跟台灣一樣,他們最大的經濟壓力也是在房貸...(恕刪) 媒體是這樣洗腦的沒錯 , 不過事實上中國情況與台灣差遠囉 !!台灣房價自無殼蝸牛運動後 , 無論城鄉 房價已經居高不下快三十年了 .... 所以背負貸款的人數自然非常多 !可是中國早期土地公有政策 , 基本上是人人有房的 . 不過 08年後由於湧入一二線大城人口愈來愈多 , 加上四兆投入市場 資金寬鬆 , 所以房價開始飆升沒錯 ~~ 不過這對原本就有房產的本地人來說 影響不大 ... 即使對於真正有買房需求的外地人來說 , 有房貸負擔的也僅限2012年之後買房的那些人 ~~ 畢竟2012年之前房價不到現在一半 , 2008年前房價不到現在四分之一 !! 拿現在賺的錢來付當時的貸款 , 並不是啥困難的事情 ....當然 如果中國一二線城市房價再維持高檔二十年 , 那麼居民家庭負債比重是有可能追上現在的台灣沒錯(台灣家庭負債比重87% , 約中國的兩倍) , 不過這兩年中國已連續出台多項打房措施 一線城市房價已經止升 .... 所以未來變數還很多哩 !!
曾讚 wrote:日本很小就是了?記...(恕刪) 日本內需市場太小了 , 難怪被美國玩弄於股掌間呀 ~~以國際上作為購買力指標的汽車市場來說 , 2017年日本銷售532萬輛 , 還不到排名第二美國市場的三分之一哩 !!
piwu0538 wrote:日本內需市場太小了...(恕刪) 中國2017一年也不過就是進口121萬台. 這麼弱的購買力, 跟美國搖擺什麼啊?中國人口是台灣60倍, 只相當於台灣一年進口2萬台的購買力水準而已. 是有什麼了不起的啊? 呵呵. 台灣上半年只有6個月就進口9.65萬輛小轎車. 要搖擺也是台灣放前面, 哪輪得到中國來搖擺?!至於中國汽車賣得多, 就是正在吃毒藥. 車越多, 進口石油越多, 越早去跟美國跪, 越怕美國. 這你不知道嗎?
vspebrian wrote:中國2017一年也...(恕刪) 中國因為市場龐大 , 所以賓士 BMW Audi 凱迪拉克 Volvo等車廠通通有在中國設廠喔 ! 自然就不必再額外進口太多啦 !!相較之下 台灣因為市場規模搞笑 ... 世界名牌車廠沒人願意來投資 , 這也沒辦法呀 ...
piwu0538 wrote:中國因為市場龐大 , 所以賓士 BMW Audi 凱迪拉克 Volvo等車廠通通有在中國設廠喔 ! 自然就不必再額外進口太多啦 !! ...(恕刪) 那台灣也比中國搖擺....中國確實有很多血統不純正, 要求中國零件自製率的貼牌車. 原廠出資少得可憐, 可以賣賣引擎給中國就該滿足了.... 不過, 外面的人都沒人想要買中國的汽車, 中國自己服用就好.台灣2017進口汽車18.5531萬輛, 中國人口是台灣60倍, 等量於中國1113.5萬輛, 購買力遠比中國那些假冒高級的合資車廠總產量還要多好幾倍.華晨BMW年產也不過45萬輛還賣不完, 都免關稅了, 還是賣不掉, 去求中國政府讓他出口來消化過剩產能. 沒辦法, 中國國民所得就只有8600美元, 怎麼可能豪華車購買力高於台灣呢? 台灣的國民所得比中國高3.5倍啊~~ 至於那些車廠會去中國生產是因為嫌船運太累人了. 反正中國只要貼牌貨就可以神氣了, 不奢求原裝進口高級品.更好笑的是, 中國BMW做出來怎麼看都變得像是福斯.... 德國人故意區別嗎? 為什麼德國產的門框還框個銀色, 中國的就沒有啊? 德國車門把同色, 中國貨竟然不同色啊.... 買大7的人會省這筆嗎? 還有那車輪框. 怎麼變粗俗貨了啊? 我甚至覺得連烤漆都低等貨.... 車門看起來也大大的不同.後照鏡也不一樣還有色差....... 中國合資廠私生子就是什麼錢都要省就對了, 只要有個貼牌就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