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政府跟本沒有在打房

如果你的生涯規劃, 必須在北縣市生活工作, 我還是建議房市"有回檔"就該買, 不用妄想房市會“腰斬". 當然"量力而為", 每個人都會規劃, 我不相信有人看了我寫的建議就會借太多錢把自己搞成過勞死. 我建議的是一個大方向, 具體的做法還是必須"量力而為". "務實"的由小房到大房, 由市郊便宜的房子開始買起, 還是方向.

至於每天喊說大家不買, 就會跌的想法, 我覺得太天真. 賽局理論的囚犯困局, 讀過的就知道, 最佳解, 是不存在的. 我也希望房子很便宜, 不須要花多少錢就買得起, 但是長期來看, 這件事情不會發生.

至於, 不需要再台北買房的人, 我真的恭喜各位, 太幸福了. 因此, 如果人生規劃, 可以不須要住在台北, 你也可以喜歡這樣的生活, 你的家人也都接受, 那當然是非常好的選擇. 其實我自己最想要的移居回花蓮, 問題是, 人生總有很多限制, 有家人有小孩.

我個人比較羨慕的地區反而是新竹, 有還不錯的工作機會, 有點高但是還可以接受的房價, 但是重點是你在新竹能不能找到你的人生規劃.

我有個朋友, 太太從小住在台北, (他是雲林上來的, 住在丈母娘家裡很多年了) 三年前告訴我他要買房, 預算1500萬的房子(賣掉丈母娘的房子)他認為他可以接受, 扛得起來, 希望在台北市新的4房有電梯, 當時我聽完告訴他, 台北市沒有這種房子, 建議他到現在的蘆洲線通車後可以買的地方買進. 結果他當時又考慮林口, 覺得林口便宜, 生活又簡單, 很舒服. 問我可以買嗎?

我很簡單的告訴他 1)他太太從小住台北市 2)他太太不開車, 女人很麻煩的, 習慣到哪裡做頭髮, 習慣買哪個麵包店, 一旦住林口, 你的人生就每天當司機, 接送2個小孩, 太太. 而這些習慣, 他太太不見得會因為住了林口而改變(他們夫妻在不同時期都當過我同事, 我會有點瞭解). 所以我當時建議他應該去買重陽大橋進台北市那端的房子. 當時每坪約24萬, 現在行情40萬. 捷運通車了, 現在就算房市回檔, 了不起也跌20%, 還是要32萬.

他考慮半天, 哪裡都沒買, 但是現在見到我, 每次都很懊惱. (連我朋友, 我帶他去看房子都沒買了, 所以, 我寫這幾句話, 會有人因為我的話過牢死, 我是不相信啦)

我不是建議大家隨時都可以買, 我只是建議, 如果你的人生規劃, 必須住在台北縣市, 回檔時好好的挑個好的時間點進場. 地點選擇也是很重要的一課, 這點, 趁你手上沒有房子時, 也要好好研究, 沒事去看看房, 培養感覺. 不用急著出手, 但是等到要出手時, 不要腦袋空空, 沒有想法. 房子的地點適合你的生活與工作, 並且能夠兼顧未來至少不會貶值(能夠增值就更好), 就是好的地點.

還是那句話, 量力而為, 選擇市場回檔時機出手, 但是, 不要期待市場會大跌, 腰斬, 這是不切實際的期待.


hawk.kuan wrote:
如果你的生涯規劃, ...(恕刪)


不會拉

美日都世界一等強國
炒過後還不一個樣
其實我覺得打不打房不是重點,是政府對人民住房需求的長期政策是什麼?
每個月要繳的房貸金額佔所得太高,一定會排擠其他的消費需求。
而且一排擠就長達20~30年,造成惡性循環。
GDP的數字再漂亮,但台灣的經濟始終是外熱內冷。
只能看看新加坡的房屋政策流口水

venomz wrote:
其實我覺得打不打房不是重點,是政府對人民住房需求的長期政策是什麼?...(恕刪)


這說的太好了!

venomz wrote:
其實我覺得打不打房不...(恕刪)


對拉
搞成這樣 再拋社會住宅的議題 弄得跟什麼恩惠一樣
這幾年台北的房價,個人感覺跟一個故事很像,

先買進只繳利息不繳本金,兩年到了在來考慮繳得起本金嗎?

繳不起本金房子也漲價了,賣了房子還能賺錢,您說是不是不買可惜呢?

只是故事後來發展的很嚴重,台北的房價會不會像故事一樣?不知道!

市價徵收
大咖 炒樓的風險也太低了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