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達瓜瓜 wrote:
錢神怎麼看----...(恕刪)
群創看來Q1毛利和稅後淨利如預期是正的,獲利看來是比預期高一些,營收大幅縮減表示生產和庫存極力壓低,並減少浪費,
開始縮衣撿食,已經有過寒冬的準備,股利發放較預期多一點,主要還是友達發的太多,只好跟進不能差得太大,
如果沒有買LTPS廠的話應該是可以發的更多。從另一方面看,群創又比友達好,營收減少,營收差異大,群創和友達賺的一樣多,
(不列入一些折抵的話),誰優誰負就可以從這裡看的出來。
群創是朝穩健經營,避免財務槓桿太大,超出自身能太多,務實經營才是正道,跟彩晶還蠻像的,少借錢才容易務實投資。
Q2面板跌得非常慘,超過10%以上,EPS看來是不用期待會是正的,尤其面板跌價,毛利跌得更快,成等比率,Q2有報導已經跌破現金價,
就是燒錢的開始,新的產能大增下,大家搶市場,價格是拉不起來的,就看誰燒得慢一點。
加上大陸大幅獎勵京東方等公司,65吋一下子就可能往下報價 6成,即使不是 6成,8成大家就垮了,很多廠現金成本都不夠燒。
所以Q2~Q4都是賠的,明年又有新廠再加入,報價會怎麼樣?大後年又有新廠再開出,面板廠大概這三年是最難熬的,需求可以因為美
國升息,新興各國泡沫破滅,需求是會銳減的。
也許這波過後,後面面板廠大概不會這麼瘋狂的蓋廠了吧!
中韓科技結盟,京東方聯手三星衝擊台廠
作者 黃 敬哲 | 發布日期 2018 年 05 月 07 日 11:16 | 分類 晶片 , 記憶體 , 面板 follow us in feedly
有消息傳出,中國京東方與南韓三星電子已簽訂協議,在政府支持下,中國業者將以賠本出售方式換取南韓技術支持。
《經濟日報》報導,中國與南韓科技業結盟恐怕成真,南韓三星電子與中國面板龍頭京東方已達成協議,第一步合作將在面板產業展開。市場首要關注的是台廠群創及友達是否會受到壓力,雖然近年來台廠正力拚轉型,但很難說沒有影響。
且消息指出,京東方在中國政府支持下,以低於業界成本 6 成的方式進行報價,向三星集團釋出善意,同時為下一步中國、南韓半導體領域的深化合作打下基礎。據推測,這也是中國面臨美國科技圍堵的應對之法,而對三星而言,儘管京東方良率不夠,但在政府的挹注之下仍可能取代台商供應,且京東方也將進一步獲得三星的技術支持,只要良率能夠改善,便能穩固立足之地,10.5 代廠將會是關鍵。
原本面板業就已因產能過剩大打價格,對台廠而言此舉恐怕更是雪上加霜,在國家力量的介入下,面板業勢必又有動盪。這也是中美談判沒有共識的原因,中國無法真正擁抱自由市場,國家資本主義將不斷造成貿易摩擦。自 2010 年以來,中國政府就不斷提供面板業補貼,而未來 5 內,全球新增的面板生產線,中國就占有 7 成以上,明年就有望能超越南韓,成為液晶面板的最大生產國。所以目前各廠商都積極謀求轉型,包括南韓在內都避免在中低端產品與中國業者競爭,
且不僅如此,中國下一步將瞄準記憶體產業,將可能釋出同樣利多政策,記憶體IC設計公司兆易創新等已切入三星供應鏈,晶圓投產規模成長近 5 倍,據信也將與南韓達成協議。半導體智庫 DRAMeXchange 指出,2019 年將是中國記憶體產業的生產元年,預計 2020 年開始,產能將逐步滿載。對南亞科、旺宏、華邦電等業者將是很大的挑戰。
=============================
又讓韓國爽了好幾年,韓國有國際品牌,獲利更是如虎添翼,加上半導體,產業地位短期無法動搖!
未來也可鞏固 老二的地位!
搞不懂台灣在想什麼,頂多個別廠商被摸到頭,韓國就是厲害多了!
面板只能靠鴻海,未來上下整合,在眼球等事業可以全面挑戰韓國,面板規模更可勝過韓國,只是資本和技術差韓國不是一點點,
需要再加油,如果,日本三芝半導體美國收購失敗,鴻海吃下來,將可全面迎戰三星,並領先三星,進而削弱韓國品牌的行銷力,
動搖韓國產業的根本,看起來,鴻海還是不錯的,只是這三年也會很難熬,畢竟資本有點小,投資過大,毛利太低,鴻海這一波跌到
20~30元是蠻有可能的,但未來還是非常有希望重返 200元。
可達瓜瓜 wrote:
錢神分析的好詳細早...(恕刪)
總算下班了,今天早盤如果有買進,明後天大概可以小小獲利一下,5%以上應該還可以吧!
現金增資對群創股價影響不大,主要是財務方面的考量,缺錢缺現金!現金增資又不用還!
1.去年賺了三百多億,一下子買個LTPS廠就花光光
2.公司又要發股利,錢從哪裡來
3.鴻海擴廠很需要現金
4.準備打長期戰,以後可能虧損連連
現金增資對大股東很有利,老闆的占比會更高,散戶的權益會被稀釋,淨值應該也會被拉低。
股價到了這個價位,現金增資應該不會差現在太遠吧!反正主力可以賣老股買新股,所以之前賣壓這麼重,可能這個也是因素之一,
現金增資如果股價太低,例如5元,就可能會有蠻大的影像。
2017/06/21 11:27 Moneydj理財網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3481)群創-說明工商時報新聞內容
1.事實發生日:106/06/21
2.公司名稱: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傳播媒體名稱:工商時報
6.報導內容:群創喊新模式 2019營收拚倍增
7.發生緣由:不適用。
8.因應措施:
群創將重新轉型,以新群創模式再出發,轉型成具有整合能力的面板廠;2017是群創的整機元年,在轉型後,期望未來能交出更漂亮成績單。
新模式的運作,不同於以往的運作模式,群創推動「Made by Innolux」整機出貨模式,透過獨創智慧製造平台,以垂直整合的模式,擴大終端出海口,提升品牌客戶黏著度、降低液晶景氣循環波動的負面影響。
9.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
2018年 2百萬台 * 200美金 營收占比 4%
2019年 5百萬台 * 200美金 營收占比 10%
2020年 1千萬台 * 200美金 營收占比 20%
=> 如果營收超過 50%,獲利將大幅起飛,受面板循環的影響小。
=> 有點像台積電與聯電的關係
2018-05-08 01:06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群創今年首季獲利雖不如友達,但單季毛利率13.6%,優於友達的10.9%,並且是連續六季毛利率優於友達。業界認為,應與群創近年力推生產線自動化,有助降低成本有關。
群創推動產線自動化十年有成,不僅讓2010年完成三合一時的13萬名員工,降至2017年底的6萬人,今年底更朝降到5萬人以下目標邁進。尤其大陸廠員工離職率,從每月超過20%,降到現在的4%至5%。
群創2007年起就投入企業內部自動化發展,十年來締造三大成果。首先,是解決員工離職率高的人力管理問題。其次,大幅提升產品品質,尤其是模組段。最後,才是降低成本。
自動化成效也明顯反應在群創兩岸員工數目,群創合併奇美電及統寶後,員工人數曾暴衝到13萬人。待將GIS(業成)分割成立新公司後,仍有約10萬人。去年底,群創員工為6萬人;2018年底可望降至5萬人以下。大陸工廠人員流動率,更從高峰期每月逾20%,降到4%至5%。
群創估計,今年生產線自動化比重將達70%至75%。
=======================================
毛利率 遠勝 友達,兩者間的差異開始展開
自動化->流程再造->人才離職率低->生產穩定,良率上升,技術提升
財務結構面優
精實生產
成本精簡,最主要老闆是郭董,不會讓經營者躺者賺!
段董管理和策略獨到
整機製造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