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稱 Fed 在升息方面將保持耐心 道瓊飆漲600點
2019/01/05 00:08 鉅亨網編譯羅昀玫
週五 (4 日) 美國勞工部公布的 12 月美國非農就業數據超乎預期!這消弭美國經濟放緩的疑慮,激勵美股開盤大幅上漲,然而,亮麗的非農就業數據卻引發聯準會 (Fed) 可能更加緊縮貨幣政策的擔憂,隨後聯準會主席鮑爾於演說中強調在升息方面將保持耐心,推助道瓊指數飆漲近 600 點。
週五美國勞工部最新非農就業報告顯示,去年 12 月非農就業人口新增 31.2 萬人,遠高於預期 17.6 萬人,全年新增就業亦高達 264 萬人,創下 3 年新高。
該報告唯一的負面消息是失業率意外上升至 3.9%。隨著越來越多人積極在強勁經濟背景下積極尋找工作,導致失業率上升。
TD Ameritrade 首席市場策略師 JJ Kinahan 表示:「這份報告有助於消除人們對全球經濟放緩揮之不去的擔憂,其中最有趣的是自願離職的人數,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消費者信心指標。」
然而,這卻引發了人們對聯準會可能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的擔憂。12 月非農數據顯示美國勞動力市場再度走強,支持聯準會的觀點,即今年仍可能需要升息。
安聯首席顧問 El-Erian 表示:「我認為聯準會主席鮑爾會把 12 月強勁的就業報告視為支持升息的數據,因此不會調整資產負債表政策。」
聯準會主席鮑爾週五亞特蘭大發表演說表示:「與往常一樣,聯準會沒有預設的貨幣政策路徑。特別是隨著我們看到通膨數據變得微弱,我們將會有『耐心』地升息,觀察經濟是如何發展。」
強勁的 12 月非農就業資料公布後,激勵週五美股開盤上揚,美國公債殖利率升至單日高點,10 年期公債殖利率約為 2.62%,美元指數上揚且黃金走弱;鮑爾的耐心升息消息傳出後,帶動美股進一步走高,道瓊指數飆升 602 點。
##############################################################3
Quaker2002
宏碁17.6我也撿了幾張,今天美股走多,禮拜一台股開高的機率蠻高的,搶短一波。
ans:看下圖台股盤後,確實下星期台股會開高的機率很高,但美國有強勁的 12 月非農就業資訊支撐漲勢,台股有什麼?搶反彈的最高準則是沒有發生什麼事就非理性的跌,這種股票在反彈時才會比較強,一般因為公司本身有利空的,跌時比較重,反彈會有氣無力,其實背後的原理很簡單,一般人都知道美股大漲後,台股會因為投資人預期心理而漲,這時漲是因為心理因素,和美股大跌時,台股會跌一樣,屬於心理因素,但有利空的公司跌都是跌真的,除了預期心理外,真的是有法人在減碼。

利空出來第一天時,外資群沒有反應過來,所以昨天我才說,看到宏碁的利空後,宏碁不跌反漲,讓我看了很有趣,雖然當天最後還是收黑,但一開盤卻是漲的,接下來1/3日後,收集完訊資,評估完後,發覺是一個利空,所以開始調整持股,1/4日因大盤大跌,才小賣1,641張就大跌0.95元,看到宏碁出問題時,華碩連漲三天,這就是所謂的競爭對手出現問題時就是超車的好機會,華碩 每股淨值: 228元,股價連三漲後為209元,原本股價是淨值打九點一六折,宏碁淨值為19.05元,股價為17.5元,股價是淨值打九二折,宏碁之前股價在23~25元時我就說過,外資群對宏碁未來的期望很大,所以當華碩眼光費僅有一年不到時,宏碁眼光費還有5~7年,當宏碁獲利趨於穩態時,眼光費漸漸被拿掉,目前整個期望被移掉了,小金雞挫敗,股價回到和華碩差不多的水準。
一般人中了錨定效應,會認為股價從32跌下來了,行25跌下來了,從23跌下來了,從20跌下來了,所以好值得買,但他們沒有想過這背後代表的意義是什麼,也就是因為錨定效應,宏碁股價從19.45元才三個交易日跌到17.15元,當跌到17.15元時就引來第一波搶短的人進駐,從19.45跌到17.15元,共跌了2.3元,以黃金切割反彈來看,弱勢反彈為0.382, 也就是17.15+(2.3*0.382)=18, 如果想打出中勢反彈50%,就會來到18.3元,但大家想一件很簡單的事,美股大漲是因為強勁的 12 月非農就業資料,若這時台股連動上漲,那可預期的事是,一些無故被牽連的公司股價會漲回來,但宏碁這波下跌是因為小金雞挫敗,強勁的 12 月非農就業資料和宏碁小金雞有啥關係?所以搶反彈的人會預期搶個2.3元*(0.382~0.5)就很偷笑了。
以華碩為例,在宏碁還沒有發生小金雞挫敗時,股價一直是淨值打九折,所以宏碁在小金雞挫敗後,一時股價跌到淨值打九折,也就是17.1,大家看華碩股價一直就是淨值折九折,而且看起來有撐,所以宏碁到了淨值折九折就出現了第一波的搶反彈,如果下星期宏碁到中午前反彈氣勢不能打出來,午盤後或星期二就會漸漸的往淨值打九折靠,也就是17.1,漸漸的等小金雞利空明朗後,開始打一個底,讓股價穩態在那個價格一段時間。
以上的理論是大盤局勢不好會發生的,若大盤局勢變好,華碩股價回到淨值,一般的大型權值股回到淨值,甚至有多一年,三年的眼光費,則整體估價的區間就會改變,發生利空時搶反彈,很容易就會和鴻海一樣,愈搶愈低,如果你心中一個軟弱,搶反彈失敗又不服輸,最終就會一直攤平,接下來虧損就會愈來愈放大,大家知道之前我搶過鴻海的反彈,雖然是成功的賺了幾次,但看一下鴻海最新的股價,如果搶反彈失敗,短時間你就會套牢而且虧損會一直放大,所以我搶反彈都會選沒有發生利空的公司,單純就是大盤非理性大跌,個股非理性大跌,這種股票搶反彈才會比較安全,我也給了大家台灣五十成份股的名單,真要搶反彈,機會多的事,沒有發生事情的公司,就算看錯,也不會受傷,重點是我偶而才會搶反彈,而且使用的資金就是100~200萬不會再多了,目前也沒有什麼資金能搶反彈。

最終,大家要了解什麼叫搶反彈,所謂的搶反彈就是操作短線,就是短時間內在別的競爭手身上把錢拿過來,很多人搶短線時愛把自已的底牌掀給別人看,別人都知道你要搶反彈,要炒短線了,誰還會短線去買進讓你短線賺錢,尤其是宏碁,這個版對宏碁的了解甚深,也很有可能操作宏碁,操作短線時在這掀底牌給別人看是很不明智的,要掀底牌給別人看時,最好是自已要操作中長線,如果是短線,為了自已好,不要掀底牌給別人看,大家看我操作短線,我都是完成操作後才會放對帳單上來,而且操作的個股都不是宏碁,我敢買了放給大家看的股票,一定都是要操作中長線的,操作短線的個股,一般買進後,在還沒有賣出前我是不會讓別人知道的,這是為了自已操作更沒有弱點,這也就造成了有少部份的人會說,唉啊~不敢在一買進時就放交割單,只敢在賣了才敢放,這有啥了不起…bala,bala,嗯~~確實沒錯,我操作短線確實是不敢買了就放上來,因為這是找死的行為,我為了要達到投資更沒有弱點,我連放空都不做了,怎麼可能會犯這種露出弱點的事。
水泥產業鏈簡介
上游
石灰石
黏土
矽砂
鐵渣
中游
水泥生料
水泥熟料
石膏
水泥成品
下游
營建業
公共工程
水泥製品如水泥磚、水泥瓦等
預拌混凝土
水泥產業鏈
水泥是國家基礎工業之一,也是建設的基本材料,舉凡住宅,公路、橋樑、碼頭等土木建築及國防工事等工程,水泥皆為不可或缺之材料,又水泥業景氣與公共建設的推動及營建業等息息相關,加上水泥業需要龐大的資本支出、機器設備投入與採礦權、土地成本及運輸費用等等,可算是資本密集工業,雖然技術障礙不大,但在龐大的資金需求下,進入門檻頗高,且產業的上、下游變化少,產業相對穩定,故水泥業的廠商家數不多,因而構成了典型的寡占市場,唯國際上的原料價格與終端需求則是影響廠商獲利的主要原因。水泥業可分為上游的水泥原料供應,中游的水泥業者則是再加工為預拌混凝土與水泥製品,再售予下游之公共工程或民間營造商。
上游 水泥業最上游的主要原料就是石灰石,約占77%-82%,再來則是黏土、矽砂、鐵渣、爐渣等等,其開採係依「露天礦場採掘面安全原則」,採露天寬階平層採掘法,以露天階段方式由上往下布置採掘。各階段採掘之石灰石以挖掘機、卡車駁運配合豎井運搬系統,經坑內裂岩機及顎碎機處理後,以皮帶輸送機轉索道運至廠內石灰石堆場;水泥生產中間必須經過很多過程,一般可分為生料磨製(生料磨系統)、煅燒(旋窯系統)和水泥製成(水泥磨系統)等三個工序,生料磨製即石灰石和黏土等原料,進行磨機磨細之工序;煅燒即把已加工之原料放入窯;燒完後再經過粉磨,就成為水泥。因此水泥窯與煉油一樣,都必須燃燒煤炭及高度用電量;而水泥的成本結構依序分別為煤(40%),石灰石(25%),電力(12%),機器設備的折舊與維修(10%),剩下的則是其他要素。 因水泥業最多的成本是煤,而煤與石油又處於替代性的關係,所以當石油價格高時,也會牽動煤的價格上升,成本就會提高,除非水泥業的下游需求旺盛,可提高售價,否則石油價格上漲將會使水泥毛利降低。近年來因美國頁岩油大量開採致使石油價格不斷往下探底,也帶動水泥毛利相對好轉,而石油價格自2018年初以來油價一路上揚,又加拿大因油砂生產設備故障、利比亞政局緊張、委內瑞拉經濟崩潰、美國原油庫存吃緊致使油價居高不下;而美國川普因退出伊朗核協議,並祭出經濟制裁,意圖阻斷各國企業和伊朗的往來,並宣稱要全面封阻伊朗出口石油,並要求盟國在2018年11月要4日各自對伊朗石油進口量降至零,雖然OPEC與俄羅斯等產油國被迫增產,但OPEC的閒置產能有限,加上地緣政治風險影響,其增產規模可能不如預期。不過隨著中美貿易戰情勢緊張升溫恐打擊市場信心,壓抑製造業,因此2018年下半年油價重點必須隨時注意中美貿易戰的發展方向,一旦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實施將會造成全球經濟放緩,並大幅削弱對原物料及大宗商品的需求,也將導致原油需求量下滑,促使油價下跌。
二、中游 水泥原料由石灰質原料、黏土質原料及少量校正原料(有時還加入礦化劑、晶種等,立窯生產時還要加煤)按比例配合,粉磨到一定細度的物料,稱為水泥生料。而水泥熟料則是水泥製作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產品,原料主要是石灰石和黏土,石灰石、黏土等材料經過高溫加熱達到1,500度的煅燒,形成顆粒狀的小圓球即為水泥熟料。而石膏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硫酸鈣(CaSO4),主要是古代鹽湖或潟湖的沉積物,可用於水泥緩凝劑、石膏建築製品、模型製作、醫用食品添加劑、硫酸生產、紙張填料、油漆填料、骨折固定等,也能做為黑板用的粉筆。天然二水石膏(CaSO4·2H2O)又稱為生石膏,經過煅燒、磨細可得β型半水石膏(CaSO4·1/2H2O),即建築石膏,又稱熟石膏、灰泥。若煅燒溫度為190°C可得模型石膏,其細度和白度均比建築石膏高。若將生石膏在400~500°C或高於800°C下煅燒,即得地板石膏,其凝結、硬化較慢,但硬化後強度、耐磨性和耐水性均較普通建築石膏為好。
三、下游 當燒成之熟料經輸送系統儲存於熟料庫後,依照比例加入石膏飼入水泥磨內,經研磨成適當細度,讓水泥發展出最大的抗壓強度。當製作好水泥於磨成後,先貯存於水泥儲存庫中,再依顧客需求包裝出貨,水泥包裝可分為袋裝、太空包袋及散裝。另外廠商也會將粉煤灰、煤渣、煤矸石、尾礦渣、化工渣或者天然砂、海塗泥等(以上原料一種或數種)作為主要原料,用水泥做凝固劑,不經高溫煆燒而製造的一種新型牆體材料稱之為水泥磚。而將水泥和砂、石子混合在一起,套入瓦片模型,即可製成水泥瓦。另外,水泥再加上膠凝材料、骨料和水按適當比例配置,即成製成預拌混凝土,是一種經過時間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通常在設備完善的工廠中先拌合好,再運送至工址使用,多為一般工程所使用,其硬度高、堅固耐用、原料來源廣泛、製作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可塑性強、適用於各種自然環境,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建築材料。
水泥因易受潮而硬化變質,故無法久存,不利於長途運輸,且密度高且笨重,故以內銷為主,屬於傳統內需導向型工業,一般國家水泥的自給率約為85%,內需型產業受國際景氣變動的影響較小,其榮枯與否主要繫於國內公共工程與建築業的景氣狀況而定,其中又以民間營建業占水泥使用量約八成左右,二成則用於公共工程,因此水泥業之榮枯,與營建業之景氣及公共工程的推動有著密切的關係,且由於國內營建業習慣於農曆年前趕工,因此每年的11月、12月成為水泥需求較大的月份,而7月、8月因逢雨季與颱風來襲而造成水泥產品的滯銷,成為水泥業之淡季。
水泥業生產時需消耗較高能量、環境污染嚴重,因此大多先進國家將水泥工業逐漸轉移至開發中國家,使得亞洲成為國際水泥企業的主要競爭市場,除日本以外,印尼、菲律賓、泰國、印度、土耳其等皆為亞洲主要水泥生產大國,其水泥生產企業多被外國公司大量收購兼併;而中國因執行去產能、環保限產、錯峰生產的影響下,水泥產量已明顯受到控制,庫存量比持續創下同期的新低,也因水泥產業發生了結構性的改善,計2018年下半年旺季的行情可期。
現階段水泥報價在2018年淡季時修正幅度顯示在5%以內,俟2018年8月雨季過後,將可順利迎接旺季行情,且預期未來中國財政策將更加積極,中國在十三五基建計畫支撐下,將擴大基建投資,來促進經濟增長,因此水泥需求將相對穩定,且近年雖中國政府調控房市,現階段房市調控得宜,維持中個位數成長;加上預期動力煤價格走勢平穩;且水泥廠經過2017年經驗,對於限產保價等政策共識趨強,供給控制情形有望進一步優化,估計2018年第四季水泥價格仍有上漲空間。
由於水泥的生產原料”石灰石”具有無法再生的特性,而挖取山脈礦石也將造成景觀破壞,且水泥製造時會產生二氧化碳、粉塵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造成空氣與水質汙染,具有相當龐大的外部成本,國內西部礦區經歷數十年開採已漸枯竭,因此政府於90年代設立西部禁止採礦政策;因此臺灣廠商多轉往東部與大陸發展;國內東部近期也因環團對於政府核准廠商在花蓮地區礦權展延提出抗議。而中國大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水泥生產及消費國,由於中國大陸正在加速開發大西部、住房改革需求大、對於水泥的需求日殷,也使得國內廠商在大陸的投資更具有利基。
臺灣水泥產業國內兩大龍頭廠為台泥及亞泥,其在國內水泥市場的佔有率已達八成,產業近飽和,因此價格變化受產業供需影響較小,反受政策的影響較大。目前台泥亞泥皆前往中國大陸投資發展;而台泥因受惠大陸水泥業持續朝向健康供需的態勢發展,且大廠恆大的優勢日益明顯,在中國水泥去供給的影響下,進而推升水泥價格水漲船高,毛利提升,將有利於獲利提高。而亞泥也是受惠中國供給側改革政策,以及嚴打環保不佳的老舊產能,使水泥業供需狀況良好,即便進入雨季,但水泥價格仍持穩在旺季高檔水準,又燃煤成本下滑的情況下,將有利整體營運。
近年國內因房地產景氣低迷,加上外國水泥廠以壓低售價銷臺灣,而外銷則因受到中國水泥廠傾銷東南亞、競爭加劇影響,量價呈現下滑情形,也讓國內廠商紛紛轉往中國大陸發展。
為了兼具環境保育與產業發展的兩相衝突,台廠唯有導入綠色製程、節能減碳,將製程中產生的汙染物質完全回收再利用,並可利用水泥窯的高溫燃燒,協助其他工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為資源再利用,再將廢棄物處理費納入企業的重要收入,進而打造循環經濟,如此可兼具產業發展與永續環境的維護,可謂一舉數得。
目前國內水泥產業在面對環團及地方政府要求停止開採下,出貨量及產能可能受限制,加上房地產景氣仍未見復甦,國內水泥業難見曙光;但展望2018年下半年,目前政府積極擴大公共建設投資,工程量、案量大增,統計工程會2018年列管281項建設,預算高達4,328.68億元,相關重要政策如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協助解決缺水缺電、創新產業計畫五加二等等,工程會也將針對公共建設督導會報主動協調解決跨部會困難問題,以利計畫如期如質完成,預計發揮相關效益,促使國內經濟升溫。
Acer_kewei wrote:
昨晚公佈美國經濟數據...(恕刪)
s69112 wrote:
請問亞泥33.5以...(恕刪)
都來到這了,你還在想無腦的每一個月買進,中長線投資其實也是很科學的,不像短線這麼瘋狂及不可測,要中長線投資,至少看懂基本面,基本面看懂後對自已個人理財或創業都還蠻有幫助的,是一魚三吃的知識,就算不是本科的,一開始先找本最簡單的如何看財報書,看完後未來漸漸一步一步的愈看愈深入,這是中長線投資的保命符,季報,年報是公司營運的成績單,如果連公司營運的情況都不了解,這樣投資太危險了, 如果你真的要無腦買,那你就買台灣五十成份股中的前三十檔,無腦的買,保證就是不會倒,但報酬率可能就會不好,因為沒有基本面的加持,你在買個股時,你根本不知道付出多少年的獲利當眼光費,最終長線你雖然會贏,但若買到付出太多年眼光費的個股,那報酬率就會變的不好。
####################################################
我就是愛拍照
Acer_kewei wrote: 所以搶反彈的人會預期搶個2.3元*(0.382~0.5)就很偷笑了。
看到這裡,覺得樓主短線分析操作上,果然比我強多了。
去年績效,落後樓主太多,只有4.7%,連5%都不到。樓主操作靈活,令人羨慕,不像我,幾乎每年都一樣,持股95%以上,只能靠持續領股利來攤平,希望今年不會死的太難看⋯⋯
asn:我是先成功領悟短線操作後才開始做中長線,因為序順不對,所以一開始短線會被教訓,後面領悟做短線的技巧後,做中長線發覺很簡單,一般來說,做短線若選擇妖股,投機股,小型股…等,這種個股操作起來和基本面就沒有啥關係,單純靠資金配置,籌碼面,技術面,心理面,消息面,這類的操作我個人不專精。我個人比較專的是大型權值股,中型一百股,有基本面,公司獲利還不錯的公司,這類的公司就是以基本面為底,資金配置,籌碼面,技術面,消息面,心理面為輔,延著價值去做操作,好處在於不小心錯過一次機會後,接下來股價還是會在價值上下周期的波動,機會很多。
宏碁從2011開始出現問題,從強轉弱,這時就能透過錨定效應,心理面、技術面,消息面,籌碼面去短線操作,從2014開始變轉型股,轉型一開始因為夢想比實際的要大,所以還是能透過資金配置、心理面、技術面、消息面,籌碼面去短線操作,漸漸轉型兩年後,不確定感變得沒有這麼大,這時轉變開始由季報,年報透過資金配置操作,2017年後轉型開始有成效時就改死抱,2018年初股價超漲,2018年中貿易戰開打,fed加速升息,利率開始見到2%以上,資金加速緊縮,這時展開防守及觀望策略,理論上就是會直到2019下半年或2019年底。
你的績效4.7%,有打敗大盤,其實就值得高興了,一直高持股可以獲得高報酬,如果僅有1/4,1/2的持股,報酬率就會下降很多,例如,你以1000萬,1/4持股,1/2買美金定存,1/4定存或活存等機會,那你得到的就是1/4股票殖利率,1/2美金定存利率,1/4台幣定存、活存利率,也許就是1/4的6%,1/2的3%,1/4的1%,最終得到的平均僅有3.25%, 但有捨就會有得,有可能殖利率6%的個股,因為貿易戰,fed升息讓殖利率變10%,這時你把1/4的定存、活存資金買入,就得到了1/4的10%,就會來到1/4的6%,1/2的3%,1/4的10%,最終得到5.5%,還是輸原本的all in持股,但若個股跌到有20%殖利率時買入,最終你就會得到14%,這就是所謂的有捨才會有得,一般人會說,怎麼可能有殖利率20%,其實當下殖利率也許是僅有6%,因為貿易戰,fed升息讓公司獲利下降,股價下降,最終你以淨值打九折,八折,七折買到,當下買到時是殖利率6%,但未來獲利再提升時,以你當初買的股價得到下一年或下下一年的股息,一算之下就得到20%,舉例,當初23買到亞泥的人,當下是配1元,大約也是殖利率4.3%,明年也許配3元,以當初23買到配3元,殖利率就是13%。
###################################################
kcj58=>
ans:60 歲請領減給年金,目前48,再工作12年來到60,一個月保23000元共保30年,大概就是每一個月領6678~8556元,但勞保有一個有問題的地方,就是"※ 「平均月投保薪資」按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之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所以很多人都會在前五年才拉到最高級距,但妳不能從23000元一口氣拉升到45800,還是得一級一級往上加。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