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tinger wrote:日本時代就農業社會主要就佃農佃農賣小吃打零工賺錢買土地?日本有管那樣鬆嗎?曉得日本管佃農比例多少變地主的多少?查一下應該就清楚了吧? 你以為日本時代台灣只有佃農、地主2種行業嗎?你真的是該多用心去解讀資料,在市場賣吃的不等於是擺攤賣小吃,難道市場裏不會有批食品的中盤商?蓋房子、做小生意,各行各業在日本時代一樣存在,飽經戰亂的中國都會有不靠政商關係致富的人,相對之下較少受戰亂影響的台灣豈是你想像心只有佃農和靠替日本人做事享特權地主二類人?
kantinger wrote:台灣在當時並沒有戰爭?前面有個乙未戰爭之後台灣抽調去南洋打仗打什麼?可說說日本年代佃農能如何努力賺錢變地主的嗎? 台灣相較於中國而言算是較少受戰爭影響的,這你不否認吧?乙未戰爭發生在1895年,台灣人被調去南洋當軍伕是二戰期間的事,兩者之間相隔超過40年,1895之前中國就飽受戰亂之苦,1895後也沒有過幾年平靜的日子,當時台灣發展比中國好是很正常的事。
中國老祖先留下來的文字[物極必反]現在臺灣當官者吃香喝辣月俸與年終獎金領的爽哈哈目前臺灣百姓身心大多處於水生火熱當中,什麼多漲 ,只領22k要怎麼過家庭生活,政府再不想辦法,會不會跟泰國一樣,令人擔憂。
kantinger wrote:台灣後來也搞徵收阿不過分誰的田產跟房屋給誰那個就不一樣了對嗎? 我一開始就說了,重點在於手法粗糙、不盡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查一查耕者有其田的相關資料,我不否認當年土地改革的用心立意,只是覺得沒必要把它說得那麼神。
kantinger wrote:日本年代農業社會主要務農務農主要就佃農就談日本管的年代台灣主要作的佃農要如何賺錢有自己的土地 勸你花點時間了解日本時代的台灣,也了解一下人類社會,農業社會就只有農人?再回應你實在是浪費時間而且也離題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