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在大環境下 未來年輕人要怎麼購屋成家?

不管陸資 外資 港資 檯面上檯面下 早就都進來卡位了
基本上他們都是投資客 賺一波就閃 就看誰是最後一個白老鼠
現在不過是 把陸資從檯面下轉到檯面上罷了
有錢人繼續做投資(投機)賺錢的事
沒錢的小老百姓 現有的房價買不起 被炒作下去也是買不起
哪天房價跌一些回來 還是買不起 因為所得&房價不成比例
建商賺太多 看他們EPS 已經比大多數電子業都來的高 真是高毛利的行業
很多東西的全球化 當然你也可以說房地產全球化是趨勢
全球化趨勢的結果 就是M型社會更分明........
tetjk wrote:
過去及現在的鎖國(限制大陸資金;商務人士; 觀光客與來台設立公司)都是不智的, 台灣需要的是更開放的市場, 讓過去外逃的資金能夠回來, 蕭條的百業能再見到光明的一面.
避免對一個有敵意的國家過度開放算是鎖國嗎?
蘇聯當年有意在古巴設置飛彈,美國是禁運封鎖古巴的程度十分嚴厲.
反而對於中國以超過千顆飛彈對準台灣的事件卻簡單視之,
部份台灣人卻還擔心對中國不夠開放?
假如說大大上面的文字把「大陸」改為「美國」或「日本」,應該沒人反對,台灣也正在做不是嗎?
台灣市場須開放,但應該是對友善的國家,而非對有敵意的中國無限制開放.
對敵意中國的保持距離,比較像保護台灣而非鎖國吧?

的確台灣有些資金外逃,吸引外逃的資金回籠以及吸引台資企業回台有必要做,
遺產稅的改革就是想吸引外逃資金回籠,
鮭魚返鄉計劃就是要吸引台商回台,
這些東西都可以在網路上查得到,別每天看媒體亂報,扯蛋,捏造新聞比較好.

「蕭條的百業」?太沈重了,產業有好有壞,也不全是都不好的.
過去八年來台灣液晶面板產業如何從無到有,甚至到全球第一,這也不應該說是蕭條的百業吧?
這樣一句話對在面板廠裡面的從業人員、工程師是不公平的.
歡迎到 http://www.taconet.com.tw/oskwu 與 http://tw.myblog.yahoo.com/warrant_oskwu
看了這麼多...講了這麼多... 有啥用...

你沒錢就是沒錢啦.....

你有錢就是有錢啦.....

不再是白手起家的時代了.... 是全球化的時後....

你也可以選擇背個包包去印度/越南.............. 新移民沒聽過是嘛 ?! .....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techih wrote:
原來房價低也算是"德...(恕刪)



高雄的房子
十年前500萬
十年後兩百萬

原來過了十年的房子 對您來說只算是剛買的
試問閣下家中的房子是不會折舊的嗎? 房子本來就是消耗品呀

加上屋價的波動起伏皆有時空因素和買進當時市場的環境
豈能十年前十年後一概而論

只能說您在房子最貴的時候買了他 但經過了十年的折舊加上建商不斷推新案
高雄的中古屋市場委縮的很厲害 第一次購屋的年輕人都不想買舊房子 只想買新房
所以造就了現在只值兩百萬的價值

我家在高雄也有房子 以我家那棟快30年的老屋來說
當初買新房的時候一百多萬
30年來房價最高曾經飆到700萬 隔壁鄰居曾以這個價碼高價賣出 時間差不多也是10年前
但現在只值300萬不到 那接手我鄰居房子的買主 現在豈不比您更賭X! 700萬買的 現在值300萬不到!!

而我那狠撈一票的鄰居 那時賣了這棟房子以後 拿賣屋到的錢 又去投資兩戶大樓住家
但是現在也套住啦.............

他們要怪誰?抱怨誰?要指責誰害的?

不能因為你討厭某個人或某個因素 就不理性的把自己遇到的所有不順
全怪罪在那個某個人或某個因素身上

檢討自己永遠是最難的 找個東西來怪罪卻是最簡單的........
Candywayne wrote:
聽到這多人羨慕新加坡...(恕刪)

節錄自網路:

在新加坡,民用住宅主要由政府組屋和商品房兩部分組成。政府組屋由政府投資修建,價格也由政府統一規定,以低價出售或出租給中低收入階層使用。包括共管公寓等高級公寓和私人住宅在內的商品房則是由私人投資修建,並按市場價格發售。據統計,過去40多年中,新加坡共修建組屋近100萬套,目前約84%的人安居在組屋中。而商品房的購買者主要是收入較高的二次置業者、投資者或者外國公民。

  在組屋分配方面,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會在組屋建成後,按照公平原則進行合理分配。符合配房條件的住戶一律排隊等候政府分配住房,低收入者可以享受廉價租房待遇,中等收入者可以享受廉價購房待遇。組屋按地段與面積不同,每套價格從15萬新加坡元(1美元約合1.52新元)到25萬新加坡元不等。符合條件者,可以向建屋發展局申請優惠按揭貸款。

  為防止房價劇烈波動,新加坡對房地產市場進行嚴格監控。例如,建屋發展局的政策定位是“以自住為主”,對居民購買組屋的次數有嚴格的限制。購買組屋後,屋主在一定年限期內不得整房出租;在購買組屋後5年之內,不得將其轉讓,也不能用於商業性經營。新加坡政府還規定,一個家庭同時只能擁有一套組屋,如果要購買新房子,舊組屋必須退出來,以防有人投機多佔。對於商品房,新加坡政府規定,業主出售購買時間不足1年的商品房,需要繳納高額房產稅,從而有效抑制了“炒房”行為和商品房價格暴漲。

------------------------------------------------------------------------------------------------------------------
要就寫清楚,寫的那樣斷章取義跟現在台灣記者沒啥差別。
給你拍拍手..... [受益良多]

不過透過新加坡友人... 上面規上面... 下面還是有政策的...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田臥勇太 wrote:
恩恩~大大你說的是蠻有道理的,如果你以工作為第一考量的話,
我也贊同你的想法,因為我也面臨到相同的情況,
我也是找不到本科系的工作,一度相當沮喪,
可是當我靜下心思考後,發現工作不是我的第一順位,
所以我願意放下我的執著,找別方面的工作,
上個禮拜面試官問我為什麼不待在北部時,我也是以房價為由回答,
恩~下禮拜一就要開始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了~呵
...(恕刪)


並不是以工作為第一考量
而是以”工作賺錢能不能養家活口為第一考量
當你發現可以支撐家境的工作只有北部時
你不得不去
就算離鄉背景
就算分隔兩地
我很羨慕您有選擇的餘地,祝您的工作可以做的長久
我的很多朋友做到後來還是跑來北部了
原因是啥
我想您以後會有深刻體會

還有在北部不一定要買屋
租屋也是可以的
一個月北縣5千塊一間的也有
當2專學生時
曾經看到有同學在淡水租屋3個人擠一間
那一間一學期不到1萬2
我大學在台南讀很多南部人
畢業後雖然當時有南科
但7年後就我所知”留在南部的不到5人不到1成
我一直這樣的想
如果家鄉有很多老闆願意投資開很多公司,也許我現在還在高雄上班,不用來北部
還有
我不希望我的小孩更慘要遠離台灣才能賺吃
還請各位多想想
lien291
我以前住板橋
結婚後住新莊
四年前搬到桃園龜山
去年還一度想搬到觀音

但是我一直在台北上班

如果預算不夠,其實桃園接近北縣的鄉鎮還是有便宜的房子

中資,日資,韓資,英資其實通通都是外資.
那為什麼不怕法資,德資,美乃滋來台灣炒房產
獨怕中資呢

其他國家的人不會炒房產嗎??
為什麼財團支持開放陸資呢??
就我的看法
因為台灣的房價沒這價值

現在台灣的房價大多數的區塊都是虛的
為什麼財團想要開放陸資
因為牠們炒高了房價,卻高估台灣的人民的經濟力,購買力,及意願.
所以大筆資金被套牢了,所以才想開放陸資來解套

但陸資來又如何
別把人家當白癡
人家也只會選擇有其價值的區塊來炒
就算炒高了又如何
現在台北市的房子幾千萬買不起,炒到了幾億依然買不起.有差別嗎

更何況台北市買不起不能買臺北縣嗎.台北縣買不起不能買桃園縣嗎
全世界國家的經濟中心哪個不是超高房價,紐約,東京,倫敦,巴黎.......
哪一個不是正常人買不起的房價, 買的起才算異常吧.
為什麼要執著在於台北市????????????????????????????????
小光圈的瞇瞇眼 更能看清這世間的一切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