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貓 wrote:今年股東會用公積配...(恕刪) 夭壽...我有沒有看錯....基泰股利:現金1元(106/05/02 16:33:19)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2538)基泰-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1. 董事會決議日期:106/05/022. 股東配發內容: (1)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元/股):0.90000000 (2)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10000000 (3)股東配發之現金(股利)總金額(元):438,448,764 (4)盈餘轉增資配股(元/股):0 (5)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6)股東配股總股數(股):03. 其他應敘明事項:無4. 普通股每股面額欄位:新台幣 10.0000元
看樣子是對股東友善的公司阿我原本的預估的公積0.1也沒猜錯其餘的0.9應該是把之前的盈餘拿來發放了原本258張目前稍微減碼只剩185張今年好像也不是很樂觀但目前確是近幾年來的低檔尤其看到e大投資這麼多年而我們卻可以不用花這麼多時間就能有機會縮短跟e大時間上的差距就是一個很好建置股票的機會阿 !jack69627 wrote:昨晚看到公佈配息1...(恕刪)
andykid wrote:看了一下去年沒賺錢EPS...(恕刪) 租金大漲 地上權爆解約潮根據財政部國產署統計,去年以來,正式提出解約申請的地上權案,累積已達7個案,主要因為租金大漲的效應,目前統計有逾半案件應會符合解約條件,可按比例退回權利金條款,估計國庫將支付至少逾10億元權利金。由於去年房市不振,且公告地價大漲30.38%,造成按公告地價計價的國有地上權案,租金連帶暴增,建商的地上權案紛紛提出解約申請;根據國產署統計,已申請終止的個案有7件,還有2個案進行口頭詢問,後續也可能提出解約申請,為降低衝擊,國產署同意更改年租金公式,有利於降低租金負擔,但因為僅限去年10月之後簽約新案,結果引發舊案的解約潮。國產署官員表示,目前7個申請解約個案中,有1案已終止契約,即嘉泥子公司嘉新資產開發的台北市大安區地上權案,名稱為「嘉新金華薈」,於今年1月點交,因開工前就申請解約,所以依契約規定按比例退回7.3億元權利金;其他6案為基泰建設、新纖子公司新星興業、嘉泥建設、親家建設、昇揚建設子公司昇揚國際置地共有2案,6案中符合契約「可解約且可按比例退還權利金」的有4案。針對新星興業個案申請解約,卻遭國產署駁回;國產署官員指出,解約必須依契約規定,「得終止契約事由,除地上權人未在約定期限取得建造執照並開工,繳交的權利金得按地上權賸餘月數占總月數之比例退還外,其他終止契約事由皆不退還權利金」,該案屬已取得建照並開工個案,也就無法退回權利金,絕非「不得解約」。國產署官員說明,目前的解約申請案中,昇揚國際置地的台南市中西區案,及基泰建設的台北市大安區案,也都是已開工的情況,依契約這2個案子如果解約,權利金都將不退還,業者應自行評估得失利弊,再決定是否要解約;其他4案因為都是開工前申請解約,依約解約後都可按比例退回權利金,以當初得標權利金0.6~12.35億元不等計算,未來將支付的權利金將逾10億元。(工商時報)
ehapi wrote:請問大大還持有基泰...(恕刪) 根據財報目前有5個案子正在興建中,詳細如下圖(擷取自今年Q1財報)第一案006就是忠孝案,最後一案就是樓上講的地上權案。地上權案,我認為算是套牢了,目前台灣的地上權住宅法令並不健全,貸款問題難以解決,造成第二手的轉移困難,加上終端售價仍是高達市價7成,地租負擔比土地稅高,長期下來所增加的持有成本讓價差更加縮小,吸引力又更低了,幸好基泰這一筆是70年的,比之前50年期的好多了。套就套了唄,2.7億就算是丟進淡水河裡,影響淨值0.6元左右,也算還好,而且以後還是有機會可以解套,譬如蓋好後改成出租公寓,基泰以前也經營過出租業務,也算駕輕就熟,就把他轉成長期資產持有也是可以,哪天法令修改了,還是有機會出售,反正還有60年呢,房地產放著也不會咬人,對吧? 70年...我早就不知道投胎幾次了,我兒子都不曉得還活著沒?我前幾個月加碼了100張後,就繼續放著了,本來還要再加碼,結果公布股息要配1元,害我縮手了(原本預期是0元的),準備等除息完後再買,大家都愛配息,我卻不喜歡,去年沒賺錢,這樣子配息還不是從自己口袋拿出來,還要被政府課稅,還有健保費,對我來說,這可不叫所得,與其這樣,不如現金減資,基泰43億的股本,還是大了點。這次配息1元,雖然我不喜歡,但是讓我更確認這間公司的經營想法,當年我會買進基泰,是因為經營者的穩健心態,我曾經看過公司總經理在雜誌上的文章,他說基泰追求的是穩定的收益,而非忽高忽低讓股東無法預期,看看這10年來EPS高高低低(最高有4塊多的),但是配息都是穩定在1塊多,讓股東每年都有"可預期的"股利收益,然而公司淨值仍是慢慢在增加中,2007年淨值46億,目前淨值82億,我是價值投資者,追求的利益是長期持有下來的資產增值,而非只是關注拿到口袋裡的,更何況未來拿到口袋裡的稅賦的負擔會越來越大。目前淨值18.8元,我持有的理由還是存在,除息完後會再繼續加碼,當成長期配置中的一塊。**遠雄也是我欣賞的"地產"公司,或許是台灣唯一可以稱做地產開發商的公司,其它的多半是"建設"公司,只是相對沒有基泰便宜,假如基泰不是這個價格的話,那我可能會買遠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