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看了就氣: 晨星380元掛牌...(承銷價只剩270)

ryanku918 wrote:
這不能這樣看, 目前產品都是跟著規格跑, 你沒有制定規格的能力就只能是個追隨者, 然後還要比其他的追隨者提早出來搶市佔, 很多參與規格制定的大廠在規格未定案前, 東西都已經做出來再等了, 更powerful的大廠是東西都做好了, 甚至都已經申請專利了, 然後在規格制定過程中要求這專利技術要被納入標準規格內
...(恕刪)

目前IC設計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生命週期短還有Time to Market的問題....
所以很多公司都不是從基本設計做起....都是買現成可動作的個別IP來兜....基本上大家都差不多.....大都只是在比誰的出錯率比較低或是正常可賣產品比較先出來...個別IP接合介面時序設計比較好良率高罷了......當然也有比資金及賣的量,越是大公司人家就越願意與你合作....

如果要從基本元件做起負擔的風險實在太大了....首先你的產品必須很獨家不怕時間競爭...要有足夠的人力....然後要有完全不出錯的RD及CAD軟體...否則一tape-out發現產品有問題...修改再投單...幾個月又過去了......很少遇到IC投單能一次OK的....

imcrazy wrote:
目前IC設計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生命週期短還有Time to Market的問題....(恕刪)

很少遇到IC投單能一次OK的.......(恕刪)


大型IC第一版回來能動,能測大部份功能,就很謝天謝地了。

大型IC另一個問題,就是上層龐大的系統軟體。
傳統IC公司,上面的人都是硬體出身的,總以為IC的重點在"IC",對於搞大型系統軟體沒有概念。
找進來的軟體manager,大部份也都只會東拼西湊像在堆積木一樣,把上層software stack搞得亂七八糟。
晨星確實最近走了一堆人,我在晨星的同學說,超過200人,這早就不是秘密,因為大家不想被鎖股票,所以離職是為了賣股票。只是晨星的工作時間太奇怪,我同學是早上10點半以後才到公司,下午才開始工作到6點,出去吃飯到9點,回公司再待到11、12點才回家,其實工作時間是不長啦,只是整個往後shift而已 ~
他也說,一上市,他就要把手上所有的股票都賣掉,因為他缺很大,呵呵 ~
最近很多電視都可以看到國內法人不斷吹捧聯發科有多好,晨星定價太高...結果發現這些公司聯發科持股不斷下降,都流入一般散戶手中(融資水位創新高),很有意思吧!

聯發科掉隊智慧手機時代 與展訊打“價格戰”2010年11月18日 09:32 來源:時代週報(廣州) 王剛

山寨機之父聯發科最近問題不斷,境遇頗似終端市場“大佬”諾基亞。

  聯發科三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同比下滑18%,凈利潤同比下滑40.9%,聯發科總經理謝清江預期第四季營收將減15%—20%。  此外,聯發科宣佈無線通信事業部門總經理徐至強將淡出一線工作,轉任顧問。緊接著,聯發科CFO喻銘鐸挂印離去。接連的高管變動,增添了外界對於聯發科的擔憂。

  目前,聯發科的市場比重已經跌至71%,賴以成長的新產品線3G及智慧型手機,與過去2G市場呈現截然不同的生態,發展成績不如預期,加上原有2G產品線遭競爭對手低價蠶食,聯發科轉型壓力將有增無減。

  “聯發科保住70%市場份額比較困難。”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產業調研組長潘九堂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明後兩年其市場份額和毛利率繼續下滑是不可避免的。
  蔡明介出山

  聯發科曾以Turn-key模式,成就了大陸山寨機市場的繁榮,也使其成為全球排名第二的手機晶片巨頭。但在2G到3G和智慧手機的過渡階段,聯發科卻遭遇了“滑鐵盧”。

  來自iSupply的調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聯發科的市場份額滑落到71%,展訊份額則從5%一路攀升至22%。

  嚴峻的形勢迫使已經退居幕後的蔡明介再次出山,重掌第一線手機部門,徐至強則轉任顧問。目前所有的手機業務主管都必須直接向蔡明介報告。

  聯發科表示,徐至強因個人家庭問題轉任顧問一職。而聯發科去年拿下中國大陸手機晶片龍頭、市場佔有率一度超過八成,徐至強被視為頭號功臣。近日業界盛傳,徐將轉任3G晶片龍頭大廠高通,或將影響聯發科佈局中國3G市場。

  喻銘鐸的離職則顯得更為突然,今年北京通信展上還見到喻銘鐸親臨聯發科展臺接受媒體記者採訪。自2001年以來,喻銘鐸除掌管聯發科財務會計、投資者關係外,還身兼新聞發言人,負責媒介公關、品牌形象建設等事務。

  聯發科中國有限公司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近期出現的高層變動是個人原因,屬正常人事調整。但是,包括iSuppli中國區高級分析師顧文軍在內的諸多業內人士認為,人事動蕩與聯發科近期業績慘澹不無關係,“總得有人出來承擔‘責任’。”顧說。

  進退維谷

  什麼原因使聯發科處於如此窘境?潘九堂認為,“2G市場趨向飽和,從晶片、方案集成到終端的整個產業鏈競爭都很激烈,利潤微薄。”

  顧文軍表示,展訊未來的市場佔有率將達到25%,反觀聯發科,其今年力推的新低端換代產品MT6253性能不太穩定,遭到眾多客戶的抱怨,這恰好給了展訊等競爭對手“上位”的機會。山寨機供應鏈一向唯價格是從,自然沒有太大忠誠度。

  “聯發科推出的產品沒有任何差異化,我們都拿到相同的晶片,搞同質化競爭、打價格戰。這樣所有人都賺不到錢,有時候只能被逼去做黑心的SP業務。”深圳一家手機企業負責人說,“在國家嚴厲打擊的情況下,SP也走不通了,所以只有選擇性能穩定、價格又便宜的產品”。於是,一些聯發科的鐵桿客戶轉投展訊和晨星。

  原本被聯發科視為新成長動力的3G及智慧手機平臺,表現也遠不如預期,CDMA 2000至今沒有產品,而WCDMA晶片出貨量極少。

  另外,山寨體系過去主打零售路線,但是3G和智慧手機逐漸以運營商定制為主,而這並非是MTK原有大陸手機客戶的長項。聯發科原本靠攏Windows Mobile平臺的策略也成為“短處”,儘管聯發科近日已推出Android平臺版本,卻已失去首波市場先機。

  深圳市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蔡錦江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聯發科在2G市場遭受本土業者侵蝕、3G市場又被國際大廠防堵,但是聯發科依然顯得很“傲慢”,依然是老式山寨化的運營模式,船大難掉頭。

  與展訊打“價格戰”

  展訊內部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展訊在傳統2G市場會有一些創新型、差異化的方案。展訊去年初發佈2G核心晶片、今年8月發佈全球首款單芯三卡三待手機方案後,近日又發佈了全球首款單芯四卡四待手機方案。“我們非常希望在海外推廣‘中國芯’。經過考察,非洲國家往往有數十家運營商,但卻不能互通,所以我們就做出了三卡三待。”

  另外,展訊還首度打入手機巨頭三星供應體系,並與摩托羅拉建立了合作,破除了壟斷格局。去年下半年,本土龍旗、天宇朗通等聯發科的夥伴,開始採用展訊方案。“在剛剛結束的中移動600萬部TD手機招標中,展訊支援的三家客戶成功中標,包括天邁、海信和新郵通。”

  在三卡三待晶片產品上,聯發科至今未有產品推出,而在印度、中東和非洲等多運營商市場,展訊的三卡三待產品需求則持續攀升。業內預計,2010年全年展訊營收將突破3億美元,與去年1億多美元營收相比增加2倍。

  面對挑戰,蔡明介祭出了看家本領“價格戰”。聯發科主力產品MT6253從原來4.4美元突然下調至3.6美元,11月初,再度降至2.9美元,短短一個月降幅達34%。

  顧文軍認為,聯發科為鞏固市場佔有率大打“價格戰”是“殺敵一千,自損五百”,致使毛利潤進一步下降,其更應該考慮的是推出差異化的競爭產品。聯發科發佈的10月份營收亦可佐證。聯發科當月營收73.75億新台幣,依舊同比下滑23.47%,環比下滑25.16%。



(責任編輯:梁夢晚)

sarinachen wrote:
最近很多電視都可以看...(恕刪)


融資確定是只有散戶在用的嗎?

這點很值得研究.

https://hiveos.farm?ref=693615 推薦碼,使用後會有10美金‧

sarinachen wrote:
最近很多電視都可以看...(恕刪)


國內法人還好吧! 倒是外資, 看衰聯發科很久了, 也賣很久了, 這一波幾乎是外資殺下來的

imcrazy wrote:
目前IC設計有一個很...(恕刪)


現在IC設計公司已經沒太高門檻了, 我只要買IP, 再找個有tapeout經驗的工程師就能出IC的了, 你看連晨星這樣的公司都還要跟創意合作開發IP, 就是可以分攤開發風險, 已經沒有人再從基本元件做起, 尤其是phy這一塊, 如果我消息沒錯, 晨星的手機產品也是買國外的team來的, 只要有錢, 現在要兜一些中低階產品很快, 問題在於能不能找到killer application, 能不能找到customer, 找得到就發筆財, 找不到就只能繼續cooking, 而高階產品, 以目前台灣IC設計環境, 這塊不是我們玩得起的, 除非有人願意犧牲改變, 反而這塊卻是未來中國能威脅台灣的致命武器, 這不是我們IC設計工程師的能力問題, 這是整個台灣IC設計產業鏈的問題, 中國的優勢在於政府願意養晶圓廠全力扶植國內IC設計產業


mmnnoo wrote:

<BLO...(恕刪)


這位大大說的沒錯, hardware-software co-design是目前我們和中國等IC設計產業極弱的一環, 早在小弟唸書時, 指導教授在國外的論文就是做這方面的題目, 可見國外在這部份的起步非常早, 即使MTK近年來越來著重這塊領域的人才, 但無論在理論或是實務經驗上終究是落後國外相當多

mmnnoo wrote:
傳統IC公司,上面的人都是硬體出身的,總以為IC的重點在"IC",對於搞大型系統軟體沒有概念。

找進來的軟體manager,大部份也都只會東拼西湊像在堆積木一樣,把上層software stack搞得亂七八糟。


巷子內的喔!!!
不能說只有IC設計公司這樣,幾乎全台灣大部分的代工廠商都是這樣,
基本上都是以硬體為主當家,對於軟體的投資幾乎是沒有,沒有好的人才,也沒有人願意投資,
當然是搞的亂七八糟~~~

不過因為產品生命週期愈來越短,台灣代工也只重視cost down,就一直惡性循環下去
請教各位先進,
哪一家台灣製的晶片有實力挑戰Sigma Design?(指技術,不是價格)

或是這樣問:

RealTEK,ali,SiS,MStar,MediaTEK...哪一家技術離Sigma Design最近,
或早就超越 Sigma Design?

現在台灣的IC設計公司首要目標都是先搶市佔率, 技術夠不夠應該不是先考量的事情, 反正有錢就是老大, 技術不夠可以拿錢再去買, 買來再用低價拼市佔, 賺了錢再買...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