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近六年亞洲四小龍GDP年複合成長率與失業率之統計


es4241 wrote:
但光"台灣股市有破歷史新高嗎?"這句,
就代表你楊世光的節目看太少,
缺乏一些總體經濟的基本知識.

臺灣的股市指數算法與國外不同,
不用還原權值,所以指數會比國外低,
如果用美國的計算方法,
臺灣現在股票指數早就破一萬好幾千了.


美國道瓊工業指數與S&P500都沒有還原權值,
其中S&P500的計算方式與台股相同。

你可能電視看太多了…
han172189 wrote:
DRAM是病入膏肓的產業,根本就是沒救了!
為什麼從20%掉到6%,證明產業沒有競爭力,一碰到不景氣,率先被淘汰!
不懂!沒有sense,就不要亂講了!

DRAM產業不是一碰到不景氣就從20%掉到6%,
而是由金融風暴開始後到現在六年的時間一路滑落。
整個DRAM產業二十年的競合過程早就精采得很,
你有sense?
產官學的策略、競業之間的角力戰,
這其中政府是否有扮演合宜的角色?
以前的政府不論在面板或DRAM都推動過整合,
現任政府跟你一樣,
在產業遇到亂流時,就放任其被淘汰!
DRAM是病入膏肓的產業?
不曉得是誰在亂講…

han172189 wrote:
奇美和友達的品牌,一年銷量才多少?跟韓國能比嗎?

說沒品牌(不如韓國),沒內需市場(大陸用關稅保護),是指台灣面板業的劣勢!
這時候就要靈活,要做改變!

又在事後諸葛了…
2007年二大面板廠就算沒有品牌力奧援,
大陸的面板才剛起跑,
台灣就曾經是世界第一的生產基地,為什麼不能比?
所以你對面板的歷史根本一點都不了解。

廠商自然有其靈活和因應之道,
但現在的產業已經進化到國與國之間的競爭,
六年的時間,政府的無作為
難道不就是種下今日產業衰敗的原因之一嗎?

六羽 wrote:
版上先知很多請告訴廣...(恕刪)
han172189 wrote:
我不少同學在這兩個產業,是暗示我讀相關科系的,也暗示我可以從同學那裡聽到很多!

就算從業人員也不見得會對這些東西感興趣,也未必真的了解,
所以你大可不必打著相關科系的名號來表示自己對這兩個產業非常懂,
這不但是邏輯上的誤謬,
最扯的是道聽涂說你也敢拿出來說?
還裝做自己很懂?你真敢講…

han172189 wrote:
你那些連結代表什麼?
台灣DRAM和面板本來有競爭力?
產業的問題在哪裡,我都寫出來了,這些問題不是今天才有,還看不懂嗎?

至於尹啟銘那篇,有點了解DRAM產業的人,是不會貼這種文章的

沒錯,拿DARM來說,
台灣當時就算是拿技術授權生產,
12吋廠開出的產能是世界第一,
生產成本也是最低,
何來沒競爭力之說?

你別再不懂裝懂了。
這些問題不是今天才有,
但產業的衰敗卻是在這六年之間發生,為什麼?
政府有沒有能力可以看臨危時如何處理危機不是嗎?
還想再凹?
你不去怪尹啟銘為什麼那麼說,
卻怪別人貼文出來?
你乾脆去怪記者不懂亂寫好了。
goodness wrote:
就算從業人員也不見得...(恕刪)


大大如果您了解該位以往的發言
其實關鍵只是個人某些立場的不同罷了
所以.........
不多說了

economic wrote:
經濟只需要看GDP和失業?有這麼簡單判斷喔
每個經濟體發展的程度不同,要類似程度相比才有意義
台灣甚至和香港的經濟型態差異很大,不適合拿來相比


大大認為IMF的資料不適合嗎?
不知大大有高見, 哪一種資料才能體現出台灣經濟比較其它國家有成長?

貨運量都被大陸新興港口搶走,
出口一直沒有起色,

國債無法有效降低 ( 開源節流中的 "節流" )

這就是國家競爭力越來越低的象徵.

continuum wrote:
大大如果您了解該位以往的發言
其實關鍵只是個人某些立場的不同罷了
所以.........
不多說了 嘆氣


謝謝大大提醒,
宗教和政治立場是不能論辯的,
我不再多費唇舌了。



redial wrote:
大大認為IMF的資料...(恕刪)


不是IMF資料問題,是經濟要看所有數據,不是單看1~2個
此外你瞭解所謂經濟成長在經濟學中代表的意義嗎?
經濟是一種相互比較的東西,你成長比別人高你瞭解代表的意義嗎?
經濟追求的是效益或福利,不是那些會計數據化的東西
經濟的效益由機會成本觀念而來,而非會計數字上面的單純數字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狂傲浪人 wrote:
台灣一直都是限制晶圓...(恕刪)


您說得好,
張忠謀的遠見和謀略令人佩服。

幫您補充最近的新聞:
出處
看到台積電卓越的表現,我心中有幾個想法,一是企業競爭已無國界,今天台灣的政府及很多企業希望中國能對台灣讓利,其實都不切實際;今天的世界已是無疆界的競爭平台,競爭完全憑實力,只有技術領先,才能永續長存。目前台積電市值已躍過1000億美元大關,市值已直逼全球半導體巨擘INTEL的1287億美元,台積電若能在未來競爭中,市值打敗INTEL,將再為台灣增榮耀。

二是台積電獨特的戰略布局。過去20年,台商紛紛把生產基地搬遷到中國更廉價的生產基地,只有台積電堅持把生產基地留在台灣。目前台積電在上海松江只有一座八吋廠,生產比重極低。台積電把高階製程全都留在台灣,以台灣為生產基地,市場放眼全球,張忠謀董事長可以從容坐鎮台灣,不需要像很多企業大老闆在兩岸奔馳,全世界飛來飛去,也創造了台積電獨特的優勢。

三是前瞻未來,拉大領先差距,台積電在先進製程永保領先。今年台積電將進化到二十奈米,張忠謀董事長時時扮演先知的角色,最近他出席半導體年會,又以「NEXT BIG THING」為題,預告未來半導體產業新方向:物聯網,穿戴式裝置及智慧家庭是下一波機會。他提醒業者必須掌握先進封裝,感測器與微機電元件整合,及超低耗能三大技術,才能敲開未來大門。專注未來變化,永保技術領先,是台積電成功的重要元素。

目前台積電市值逾3兆台幣,對照台股總市值27兆,台積電一家公司占台股市值比重超過1成以上,換個角度來想,台灣資本市場若少了台積電,恐怕會失色很多。

goodness wrote:
您說得好,張忠謀的遠見和謀略令人佩服。

1.張忠謀公開支持過ECFA。

2.台積電的成功,除了張忠謀卓越的領導能力,不要忘記台積電是第一個做專業晶圓代工的公司。你現在叫張忠謀去救DRAM或面板,一樣救不起來!

3.台灣沒多少產業像台積電夠大又能有高毛利,但是這種優勢可能只能維持5到10年。

4.大家都知道要產業升級,但是說跟做是兩回事!

goodness wrote:
DRAM產業不是一碰到不景氣就從20%掉到6%,
而是由金融風暴開始後到現在六年的時間一路滑落。
整個DRAM產業的競合過程早就精采得很,
你有sense?
產官學的策略、競業之間的角力戰,
這其中政府是否有扮演合宜的角色?
以前的政府不論在面板或DRAM都推動過整合,
現任政府跟你一樣,
在產業遇到亂流時,就放任其被淘汰!

不懂真的不要亂凹了!

台灣多少DRAM廠被淘汰?從德基、茂矽、華邦電、茂德、力晶!
我同學早在七、八年前就說DRAM遲早完蛋,紛紛跳槽去其他產業了,沒有一個人留下來!

另外
扁政府和馬政府都想整合,但是廠商都是山頭主義,不願被整併(除了09年時的茂德)
只想政府紓困來度過不景氣,所以整合都沒成功!
過去的作法就是不斷金援,但是隨著相關產業負債越來越高,最後政府想救也救不起了!

再跟你強調一次,DRAM沒有自我技術,
要發展技術,要錢、要人、要時間,風險早就不是政府財政所能負擔的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