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8362995 wrote:個人自製,歡迎參考...(恕刪) 非常感謝分享...希望每個月都可定期更新才是....P.S 看了你的貼圖,比較此檔目前持有損益,也忘了從何時開始呆呆的買....比起最後一欄超跌的損益還要低一些咧....呵呵....
n8362995 wrote:加權指數加上除權息...(恕刪) 借n大的表格一用,把加權指數改成加權報酬指數,報酬指數來源:http://www.twse.com.tw/zh/page/trading/indices/MFI94U.html發現是沒有每年8.5%的折損那麼誇張甚至以2015/11/1至2017/8/1來計算,T50反1跌幅反而還略低於報酬指數漲幅但是不知道買什麼產品可以複製加權報酬指數的報酬?如果有人可以用0050(含除息再投入)再做一次表格來比較應該就最準了
osmile6083 wrote:借n大的表格一用,...(恕刪) 感謝osmile6083大的指正,將修正後的圖重貼一次。另外,T50反1,主要是反台灣加權,而不是反台灣50,如下圖。只是這個「台灣50ETF股票期貨」一直是個謎,這檔期貨的交易量極少,不知T50反1是跟誰在對做。
osmile6083 wrote:甚至以2015/11/1至2017/8/1來計算,T50反1跌幅反而還略低於報酬指數漲幅 有沒有算過50反要漲回去,要漲多少%???相對於報酬指數要跌到多少才會滿足???這裡分母大小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