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2286 wrote:哈哈,有比"新光金"...(恕刪) 元大出了個法院認證的白癡,中信的辜XX逃難到日本不敢回台灣,國泰搞了個小金庫,富邦的魚翅宴....吳東亮除了被綁架,有誰知道這人有何負面新聞?
如果全部賣出彰銀,雖然拿回現金,可是少了彰銀的現金股息收入獲利可能會大幅縮水,所以現在股價本益比才會比較低,也可能是剛好公股銀行來說第一金股價偏高,可是海外發展很積極,加上是官股,等於有了政府做後盾,成長性來說可能會更大也不一定
a853091 wrote:如果全部賣出彰銀,雖...(恕刪) 彰銀的獲利很糟,連二線的大眾遠銀聯邦都比不上。賣出彰銀拿回現金之後,就算不去進行策略併購(等於是投資自己),隨便拿去買別的銀行股,都會比繼續持有彰銀好。你自己想想好了,假設現在你手上有一百萬閒錢,你會去買18元的彰銀 (EPS 1.24),14元的台新 (EPS 1.51),還是10元的聯邦 (EPS 1.25)?
財政部表示,彰銀資本額790億元,且尚有高達1兆2千餘億元之未重估資產,利益龐大。若依本部4年函文,台新金控應出資購買其他剩餘股權,而非僅以原先投入的365億元,巧妙運用換股手法,不願再對彰銀持續投資,即欲掌有百分之百的主導權。如果不是財政部不淮,台新金今年現增的錢早就拿來買彰銀了,說什麼鬼話?財政部表示,97年9月間,部分本國銀行因全球金融海嘯引致存款大量流失,面臨嚴重流動性危機,由政府及時採行提高存款保險額度,使得以有機會改善資金流動性,其中包括台新銀行。政府以寬容的心態提供緩衝措施,協助台新金控度過危機,時至今日,台新金控卻恩將仇報、過河拆橋,為了併彰銀而徹底攤牌並抹煞政府之援助。台新金會有問題,難道不是財政部造成的嗎? 如果併了,以台新金的能力,哪會有這種事。當初彰銀都快倒了,如果台新金不買,今天彰銀不是倒了,就是淡馬錫買去了(對沒有經營權的將倒閉銀行,淡馬錫會買嗎???) ,倒底是誰先恩將仇報、過河拆橋 ?彰銀股東為什麼要繼續忍受,自己的權益被一群散漫的公務員拖累? 傻了才去支持財政部
當時彰銀應該給淡馬錫合併就沒這些問題了台灣人只會內鬥對外資就是討好唉...還好台新沒有像中信金開發金一樣硬要併最後破局惹官司這點台新金就很沉的注氣只是...10年小孩都長大上小學10年大學生都成家了10年有點年紀的都即將要退休抱孫道處旅遊了人生的10年休一下就過了吳董事長還有幾個10年啊?我說難聽一點比較年長的台新金股東還不一定等得到台新金合併就當天使了這10年根本不值得這樣空轉還是回歸如果當時是淡馬錫買下彰銀反而情形不是這樣台灣就是對外資是擁抱還有真的哪一天台新金真的成功吃下彰銀我相信台新金高層也不會太開心的浪費10年(或許要更久)的青春年華
搞笑的政府官員,這些高知識份子當初怎麼讓台新金有機會併購?官股銀行無法團結對抗外敵?各懷鬼胎?看好戲的心態?彰銀主官無感?自己都不會捍衛自己的權利和發動戰役,結合官股銀行和財政部對抗?彰銀要不是官股?私人企業早就被吃下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