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外資對服貿的觀點

服貿對財團真的比較有利
對沒錢的民眾就不一定了~~可以去看看內容

roseaxl wrote:
里昂證:服貿對台灣較...(恕刪)


其實我就是外資
每分鐘都幾十億上下
簽服貿或者是統一都是對我們外資十分有利的
我個人認為目前反服貿最大的問題
是很多人根本沒有仔細看過條文

一味的相信懶人包
或者一張移名的廣告圖

舉例來說
服貿中對於移民的規定如下:
要申請以主管或專業技術人員身分來台,必須該餐廳在台投資30萬美元以上,且最近1年或前3年平均營業額必須達新台幣1000萬元以上才能申請,且主管或專業技術人員應具備碩士學位並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或具有專業技術證明且具5年相關工作經驗才行,且一旦被解聘即須離台,不能留在本地找別的工作,絕非有20萬美元就可以全家移民。

有多少人看過全部
又有多少人看到只要30萬美金就可以移民
自己嚇死自己
瘋狂反服貿?

honwen2157 wrote:
見鬼了!!
老外怎會知道,台灣大學生不知道的東西?

老外一定不安好心!!可惡!!...(恕刪)


你有看過死神的眼淚嗎

catsintexas wrote:
這外資的評論相當中肯...(恕刪)



移民到美加當賤民

移民到呆丸當貴族

說不定 移民呆丸 中共還輔助勒

天真 鹿耳水母馬 說的話能聽 屎都能吃
KMT不給審也不給修?是這樣嗎?
這段供參:

今天我想在服貿議題駁火嗎?
不!
我在一周前就已經發文談過服貿,
今天我主要想談點別的,關於「公民社會」

但在談點別的之前,我想先分析一下政治這盤「棋」
先講一下今天一群學生攻佔立法院的事情。
今天的攻佔事件是怎麼造成的?
大家都知道,是因為國民黨逕行宣布服貿交付院會存查。
未經「審查」就通過服貿,讓不少國民覺得自己的民主權利被侵犯了,
所以一有人出面號召,就決定為了台灣,拚了、衝了。

那為什麼國民黨立委有權力這樣宣布呢?
這是因為「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規定,「委員會審查行政命令若超過3個月,視同已審查。」
也就是說,民進黨有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審查,但他們動都不動。
有人問過民進黨在法定時間內為何硬是不審查嗎???
.........................................................................
三個月為何不審查?然後又說服貿是未經審查強行通關來激起民怨。
三個月為何不審查?然後又說服貿是未經審查強行通關來激起民怨。
三個月為何不審查?然後又說服貿是未經審查強行通關來激起民怨。
.........................................................................
我這麼說吧,他們在「等」
民進黨在等這個三個月,然後讓服貿就地通過,
再讓有執政黨壓力而急不可耐的國民黨跳出來宣布服貿已合法。
民進黨很精明,他們知道時間站在他們這邊。
民進黨不審查,不協商,拖時間。
民進黨知道拖得越長,國民黨越會掉進這個精心設計的政治伏擊。
然後再把不審查的罪名推到國民黨身上。
然後再利用一次,所謂的公民力量,對國民黨進行致命的一擊。

國民黨想不想要讓服貿被審查,非常想。
甚至在九天前,就已經提醒過民進黨,服貿的討論已經過三個月了,
2014年3月9號的報導【藍指服貿可生效 綠稱行不通】 http://times.hinet.net/news/15116045
國民黨在服貿可以依法生效的時刻,仍然很尊重的請民進黨快點審查,
但民進黨爽了,他們知道國民黨主動提醒他們快審查,
代表有執政壓力的國民黨已經急不可耐了,
知道服貿已經依法生效的民進黨決定繼續等,
等一個倒楣的國民黨人跳出來,宣布這個事實。
然後把民意的怒火,全部點燃。
一把火燒掉國民黨的民調,至於順手燒掉台灣的經濟發展,那也無關緊要了。

民進黨,主張逐條審查,但他們三個月來從來就沒有打算要真的審查,
【是民進黨刻意要讓服貿就地過關】
然後讓國民黨掉進一個被民意怒火包圍,精心設計的政治伏擊。

如果不是這樣,誰能解釋為什麼民進黨整整三個月死都不肯審查???
硬要拖到國民黨出手依法宣布。

談完政治這盤棋。
................................

我要向許多立院現場的年輕人致敬,我敬重你們。
即使我支持服貿,反對攻佔立法院的做法,認為這是一場精心設計過的民意操弄。

但我仍然要致敬。
因為這一役,對台灣民主有兩個貢獻。

第一個:
讓社會知道,人民對政治冷漠,政治依舊會找上門。
這會讓公民治理、公民社會逐步打下根基,
這樣的社會認知、社會存量對於未來深化民主發展是很寶貴的。

第二個:
讓政治人物知道,不是只有選舉時人民才是老大,
公民有權利在任何時刻表達自己對政策的意見。
這會教育政治人物必須在民意面前謙卑,
知道自己的權力終究是來自民主授權。

想起我在中山大學時,
指導老師反覆地講著,「國家的問題在社會存量不足。」
未來的「政治會從派系動員走向議題動員。」
我漸漸的;懂了諸多當年未必很理解的事情。

我要寫出我心中的一個期待。
並不是在體制外對抗體制的人物才是英雄。
衝上街頭,丟出石頭或鞋子終究是激情而簡單的,
但這有喚醒關注的作用,在整個公民社會的生態系中,這是一種痛苦但或許難以避免的過程。

但喚醒關注過後呢?
還不是依舊要透過法令修改、政策調整等等體制內手段才能真正實現改變。

所以我想問的是,在憤怒之後。
大家準備好,一起真正的關注、監督、理性討論公共事務了嗎?

民進黨等出了一場精美的伏擊。
而我在等,等一個大家準備好一起做公共事務討論的公民社會。

另外也請大家想一想,
願意進入到體制內,用滴水穿石、絞盡腦汁、燃盡青春歲月的方式來調整國家方向的那一群人,
他們同樣對社會有所不滿,同樣希望國家走向更好方向,
只是他們選擇了更沒有掌聲、更痛苦忍耐、更投入負責、更有機會真正改變體制的道路。

如同摘錄自韋伯《政治作為一種志業》一文中的最後一段。

「政治﹐是一種並施熱情和判斷力﹐去出勁而緩慢地穿透硬木板的工作。」
『誰能面對這個局面而說:「即使如此﹐沒關係!」誰才有以政治為志業的“使命與召喚”。』

現在我越來越理解韋伯為什麼他媽的把這段話留在整篇演講稿的最後一段了,
他早就了解,未來世世代代以政治為志業的人,整篇文章只要記住這兩句話就差不多了。

FB上一個朋友的整理。
愛,要有自私的成分;所謂無私的愛,其實是絕對自私的佔有。
簡單點,我要是老中,我讓你更多都行

我只要你台灣開放一些就好,一個產業鍊開放一個環節也行,我就用台灣無法競爭的資源來取得該產業鍊控制權,慢慢的,我把你控制下來。

看看台灣現有的所有資源市值多少,我老中最後取得台灣控制經營權。

讓你再多我都可以得到回報。


雖然,台灣無法抵擋中國。 sooner or later 總有可能是要被併吞。

但是,希望這是人民表決出來的結果。

不是馬皇說了算。

服貿也許看起來沒啥大傷害。

但是,台灣人民準備好了嗎?
cjcd wrote:
先進;請參考一下.(...(恕刪)


這篇文章某位網友的回應

其實像ECFA、服貿、或者FTA簽與不簽的利與弊可討論的範圍實在太廣,就類似到底企業增加競爭增加是否真的能夠使勞工權益提高一樣,有太多的文獻在討論,即便同為經濟系的教授都有不同的看法,這問題仍然是個大哉問。
所以不討論到底該不該簽服貿,當今大多數佔據立法院的民眾和學生,想要抗議的是程序正義和民主價值。
這篇看似不像懶人包的懶人包其實有很多問題:
part1不討論服貿該不該簽,只討論二:「各產業早有私下溝通」台灣組成架構以中小企業為主,而溝通到對向到底是誰,是否夠全面,還是只有較大的組織和資本家而已,這點文中一點也不交代清楚,僅以這句話加上一個20位例子的檔案帶過;再者,談判的確是國與國之間的角力,不應該公布所有詳情,全世界皆是如此,但在談判後必須將即將簽署的協議內容交付國會審查也是事實,最接近的例子你可以參考韓國和美國談判的例子,而文中指提其一不提其二,其用意有待思考。
再來part2,根本就是「以偏概全」還有「錯誤認知」加上「偏頗角度」的實例:
其一逐條審查,我不確定全世界是不是有其他國家也這樣做,但作者根本就是完全誤會逐條審查的意思,逐條審查不是遇到不好的就否決只保留好的,這是場談判,是場角力,必然有失有得,以我的看法來說:逐條審查的意思是去檢視每一條條款,是否會出現我們的"失"使我們無法負荷,若是無法是否該重啟談判(在審查結果出來前我並不贊同,更傾向補充協議)或進行配套措施,還有條款裡是否帶著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人會說台灣遇到中國就開始反,但不得不說,難道真的不擔心其中有中國對台的政治策略),所以才須逐一審查,絕非作者說的台灣有失就否決。
其二就更誇張了,先是引用奇怪的part1結論,然後說「後來國民黨、民進黨達成共識開公聽會,國民黨很快辦完了。」可事實是國民黨悄悄地在三天內開了八場公聽會,的確很快就辦完了,但這麼草率又悄悄地(十分主觀的形容詞)的公聽會,你覺得到底用意何在?後面充滿主觀言論的批評民進黨就不提了。
其三後半段是我覺得最離譜的一點,也是如今大多數人最憤慨的一點:
第一點,的確我認為民進黨那不願溝通的盃葛,是非常傷害民主的一件事,現在大部分人都在譴責國民黨,但我認為民進黨的責任也不差到那兒,這可能是撇開他談服貿是否該簽的大哉問外,我最贊同他的一點。
但第二點就令人氣憤了,國民黨立委引用的「存查」這點法源上解釋得很清楚,是用在行政命令上,而現在爭議的是「服務貿易"協議"」,並非行政命令,請問這算合法源嗎?還有2013/6/25立法院議事紀錄,清楚記載,「102年 6 月 25 日朝野黨團協商結論,經決定如下: 一、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本文應經立法院逐條審查、逐條表決,服務貿易協議特定承諾表應逐項審查、逐項表決,不得予以全案包裹表決,非經立法院實質審查通過,不得啟動生效條款。 」(你可以facebook上打g0v搜尋,3/18號的動態即為相關資訊)但國民黨立委卻是以「存查」來硬說通過,這不僅不合法源亦不合朝野協商的決議,短短的30秒,完全踐踏程序正義、踐踏民主價值,這也是當今大多數人起身關心抗議的主要問題。但這篇文章中寫了什麼,先是引用錯誤法源,在對民進黨進行臆測指控模糊焦點,完全把國民黨塑造成憂國憂民的形象,最後結論也錯的離譜,的確服貿是在ECFA下準備要實施的協議,但請用邏輯思考,既然是ECFA下的協議那為何不乾脆一起簽而要分批簽呢,就是因為裡面的條文可能雙方會不接受所以才需要分批簽阿,照他的邏輯來說,因為ECFA簽了,那服貿就一定要簽囉,這樣曲解ECFA到底是為了什麼?
最後他又回到我第一段所談的大哉論,到底該不該簽服貿,然後表達了他的立場,也提出了比較少人知道的聲音,的確很多人是支持服貿的,但當今的問題是,怎麼簽定服貿這件事,其文章根本模糊焦點。
這樣偏頗甚至是錯誤的懶人包,你真的要看要分享嗎?(我本就不贊同分享懶人包)我雖不是經濟專業,但我看過了服貿協定,聽了看了不少正反兩方的思辨,我對於是否該簽服貿並無想法,但是我很清楚,即便要簽服貿,也絕對不是以這種方式簽服貿。

滑鼠命 wrote:
回文私訊連結載圖引言收藏回報
服貿這麼好.那就請中國先跟美國.日本.德.法.英...等G7先進國家.簽看看不就好摟?
有這麼好的事.上述G7國家不會眼紅嗎?

如果中國也跟美國簽服貿.開放讓中國的美髮業.餐飲業.運輸業...
甚至是所謂的"持有專業證照人士"以低成本資金就能進駐美國.
我相信美國經濟會好5倍.GDP會成長5%以上吧?
(這個邏輯是馬政府告訴我們的.不要問我為什麼.)

這種雙贏的政策.中國為什麼不去做?美國為什麼不想爭取呢?

我想美國不是笨蛋.這裡面包含了"人"

帳面上的錢看起來對美國有利.但背後對"人"所付出的福利及社會成本.會遠遠超過帳面上的錢.

簡單的說.就像現在陸客來台.表面上是來台灣消費.台灣得利.
但其實陸資已經以"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吃光光了.
從他們上飛機就開始了.從交通.住宿.餐飲.消費.採買商品..一直到下飛機回家.

台灣付出了什麼?公路使用.國家公園.公共設施.公廁.交通管理.環境整潔.醫療.公務人員服務...
(即使是有收費.但這些還是有納稅錢補貼)

當然.這還只是一團7~9天的行程.那如果是3年~無限續簽的居住呢?

台灣的外勞政策在全世界已經算是相當.相當.相當(相當X3)的寬鬆了.
但是我們有對外籍勞工開放小資本產業經營嗎?
沒有.為什麼不呢?因為大家都知道後面會衝擊到很多產業.家庭.

如果我們沒有對外籍勞工開放服貿.那我們為什麼要對中國人開放呢?

如果簽了服貿.我們有沒有對中國人來台.做人數上的總量管制呢?對企業數量.資本上限的管制呢?
如果中國企業使用惡性競爭的手段.先拚倒小資本家庭.再做聯合壟斷呢?(順便說他們沒有競爭力?)

馬政府說我們遇到中國就轉彎.到底誰遇到中國就轉彎呢?
如果服貿這麼好.那我們也應該要求.對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同時開放吧?(我想他們會很想來吧?)


一個好的政府是會保障自己弱勢國民的利益及就業.而不是叫弱勢人民站在鐵軌上.跟火車比競爭力.

溫水煮青蛙.一種青蛙還會想跳.另一種青蛙不知道是不會跳?還是喜歡被煮?


首先,美國經濟絕對不會好5倍,GDP也不會成長5%以上,因為經濟規模不一樣
再來,不會是美國不想簽,而是中國大陸不敢簽。我開放的項目你就算來也沒有優勢,我怕什麼!?
相反的你開放的項目都是我的強項,我還求之不得咧!

再來說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首先從下飛機開始說,當機場來的旅客變多了,是不是要開始擴建機場,是不是會增加機場內商鋪的數目,機場變大了也需要更多的人維持。來的旅客多了飛機的班次也要增加,可能飛機數也要增加了,維修人員、空姐、地勤都要增加。出了機場要搭巴士了,人數多了,巴士要多買點了,司機人數也要變多,去餐廳吃飯,以前餐廳一天招待100人,現在一餐就要招待100人,原本只要2個廚師,現在可能要4個。吃完飯去旅館,旅館原本一天的入住率只有50%,現在有80%,工作人員可能也要增加。去景點,香腸攤的大叔一天本來只能賣300隻香腸,現在1小時就賣300隻,結果馬上多了2家香腸攤,做香腸的上游廠商為了應付這麼多的香腸消耗量,也要多請人來做。晚上回到飯店,想去夜店,坐計程車去,人多了,生意好了,開車的司機也多了。到了夜店,以前夜店一晚只有500人,現在進了500人,還有500人要排隊,旁邊就開了新夜店。
現在,請你告訴我,以上那些不是請台灣人? 你還覺得台灣人在一條龍式的經營模式下沒賺到錢?

台灣的外勞政策一點都不寬鬆,事實上台灣的外勞政策就是阻止外籍精英來台工作的原因之一,這些網路上資訊已經夠多了,請自己去查。

再來,星巴克進來有拼倒台灣的咖啡店嗎?沒有!反而咖啡店越開越多,把餅整個做大了,不是嗎?
如果Uniqlo、Zara來台灣讓東區賣衣服的正妹沒工作,你都不擔心了。怎麼突然擔心起巷口阿姨的理髮廳?更好笑的是,阿姨的理髮廳最大的競爭者不是陸資理髮廳,而是百元剪髮!
再來,如果你有那麼一點點的經濟sense,你就會知道以本傷人為什麼沒鳥用。
首先你的確可以使用以本傷人的方式暫時的將競爭者踢走,但是一旦當你開始提價,其他人就會發現這個行業有賺頭,就又會再跳進來做。了解嗎!?

如果東南亞這些國家願意對台灣開放大陸對台灣的那些程度,我相信馬政府一定會讓他們進來的。
再說,台灣對待大陸人的確不一樣,就拿大陸新娘和其他外籍人士來說好了,陸籍要在台灣住滿10年才能拿身分證,而其他人只要4年。的確很歧視!

一個好的政府是要增加工作機會,再加上汰弱留強
陸客來台增加服務業的員額,減少底層失業率,服貿則是要把餅再做得更大,讓中層也獲利,順便把台灣的強項磨亮,弱項自然淘汰或升級。
一個好的政府絕對不會為了保護弱勢的人一起而犧牲所有的人!

kevin0921185 wrote:
我個人認為目前反服貿...(恕刪)


「專家」係指組織內擁有先進的專業技
術,且對該組織的服務、研發設備、技
術或管理擁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專家包
括,但不限於,取得專門職業證照者。

以上來自服貿協議本文,沒有所謂明確的資格,只有模糊的描述。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