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kchiu wrote:
還有大大說我15年後一定賠錢,最後又祝我成功!!好矛盾呦...(恕刪)
會不會賺,不是看如何照比例進出,而是看選股跟進出時機。
不好意思,極度看雖你的選股能力,你15年後應該是負的。也且可能負不少。
中小型電子股,你買在他們業績不錯的時后,其實是買在高點,不錯的業績,表示業績往下的機會比往上還大,你要想通這個道理。中小型股,現在不錯,15年後下市,我不覺得有什麼奇怪的。
美利達,好比會漲到1200元的 900元宏達電。美利達長期投資價,應該對半砍才合理,你把他的月k線拉出來看。看長一點,看是不是現在是最高點。美利達,要找的的最好的賣點,股價轉空的移動停損點。而不是長期持有。
定存股,沒必要買 10年定存股,買 短期 1 年定存股就好了,每年轉出來重買一次,也許比較不會犯錯。
把全部改 定存台積一年,你勝算還比較高。
(只是舉例,不是台積就真的會賺,風險一樣不小)
老實說,買高 roe 股長期持有,跟買在高檔,有時並沒兩樣,但不是絕對,但一般人沒有能力去分別,除非下苦功去長期追蹤。
長線比短線還難,不信無所謂。我也解釋不來。
史第奇626 wrote:
15年後其實你的186張的總成本還是 600000+916738=1516738(差不多152萬)還不是零成本喔!!!
這邊可能有點問題,
其實15年後的成本應該是看總共出多少錢買多少張,
所以應該是一開始的60萬加上之後15年每年再補12萬,
所以實際上投入的金額其實是
600000+120000*15=240萬~~
所以每一股的成本應該是12.9元。
但是其實想一想就知道現實上這是難以達成的,
原因有幾個:
1.貸款的利率不太可能15年都不變。
2.股利分配也不太可能每年都能配到6%連續配15年。
甚至要達到零成本,15年後還要再繼續配6%配8年以上,
也就是至少要維持每年6%股利連續23年。
(要是有這樣的股票大家就不用把錢放銀行了)
事實上就算真能每年固定維持6%到20年以上,
我前面也幫他算過,
一開始投入60萬加上每年多投入10萬(還比他現在少兩萬)
20年後他會有580萬。
就算每年12萬只投入前15年,
然後放到23年,
也會有636萬!
也比現在預估的560萬高不少。
怎麼算還是不要貸款比較划算。
而且中途遇到金融風暴的損失也小得多。
(甚至如果能持續下去,金融風暴反而可以賺錢)
所以我才建議真的不要貸款來玩股票,
因為就算在理想情況下多賺的部分還比不上乖乖累積來的多。
rickchiu wrote:
若只拿60萬本金+每年投10萬操作,會不會比較好??
我不知道也,看誰可以試試看,然後20年後兩者來比較看看!!
我前面不是幫你算過了,
反正先不考慮股價的波動,
也不考慮配息的變化,
這兩點應該是你的計畫中必須要維持的。
所以若是以這兩點的前提下去算,
60萬本金+每年投10萬...
20年後會有580萬...
也就是說,
就算未來20年都不要遇到金融風暴,
不要貸款慢慢累積的效應也比貸款來玩的高,
更不用說至少遇到一次金融風暴的話,
貸款的方式絕對是慘賠,
但慢慢累積頂多小賠甚至可以倒賺。
那如果遇到兩次以上呢?
想想1992年到今年共發生過幾次全球性的金融風暴了?
不說別的,我馬上想到的就有兩個。
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和2008年的雷曼事件,
(甚麼歐債危機甚麼的"比較小咖"的我們就先別算)
兩次都是腰斬的程度喔!
500萬腰斬兩次是剩多少?只剩不到130萬耶。
你有辦法再20年內把130萬變回500萬嗎?
還沒算上你之後的資金是要繳貸款的喔~~~
這樣你還不怕?
貸款來玩股票這件事可以這麼解釋:
當你還不確定能賺多少時,
你就已經註定要面對未來的貸款利息了!
甚至,連貸款出來的500萬能不能保值都不確定,
其實很有可能貸了500萬出來過幾年就被腰斬剩下兩三百萬,
但是卻還是要乖乖還銀行本利和至少600萬...
這樣的一個動作,
怎麼想都是風險遠大於報酬的事。
當然,不是說風險大就一定會賠錢,
而是說這樣的風險完全和應有的報酬不成比例。
你知道每次金融風暴股價被腰斬之後大概要多久才能回到原本的位置嗎?
答案其實很慘忍,就差不多是到下一次的金融風暴左右的時間!
但是如果用逢低買進攤平成本的方式,
大概被腰斬後大約一到兩年就可以把賠的差不多賺回來了!
(看看雷曼事件之後的情況就能證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