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

投資與蝴蝶

各位好,鄙人今天看到了這則新聞後:
防堵海外上市,證交所出招

就決定以企業上市這題材來聊聊:

首先我們要瞭解的,
企業上市的目的在於籌資,
企業要擴張、要成長需要資金,
而企業不可能全靠銀行貸款來應付龐大資金,
此時企業要籌資有兩個方式,
一個是上市、一個是發行公司債,
(關於公司債鄙人打算留後續再談,也是很有趣的話題)
那麼為什麼證交所要防堵公司"海外"上市呢?

雖然新聞內容美其名是說要讓母公司股東更加了解公司情況,讓財報更為透明,
但說穿了,證交所只是眼紅公司在海外上市而已,
你要知道一間企業上市,
所帶來的邊際效應有多大,
輔導上市的券商、大股東炒慶祝行情、吸引各路投資人進場,
證交所也能賺一筆上市費,
但這肥肉卻讓海外券商與交易所拿走,
台灣證交所只能眼睜睜看著台灣的大企業出走,
影響他們的年終獎金,
(證交所董座年終獎金,有興趣者可以查看看)
那些證交所董座當然不爽。

但問題仍在,
台資企業為什麼不想在台灣上市?
答案很簡單:因為籌不到錢,
鄙人認為原因有三點:
1.制度問題:
企業在台灣生存不容易,除非有政府的目光,否則光是跑行政程序就不知道要多久時間,而且台灣法規制度落後,許多新創公司無法入台。
2.現實問題:
肯參與市場的年輕投資人越來越少,不然就是沒錢,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沒有新的活水,只能吃老本。
3.ETF當道:
雖然鄙人也鼓勵買ETF,但ETF對於新創公司來說是很傷的,懶得研究公司基本面的人越來越多,全都改買ETF,而台灣ETF標的內容多以權值股為大宗,新創公司無人投資。

台股邊緣化的問題,雖然已經有學者提到多年了,
但問題從未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
鄙人可以預測的是,台灣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企業必須靠併購來增加手頭上的資源,
或著是小企業只有技術而缺乏資金,而被大企業買下,
中小企業的數量會減少,大者恆大。

去香港、大陸上市,仍會是台灣企業的主流,這不是能輕易防堵住的,
尤其A股納入MSCI後,大陸股市將會是國際投資人的新焦點。







柴犬君 wrote:
各位好,鄙人今天看...(恕刪)


柴大 一語道破...果然厲害
這種事再怎麼防 困不住這些大公司的

另一方面 柴大看起來也很看好陸股...應該也有佈局了吧?

morris036305 wrote:
柴大 一語道破.....(恕刪)


鄙人對於陸股仍在研究階段,
台灣出的陸股ETF可惜都不會配息,
不然006205的組合成分鄙人挺喜歡,
或許真的該學朋友飛去香港開戶,
看他買港股買的挺歡的。

morris036305大能給點意見嗎?
您對陸股的著墨較深。


柴犬君 wrote:
雖然昨天原定說要聊選...(恕刪)



坦白說,你說了一堆故事跟引經據典要做什麼,你懂這些東西又如何,你用這些知識賺到錢了嗎?無法轉換成金錢的知識是廢物。

柴犬君 wrote:
各位好,鄙人今天看...(恕刪)


更基本的一個一直存在且短期無解的問題,拙者周末帶小犬去看世運

1.小犬問我,怎麼看不到自己國家的國旗?

2.只有幾個人外籍啦啦隊,聲勢不輸在地人數幾百幾千倍的凝聚力

3.多台接送的BMW大五大七,IDLE全時發動引擎開冷氣,誰買單?
venginton01 wrote:
坦白說,你說了一堆故...(恕刪)
說的很有道理,但樓主這一塊比我厲害,就值得我學習。

你自認為更厲害,請提出實際方法出來分享,教學相長,樓主必然虛心受教。

venginton01 wrote:
坦白說,你說了一堆...(恕刪)



對別人無私的付出多懷一些感謝的心很難嗎?

venginton01 wrote:
坦白說,你說了一堆...(恕刪)


鄙人在開本樓的時候就說過了,這棟樓是鄙人個人心情抒發,如果您覺得鄙人言詞空洞,歡迎您發言討論,有討論才會促進思考、成長。

知識不會讓人富有,會利用知識才使人富有,這是鄙人的看法,是鄙人學藝不精,沒辦法靠所學的知識變成股神,每天也在努力工作,讓您見笑了。


-----


今晚很滿足,楊俊瀚真的是飛毛腿,跑得好快,有夠帥氣,大家有空的話也一起去現場幫台灣選手加油吧!比賽真的很精采,台灣民眾也很熱情。

venginton01 wrote:
坦白說,你說了一堆...(恕刪)
金錢是重要沒錯,不過人生還是該有些追求才是...

我10年前離開職場開始我的理財投資人生,為了價值投資而學習會計,學習閱讀財報,學習各種金融知識,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這些到底能不能轉成金錢,其實就是想要學會這些,想要探索金融世界,進而去理解整個世界。

知識都是需要累積的,由點而線而面,假如一開始就以能不能轉成金錢為出發點的話,那可能很難堅持下去,因為這些東西沒有深化到一定的程度,也是很難用來賺錢的。理財投資也是如此,會計、財報、經營數字等等的這些"硬"知識,很花時間,也很枯燥,重點是很難轉換成金錢,充其量就是讓你用來選股而已,而真正能讓你賺錢的,卻是經營分析、產業分析、公司發展、趨勢等等這些"軟"知識,或是人棄我取、人取我棄等等這些心理層面的軟知識,這些都是要長時間的涉獵多元知識才能慢慢建立的,假如建立在金錢對等的角度來評估的話,那這些可能都是廢物。


柴犬君 wrote:
鄙人對於陸股仍在研...(恕刪)


柴大見笑了 ,我來分享下為何我重壓陸股ETF(2016/6-2017/7月陸續進場布局完成了),最重要的只有兩點

1. 基期低(能讓我睡的好),個人判斷陸股位階在這顆金蛋的 A1,或B3(底部區 空間大風險小,時間上 我可以慢慢等)




2. MSCI未來會引進越來越多的全世界資金

我寧可低檔進場重壓,守株待兔,等待波段大利潤,時間是我最不介意的 幾年很正常,賣點等再次陸股大媽瘋了 再慢慢出場就可以了!

PS:
個人認為6205是買原型現貨的 很不錯,不配息也代表會複利累積績效
我個人是買槓桿型00633L ,但這是屠龍刀 若不是買在底部容易砍死自己,目前點位不建議進場
  • 6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