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fies wrote:回頭看這棟樓真的覺得...(恕刪) 4塊多進場 已出場⋯⋯故事是這樣的..AD這完意兒有一定的需求在....但技術和認證都掌控在日商手裡⋯日商不是沒有產能。不..應該說完全掌控在日商手中。而全球做「低階」碟片的剩中環錸德...正往高階發展。股價沒做頭前..出場都是在賭..賭錯了少賺很多
其實這兩檔 真的都是炒作1) 消費者用不到是事實2) 企業級用到 但不是廣泛使用 就算有一些網路服務公司在用 也不會是這兩家公司3) 目前的運用偏向檔案歸檔 保護重要資料 會有這種需求的公司或運用 我沒在討論的留言中看到有人點出4) 最後要說的是 就算有光碟片 還是要有光碟機啊 不然資料保存一百年之後用手讀嗎?
現在突然警覺!真的太早見報了現在就媒體不斷關注,還沒漲多少,就被特別關注,以後怎麼飆飆飆。對有光碟雙雄真的有點抱歉,本來的行情可能因此被打折,通常股票大漲,媒體大幅報導,股價都會近尾聲。例如被動元件,前面一直漲也沒人去關注,等到國巨最後噴出,再配合媒體炒作,保持熱度,彷彿是一代天椒,可惜的是,沒什麼技術,機器設備要買隨處可見,廠商非常多,最後下場,通常是撐不到幾過月,就跟吃瀉藥一樣,跌的西哩嘩啦,又是另一個循環的開始。本來想說有50元,現在打對折可能只到 25元,而且漲勢也會變緩。
中環:檔案光碟 下波主打星2018-04-12 00:02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中環(2323)表示,光碟片廠商持續退出,導致近期產品價格每個月都在漲價,第2季淡季不淡,預估CD-R、DVD-R至少還有五年的迴光返照期,接下來則看好檔案光碟的前景。受惠光碟片漲價,中環昨(11)日開盤不久後攻上漲停板,並收漲停價5.22元,漲停委買張數超過5萬張,同為光碟族群的錸德,受到中環漲停的激勵下,也以5.84元的漲停價作收,漲停委買張數5,000多張。中環董事長翁明顯表示,為反映成本,光碟片每個月都在漲,光碟產業已連虧10年,全球第三大光碟片廠印度MBI雖然虧損,但仍有政府補助硬撐,去年終於禁不起長期虧損,先在去年第4季停產,之後開始進入破產流程。歷經市場洗牌整頓後,大陸光碟供應商已從最初的200家減至三到四家,現在光碟片每個月都有漲,雖漲幅都很小,但第2季看來是淡季不淡。翁明顯認為,CD-R、DVD-R至少還有五年的迴光返照期,在隱私愈來愈受重視的時代,未來兩年更看好藍光及檔案光碟,進入私有雲時代將會有較大的商機。現在資料中心在雲端跑會有駭客問題,光碟的優勢是封閉及私密性夠,同時不耗電。他看好檔案光碟將在兩年後崛起,中環的優勢在於已取得機器設備,因資本支出大,一條生產線投資額高達1億,競爭者相對少,預計只有兩、三家競爭者。目前中環在100G產品已通過認證,200G持續認證中。================中環已提早認證並取得設備!
中環桃園廠房標售 底價43億2017-08-18 02:28經濟日報 記者郭及天、陳昱翔/台北報導工業不動產熱度高,中環旗下中嘉國際投資在桃園華亞科學園區的萬坪廠房,昨(17)日委託第一太平戴維斯公告標售,標售底價43億元,預計10月12日開標。這是近二年最大規模的工業不動產標售案。商仲業者預期,將吸引高科技大廠投入評估。2002年華亞科學園區土地重劃時,中環取得不少土地,2007年陸續興建廠房,多數廠房自用,該筆標售廠房過去曾出租,目前則閒置。近年工業不動產交易熱絡,加上政府對促進工業區開發獎勵,中環計劃處分閒置廠房。中環發言系統指出,閒置廠房出售不影響既有產能,出售目的為活化資產,處分利益須等確定售出後才能公布。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標售平均土地單價約每坪40萬元,鎖定買盤以有自用需求高科技業為主。調查顯示,近年商用不動產交易動能萎縮,但廠房及廠辦的工業不動產每年交易穩定,約三、四百億元。今年上半年累計成交金額168億元,工業不動產占商用規模的比重,從過去不到四成,近年提高至七成以上。第一太平戴維斯資深協理黃瑞楠表示,今年科技業擴產需求暢旺,工業不動產成為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易最活絡的類別。該廠房土地面積約1.1萬坪,建物面積8,894坪。黃瑞楠表示,華亞科技園區占地158公頃,進駐廠商97家,是全球筆記型電腦、半導體DRAM與預錄光碟片的重要生產基地,園區年產值超過4,000億元,廣達、友達、神達、南亞科技等科技業者在此設廠。=====================今年和明年可能重新標售,林口還有 2筆廠房還要標售!3筆順利脫標可賺 54億!
《光電股》錸德成當紅炸子雞,吸法人大買時報資訊 2018年5月21日 GMT+8 上午8:23【時報-台北電】光碟片挾價廉和方便性,一度是人人必用的儲存媒體,但近年來受到隨身碟和無線通訊普及的衝擊,讓光碟片廠商的營運持續萎縮。不過,隨著競爭對手一個個退出,加上有晉升「雲端儲存」的概念加持,光碟片龍頭廠錸德 (2349) 近期變身當紅炸子雞,三大法人5月以來買超高達5萬張,推升股價大漲6成、創2007年11月以來新高。 至於另一家大廠中環 (2323) ,除了開發大容量光碟片之外,更努力朝向文創領域發展。展望後續,光碟片產業究竟是像中環董事長翁明顯所說的「有5年的迴光返照期」,還是真的能藉由新需求帶動而覓得藍海?則有待時間來驗證。 傳統CD-R、DVD-R光碟片,近年來在已開發國家當中,確實是需求不斷下滑,但對於開發中國家來說,仍有其存在價值。而過去多年來,全球光碟片市場的最大「亂源」-印度MBI公司,「終於」申請破產和停工;至於台系的巨擘,也公告將退出光碟事業,市場秩序可望逐步恢復。 儘管,傳統的消費型光碟市場見到止跌,但新的應用才是最重要。值得觀察的是,CD-R、DVD-R等光碟片市場當中,仍存在著一些特殊需求,例如來自於醫院、金融、政府、觀光和企業的B2B市場,每年的需求量仍是往上拉高,而且價格還是2-3倍!另外,講了多年的伺服器存儲市場,也隨著歸檔型光碟片(AD:Archival Disc)的規格拉高到300GB至1TB、達到客戶要求的規格,而爆發出新需求。 從這兩大新的業務端來看,錸德都有好消息傳出。首先,錸德接獲日本「Japan Disc公司」的專業光碟片生產和全球(日本除外)銷售3年長約訂單,將於6月20日以「Legend with PRO」品牌於全球上架,也讓錸德從5月開始生產線稼動快速拉高,推升業績成長。由於Japan Disc的技術授權來自於太陽誘電,此次與Japan Disc的合作,錸德並不需要付出專利授權金,也確保不會有以往的侵權疑慮。 接著,錸德也成功爭取到成為日系大廠Panasonic的「唯一海外代工廠」,預計7月起量產容量達300GB的歸檔光碟,正式卡入商機龐大的伺服器存儲市場。法人指出,AD歸檔光碟的超大容量、高速存取、防止駭客、易於保存與超長壽命,比起現有的硬碟和磁帶式儲存具備高度優勢,可望爭取到企業和政府機構所採用,而Panasonic已經獲得臉書(FB)採用,未來商機可觀。 在利多簇湧下,錸德上週股價一度突破10元票面、來到10.35元,創2007年11月以來新高。從籌碼面看,三大法人堪稱最大推手,光是5月份,外資、投信和自營商就分別買超3.13萬張、9千張和1萬張、合計超過5萬張,加上現階段仍未恢復信用交易,反映籌碼面相當穩定。 只不過,從基本面來看,錸德第一季稅後淨損3.61億元、每股淨損0.21元;中環則是稅後虧損4.5億元、每股淨損0.25元,都還沒達到轉虧為盈的階段。(新聞來源:工商時報─王中一/台北報導)==============================Panasonic AD 已經獲得臉書(FB)採用,未來商機可觀有一就有二,尤其是世界級企業會有帶頭效果!2011~2012 所有光碟加起來 一年大約 200億片,消費型 120億片左右。2012以後消費型光碟開始不斷地下跌,但經濟落後國家仍有一定的需求。
光碟雲端儲存題材威 被動元件模式唱旺2018/05/21 12:34 中央社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018年5月21日電)光碟產業雲端儲存新商機浮現,為「苦」很久的碟片產業帶來轉機,市場寄予「被動元件模式」的想像,在法人連日買超下,今天錸德及中環雙雙亮燈漲停,牛氣衝天。錸德 (2349) 開高漲高,早盤快速強攻到漲停價新台幣10.5元,站創下2007年10月以來,超過10年波段新高價,重回票面金額;帶動中環 (2323) 股價走高衝上8.75元漲停價,逼近上週創下的8.8元波段高點位置。光碟片產業在隨身碟、硬碟盛行及加上無線網路通訊的普及衝擊,產業不斷萎縮,相關企業也隨著持續退出或轉型,需求及供應縮減,也讓產業連虧10年,直至去年全球第三大光碟片廠的印度MBI終於禁不起長期虧損,先在去年第4季停產,隨後進入破產流程,光碟片產業又露出一線曙光。中環董事長翁明顯曾指出,MBI去年停產後,在市場出清存貨一度讓市場價格更慘,不過今年已逐步恢復秩序,預估光碟片產業可望有5年的迴光返照期。翁明顯認為,未來將是藍光及檔案光碟世代,進入私有雲時代會有較大的商機。現在Data center資料在雲端跑會有駭客問題,光碟優勢在於封閉及私密性夠,同時不耗電,不過現在時間還太早,預計2年後市場才會真正成熟起飛。錸德則積極透過日系大廠搶得先機,率先跨足B2B利基市場,繼接獲日本Japan Disc公司的專業光碟片生產和全球(日本除外)銷售3年長約訂單後,再獲獲Panasonic代工訂單,正式跨入高密度高容量歸檔型光碟片(AD)商機,搭上雲端儲存大商機。由於市場歷經10年的淘汰整頓後,產業逐漸進入寡占態勢,漲價聲浪陸續傳出,加上新的應用需求出現帶動,被市場賦予「被動元件模式」的想像空間;因此吸引買盤追逐,近來呈現價量齊揚走勢,法人連日買超,成為推升股價持續創高的重要動能。(編輯:陳永昌)======================法人和外資買進超過 5萬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