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cer_kewei wrote:
非洲豬瘟最近在中國...(恕刪)

1071220 川普氣pupu!Fed再升息1碼 台股開盤跌逾70點

受到美股升息影響,台股今開盤跳空下跌逾70點,並在9704附近震盪。其中包括電子和融今天都表現疲弱,被動元件、晶圓代工、PCB等全數翻黑。

美國聯準會(Fed)在台北時間今凌晨3時宣布升息1碼,把聯邦資金利率目標區間調升至2.25%至2.5%,符合市場預期,無視美國總統川普的批評。Fed今年來已升息4次,2015年底啟動升息循環以來已升息9次。Fed宣布升息,使美國股市週三大幅收斂漲幅,美股盤中過後由紅翻黑,周四道瓊收在23323.66點,下跌351.98點或-1.49%;S&P500收在2506.96點,下跌39.2點或1.54%;納斯達克指數收在6636.8點,下跌147.1點或2.17%。

川普最近不斷呼籲Fed停止升息,Fed承受的壓力或許是數十年來最大,但Fed仍決議升息。美國就業市場表現強勁是Fed升息理由之一,美國雇主今年每月平均新增20.6萬個新工作,過去3個月每月平均新增工作數量為17萬個,都遠高於維持失業率穩定需要的水準。

另一方面,2019年美國經濟成長展望依舊穩健。分析師把美國明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估為2.6%,遠高於美國經濟長期潛在成長率。另外,目前Fed基準利率仍低於官員對中性利率的預測,升息幅度也只有1碼。

不僅如此,Fed在市場仍預期Fed將升息之際屈服於白宮壓力按兵不動,可能重創Fed信譽。決策官員在Fed上月29日公布的會議紀錄中明確傳達Fed本月將升息的訊息,他們在那之後未淡化這項預期。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在全球不確定性升高之際強化Fed與市場的溝通,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明年起每場決策會議後都會舉行記者會。

新聞連結
看了a大這些話
我想
a大真是太照顧大家了
就是把不認識的大家當成朋友
希望有錢大家一起賺
忙了累了自己
大家可以輕鬆分享到成果
應該很多人都把a大當偶像吧
不過
a大
請注意身體健康
別累壞了!
2018年即將結束,以下是歷年的台股漲跌幅,還有振幅,其實看完後,發覺今年台股僅跌了9.1%,振幅18%,扣掉除權息後約4%,大概今年就是跌了5.1%,很多投資人覺得今年似乎很難操作,但把整個技術線型拉開來,台股2018年前10月都是在區在整理,大概就在400~800點之間在整理,以未經訓練的人來操作,一定都是漲時覺得還會再漲,跌了覺得好害怕就止損,按照人性弱點,前十月應該會被修理的很慘。一般有經過訓練的人,都會透過資金配置,然後延著均線去操作,漲過均線賣,跌太超過買,這樣做的話,大概會在10月時吃到1000點那一根,但也無所謂,因為有做資金配置,也許是僅持有1/4,1/10,下跌1000點,差不多是10%,以1/4來算大概就是賠2.5%, 以1/10大概就是賠1%,然後在延著均線操作。

以上不是鼓勵大家操作短線,而是當你把整年度或十年的漲跌幅,振幅攤開來,若不算金融風暴的當年及後一年,漲、跌幅大概都在10%上下,而振幅大概是一倍左右,也就是20%上下,由此可知,短線的波動會因人性、籌碼、消息…等,而偏離真正的價值,很多投資人很常在這波動下做出錯誤的決定,很多時候是因為投資人不懂公司真正的價值在哪,也有可能是股價已經被拿走二十年,五十年眼光費,所以不知道何時該抱,何時該止損。我說過,不同的股票有不同的判斷準則,小型股,黃昏股,穩定股,成長股,轉機股,大型權值股…等,如果投資大型權值股,理論上和指數的漲幅或振幅的原理相似,如果投資大型權值股的人,常常因為波動而去有賣的念頭,再終賠的或許會比抱著的情況更多。

以下圖為例,台股2018跌9.1%, 振幅18%, 如果你有拿到股息的話,那可以抵4%,最終今年跌了近千點,你了不起就是賠了5.1%, 那我們換個場景,如果你在跌12%時賣出,這時你沒有領到4%的息,賣出後你就是賠12%,這沒有什麼好說的,這是股市很特別的地方,你持股有股364天,只有一天不持有,剛好是那天除息,那你就是領不到股息,不像銀行定存,你定存1年,持有364天,最終解定存,你還是能拿到1%打8成(如果比較精準的人會說不滿一年沒有1%,我們好算起見,就算1%),至少你還能拿到0.8%利息,股市則完全不是這樣,所以在股市中投資時,很多時候主力,外資群,券商,政府…等,是希望你不懂這個道理,以券商、政府的立場來說,他們就是希望你常常進出,以外資群的立場,他們希望你不要去領股息,最好股息都是他們領走。

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很多投資人卻都想不通,只是怕自已被佔便宜,覺得振幅18%,如果在跌11%賣時,會覺得自已很有成就感,因為後面再跌7%自已沒有跌到,但重點是,如果沒有再更低點再買回來,那種成就感其實是虛幻的。以這個歷年的經驗來說,如果你買在價值點上,不會常常在跌時有莫名的悲觀想賣,最終就抱了一年後,就算當年股市整體跌10%,你有可能才跌6%,如果你持有的該檔股票殖利率更高的點,也許有6%,那就是整體跌10%,你才賠4%,而跌10%的情境下,振幅20%,那高點是平盤,加上領到的息是6%,你在樂觀時賣還能賺6%, 如果大盤當年漲10%,大型權值股漲10%,加上6%股息,振幅20%,最樂觀的情況得到26%,這也是持有股票的優勢,但這僅適用你買在價值點上,而且年年會配股息。










2018年來看,總體上,今年我又成功的打敗大盤了,目前盡量的找一些值的的股票,佈局明年的獲利,我每年的目標就是要打敗大盤,所以只要大盤產生振幅時,我在高檔又會賣到,就算不是最低點,我還是會去小量佈局的,因為只要我沒有佈局,這下跌的1500點和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更不可能能打敗大盤,因為在大盤不好時不敢買,在大盤好時才去買,這樣是無法打敗大盤的。
fed剛升息中信就跟上優存,今天去看了一下,美金一年利率來到3%,如果大金額10萬還有3.2%,所以可預期的事是,股市的資金會被繼續的抽離,但好消息是,台灣央行沒有跟著升息,竟然明年有意要降息,這有可能會造成定存族錢往股市流進而堆高股價,美元利率升是一壞球,台股利率低是一好球,不過這些錢有可能除了進股市,也有可能進美金,上星期我分享經濟指標,確實台灣的經濟指標出現警訊,例如台灣-PMI製造業指數已經來到48,代表經濟趨緩。

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領先指標中一項重要數據。以50為分水嶺,高於50代表經濟擴張,低於50代表成長經濟趨緩。





以美金定存來看,近十五年的匯率都在29~33之間,目前30.9元,大概是維持中間,如果目前美金利率不好,買美金的勝率就是一半,若以30.9為中心點,上下振幅為6.5%, 如果第一年得到3.2%的美金優存,第二年沒有優存來到2.75%,目前投資美金風險大概就是兩年後必勝,好處是振幅不大,壞處也是振幅不大,如果未經訓練的投資者來投資美金,一定是抱得住的,因為他了解美金振幅就是上下6.x%,價格每天的變化也不大,若每年有利息,抱久必勝,而且美金定存和股票最大不同的地方就是美金中途解約會有利息,雖然是被打過折,但還是會有利息。

這道理和我們昨天說投資股市的理道很相近,這也是為什麼投資做的好的人,理財也做的不會差,大家可以想像美金是一檔超大的股票振幅相對小,當獲利(經濟)不錯時,配息(利率)會相對的高,一般未經訓練的人在美金中就不容易被坑,因為他們了解美金了不起就是跌到29元,跌到29後理論上該買而不是該賣,漲到34後,理論上該賣而不是該買,所以在投資美金時不容易靠常識及知識獲得暴利,因為無知的人太少。回到股市中,如果我這樣解釋後,你應該就能了解,為什麼我容易在股市中贏錢,首先我看得出價值點在哪,就像我看得出美金在29~33之間,31是中間點,勝負各半,如果你能看出一檔公司的基本價值,每年得到的股息去降低風險,加上股市中無知的人太多,所以你會多得到一份差價,但很多人都覺得自已是得到差價的那個人,但往往自已都是付出差價的人。

以下為美元十五年的走勢圖



股市容易有暴利的關鍵在於振幅,而會賺錢的人往往都是能找出中間點,透過資金配置去克服心理弱點的人,當振幅擺到價值的九折,八折區,買進放一陣子,這筆投資容易會出現比較可觀的獲利,但機會不容易出現,真正出現時很多人也不一定敢買,當振幅擺到價值區的高一成,高兩成時,若基本面沒有改變,往往都是調整的機會,我現在說起來好像都很容易,但人的頭腦每秒可以有很多的念頭,面對每五秒的報價,你會有千頭萬緒,當你貪婪或恐懼時,你不容易做到資金配置,一般人往往都是漲時覺得賺太少,賠時覺得手上怎麼還有股票,沒有耐心析以很容易在集中一個價格區間就把子彈全數打完,一旦你把子彈打光,未來你得面臨振幅的考驗,我說過,每一個人的心理強健度不同,所以面對振幅的忍受度也會不同,如果你是那種遇到振幅的低點會亂砍股票的人,那你就不該持有太高的水位,因為只要你受不了股價的振幅,最終你賣出去,這都是成本,而且賣出時就算你持有半年,中間沒有遇到除權息的話,你一毛都拿不到,你唯一得到的就僅有交易稅,手續費及損失的差價。


股市是由人和人之間的交易所組成的,你不能限制別人不能賣什麼價格,今天如果有人夠傻,願意以目前亞泥的基本面去賣30,這時你能說什麼?你不能說什麼,你就會看到亞泥"一時"價格出現30元,但這代表現在的亞泥就僅值30嗎?當然不是,我說過,公司的股價可以由淨值,獲利,殖利率,回本年數,連續配發股息年數…等決定,但價值不等於股價能出現的振幅,但出現不合理的振幅時就是你獲取暴利的時候,我所謂的暴利指的是,除了公司賺的錢配出來的錢以外的收入,如果美金定存的道理你懂,股市的道理你應該也不難理解,也許只是你沒有足夠的知識去判斷公司的價值及很好的紀律去做資金配置。


##################################################################

12月5~12/11日時,我看到投信回頭買台泥,我和大家說,投信也許過一陣子就會回頭買亞泥,看下圖,12/17~12/20日時,投信確實是回頭買亞泥,投信拿到政府代操基金,一直以中華電信為避風港,但中華電信獲利愈來愈差,股價一直在107上下,一直把錢堆在中華電信中,對投信代操的績效會是一個大問題,以水泥類股來說,目前的股價,不論是殖利率,獲利能力,發生貿易戰時進可攻,退可守的情況,不要水泥類股的行為是蠻不智的,年底前繼續買回,一方面做績效,一方面當避風港,都是不錯的選擇。





#################################################################

以十二月外資群對台股的賣超來看,確實fex升息及貿易戰會讓資金撤台股,12月以來,外資群賣台股667億,投信賣22.9億,自營商賣134億,三大法人賣了825億,但十二月份指數僅跌了221點,10月份台股跌了1204點,三大法人賣了1,629億,11月份三大法人買了23.9億,指數漲了86點,看得出來短線在這個位置,買盤算是積極,買進少少就能漲,賣了825億僅才跌了221點,和10月賣1629億就跌了1204點真的差很多。






花了三個月將這棟樓重看了一遍, 這棟樓蠻"硬"的, 要花時間思考, 也學到很多東西
謝謝A大
A大 你經歷股票的時間大概10年 真的把你自己訓練成專家了!!之前看過一篇文章 內容大概是說 如果你要成為某個行業的佼佼者 平均都要花8~10年左右才可能成功!!平均喔!!那篇文章是一個日本人寫的!!原來是真的!!看來我還需要很多年才能成功啊!!
牧德 wrote:
A大 你經歷股票的...(恕刪)


我怎麼覺得這理論用在股票市場是不準的…我跟我太太及身邊的人很多買股票都超過十年,怎麼都沒有看到專家…若準的話,我應該是專家中的專家…哈哈!我年資超過二十年

難道我是例外

股票投資若用十年苦學就會有一半的人成為專家,那這麼說好了,這些專家知道很多但紀律常常做不到,所以那些可以長期賺錢的,就只有那些知行合一的人…但我發現紀律好的人比專家更容易長期賺錢,專家加上紀律好的容易長久賺大錢…

對了,為了支持A大理論,股市投資金額已降至3成以下…
如果10年都做同樣的一件事情。沒有改進,那也只有一年的經驗吧, 10年是鑽研
牧德 wrote:
A大 你經歷股票...(恕刪)


A大 你經歷股票的時間大概10年 真的把你自己訓練成專家了!

ans:我投資不只10年,只是我投資記錄僅保有從2008年到2018年,這記錄在一個excel,之前我都會去看我之前的投資情況,自已犯了什麼錯,現在回頭看8年前自已的投資,一看就知道一定會賠錢,除了沒有耐心,沒有資金配置,交易繁頻,沒有看基本面,沒有追籌碼面,不知道市場上技術指標有什麼形態,不懂風險管控,不懂選擇券商,不懂得把閒置的錢放在比較高利息的活存(例如richart),或是分批定存拿一點利息,也不會去看法說會,不會去看企業展望…等,8年前的我,大概就是和目前一般散戶沒兩樣,每天看一兩則新聞,然後去買不同的股票,完全沒有任何研究就買,買了不漲就賣,跌了後,因受不了心理壓力就止損,這樣的經驗有沒有用?我覺得蠻有用的,我說過,股市常犯錯誤及主力坑投資人的方法就是那幾招,不會有什麼新招,之前的失敗就是一種投資經驗,讓我懂得市場運作的方法,之前發生的錯誤,目前全數更正過來,這也是我常常看到有一些人有錯誤的觀念時,我會忍不住去糾正他,但做這種事容易得罪人,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投資真的就是減少犯錯,很多人覺得坊間的書寫的很抽象,你會覺得不懂,進而覺得這是廢話,很多人壓根都不知道自已錯了,更別想去修正自已的錯,我有和大家分享過,我一開始投入股市時,我也認為投資會賺錢的人幹麻出書,怎麼會有人好心的分享投資心得,賣書的人都只是為了賺錢,其實漸漸的我發覺我錯了,被市場教訓了6~7年後,我開始學習投資的方法,雖然有一些書寫的真的是廢話,真的是為了賺錢,但有一些書確是蠻有用的,不論是書上的經驗,方法,策略,教訓…等,讀不同的書後,漸漸了解什麼事是錯的,怎麼去改善,怎麼去修正,隨著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我修正的愈多,我的資金也愈大時,我賺的錢當然也就愈多,我常說,市場就是人和人之間的對戰,比的是誰犯的錯少,誰的策略比較沒有弱點,一旦我的策略弱點愈來愈少,我勝率當然就愈來愈高。


我舉例~

1、如果你短線常交易,如果有人找的券商折讓比你高,這時你這部份就輸了。

2、如果你短線常交易,有時會等待時機,錢會分批投資,期間會有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這時如果有人用活存1%的richart及分批把沒有使用的錢定存賺少量的利息,這時你這部份也是輸了。

3、如果你投資前沒有做功課,沒有想好策略,別人投資前有做功課,想好策略,這時別人就比你容易買到有價值的股價,這樣你就輸了。

4、你在玩差價時,別人可以透過時間化解風險,你不行,這時別人透過時間就能增加勝率,這時你又輸了

5、你看股價在波動時,因為心理不夠健全,常常在悲觀時賣出,樂觀時買進,別人只要和你做相反的事,你這部份還是輸

6、你看到某一檔股票時,因為克制不了自已,一口氣就all in,別人分批佈局,依基本面的變化去調整價值點,這部份你又輸


…等

其實投資就是這樣,無數的比較,比較誰比較沒有弱點,最終投資愈沒有弱點的人,錢總是會往那個人身上流,股市不像賭博,你賭正面,我賭反面這樣勝敗機率各五成,你改善愈多投資弱點,你的勝率愈高,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喜歡賭博,我卻敢到股市投資,今天我買100萬的股票,明天跌5%,如果是賭一天,這時我就輸了,但股市不一定是一天,你可以一周,一個月,一年,也許在一個月後,漲10%你賣出,這一個月中就算曾經跌到30%也不關你的事,最終賣出時你贏了就是贏了,這也是股市好玩的地方,它並不是一翻兩瞪兩的賭局,很多時候錯的股票,對的時機賣出,你一樣可以賺錢,各位能想一件事,一開始我在選股票時就很厲害,很仔細,但如果我還是不小心選錯了(這種機率已經不高),但就算我選錯了,我還能用對的時機點,去修正我的錯誤,或是用資金配置,去修正我的錯誤,聽起來很讚對吧,但如果你啥都不懂,就算你選對股票,也許你會選錯時機,或是用錯資金配置,整個投資過程錯誤比正確來的多,最終造成你賠錢。


股市經驗是要慢慢累積的,很多人出了投資書,而這些投資書有一部份是有用,一部份是騙錢,但如果你都不去閱讀或是閱讀能力不好,你無法從這些書找到好的投資方法,如果你找不到對的投資方法,你一輩子都無法修正自已的錯誤,很多人一開始就學到對的方法,但總少了一點刻苦銘心的慘痛經驗,也許投資一陣子後,他會輕忽這些慘痛經驗,所以我常說,一般在股市中被修理過3~5年的慘散,最後真正學習到正確的投資方法後,也許這輩子很不太容易再受重傷。

Acer_kewei wrote:
A大 你經歷股票的...(恕刪)


這棟A大已經把很多獲利者的投資模式和觀念都寫出來了。

造福很多廣大的網友。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