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cer_kewei wrote:
1.身為一個獨立贏家,你不應該去笑別人總獲利的大或小,你要看報酬率,

2.贏家們知道一件事,只要你的投資方法是對的,策略是行得通的,錢不過就是一個數字,隨著時間一年一年過去,随著操作資金愈來愈大,賺的錢就會愈來愈誇張

3.要獲利的大或小在於本金,本金需要時間去累積。
----------------------------------------------
~
我的資金,經過2年賺到一倍!
今年第6年,已經賺5倍!
現在投入的本金,放大到原來的10倍!

追蹤一下
追蹤一下
追蹤一下
追蹤一下
追蹤一下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
紫微0726 wrote:
Acer_kewei...(恕刪)


紫微大的投資方式也是我參考學習的對象,做波段或是短線很受用。

差別是我比較保守,股本、成交量太低不碰。
這周的新的台灣五十成份股excel表新增了各大型股佔0050的比例,佔比是上半年的資料,雖然是舊資料,不過大概可以看出各大型權值股佔0050的比例,台積電佔了30.X%佔比最高,第二是鴻海,佔了7.x,大立光佔了2.7%,光這三檔就佔了0050最40%的比重了,加上金融佔了約14%,台塑四寶約佔10%,電信三雄約佔5%,剩下的電子、傳產約佔30%,我常說,你要把細項列出來,你才知道那一檔值得買,那一檔還太貴,在調整持股時會比較有彈性,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得花大量的時間,以及你的基本面的能力比別人好,你才有可能辨得到。

很多人想賺更多的錢,但不願付出多一點的時間或精神,如果基本面能力不好,又想花少少的時間,那真的就是買進0050比較省時。隨著我的資金愈來愈大,我觀察的標的會愈來愈多,目前fed升息及貿易戰,我會集中觀察大型權值股,觀察股多的好處就是機會比較多,你也比較容易看出哪一些類股是相對便宜,哪一些是相對貴,未來如果有意要自組台灣二十或台灣三十,然後自行以個別公司的財報進行調整,我相信這些大型權值股的基本面一開也是需要花一些時間去了解的,如果平常就有在觀察,有看看各大型權值股的財報,未來自組台灣二十相對也會比較容易。

到最後,你就會發覺你在做的事和一般外資群沒有兩樣,很多散戶一直在罵外資群賺光了台灣散戶或企業的錢,不公平什麼的,其實外資群做什麼,你也能做什麼,也沒有人規定外資群這樣賺,你不能這樣賺,很多時候一般散戶是不懂外資群到底怎麼把錢賺走的,當資金愈來愈大時,當然買進的標的就是各大型權值股,而調整持股當然也是依據不同公司基本,這比較合理,試想,一個班級五十個人,不論這五十個人用功與否,大家成績一律平等,這應該不合理吧,理論上就是用功的人得第一,不用功的最後,如果這五十個人你在打成績就是一起打,那怎麼區別的出來這五十個人誰好誰壞,你也沒有辨法去獎勵好的人或是處罰不好的人。

台灣五十成份股股價_獲利_比例_淨值_均線_變化


############################################################

上星期四晚上美股其實沒有跌,星期五台股及亞股卻全面大跌,其實就猜得出來星期五晚上美股應該會大跌,亞股星期五早上其實已經有反應星期五晚上美股的大跌,星期一不至於跌太重或產生恐慌賣壓。另一個原因美股大跌500點也不是什麼少見的事了,一般投資者已經習慣了,這也是人性弱點之一,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拿兩組的老鼠,一組是一個小時電50次,另一組是一個小時電10次,下一天,兩組老鼠一個小時都電25次,結果實驗結果是,前一天一個小時被電50次的老鼠以血壓測出壓力並無明顯的增加,另一組昨天被電10次的,今天忽然一小時電25次,很明顯血壓升高,壓力增加,這個實驗就是說,一般人都會有習慣這件事,當第一次看到跌五百點,跌八百點,一開始會有很多人產生恐慌,當多發生幾生跌五百點,七百點後,漸漸的就習慣了,也沒啥感覺了,下一次要看到一般散戶恐慌,大概要出現沒有看到的跌幅,例如1000點,1200點,2000點,不然目前跌個200~500點,對一般人來說不會有啥感覺的,了不起台股就是跌個一百多點,到了尾盤說不定就是跌80~90點,不會出現什麼跌500點,跌300點這種誇張的幅度。
Acer_kewei wrote: 試想,一個班級五十個人,不論這五十個人用功與否,大家成績一律平等,這應該不合理吧,理論上就是用功的人得第一,不用功的最後...(恕刪)

股市投資有趣的是,最不用功的可以拿平均。
我們A家今天重回霸王槍兵器排行榜第一名…哈哈!我每天看著排行榜,這個超越的分數,居然變成我日日期盼的日子,下次目標10萬分…恭喜A大、賀喜A大

唉呀!怎麼沒奬品…

戴資穎拿羽球賽冠軍時,你開不開心,我很開心…我也沒獎品,有時候開心比獎品更重要。


重點是A大沒奬品啦!Roger0607 沒比賽怎麼會有奬品!
pigstand wrote:
股市投資有趣的是,...(恕刪)


投資大盤,投資0050,長期可以得到平均值,這一點我沒有疑問,如果不想學基本面,看財報及克服人信弱點的人,長期持有0050就能賺錢,只要一開始在買核心持股時,不要買在景氣最尾端,可以節省賺錢的時程,如果買在最高點,用五年,十年就能化解風險,這也沒有問題。

因為我想獲得比市場平均更高的報酬,尤其是在我資金不大的期間,我年年都會定立打敗大盤的目標,當目標定出來後,我就會去找方法,但確實這是需要花時間及擁有股市的知識,常識才能辨得到的,從2011到~2018年,我打敗大盤使用了不同的方法,在資本小的情況小,要打敗大盤確實不難,但如果擁有幾十億,幾百億,甚至上千億,要打敗大盤機乎就是不可能了,因為這麼多的資金就是平均投資在各大型權值股,這些大型權值股分出來的股息,漲幅都和大盤指數息息相關,以上的事,我相信你不會有意見,我也同意,因為只有要邏輯,就能判斷出來的。

當資金不大時,如何打敗大盤?我用了幾種方法

以基本面為底,配合資金配置

1、集中持有某一類股或某一檔股票
2、不整年持有股票,會動態調整持股
3、持有與指數相關係數低的個股,在嚴重被低估時,分批佈局,若有必要會領其股息

以基本面為底,以籌碼面為輔,配合資金配置,法人心理戶及散戶心理面

4、觀察出某一檔個股波動的慣性,短線進出


以上的方法,若以總體風險來看,確實比長期持有0050或大盤大一些,但想要更多一點的獲利,當然就是要承擔多一點的風險,就像長期投資股票你要忍受未實現損益的風險一樣,如果你是定存,在價格上不會波動,讓一般人很安全,雖然和通貨膨脹比起來必敗,但很多人看到數字不變就覺得安心,若想稍提高一點報酬的美金定存,你就要 承擔匯率波動的風險或買保單,但保單要被鎖一段長的時間。


投資0050有長期得到平均的效果,但也伴隨著很多的缺點,以我的個性,我一定會去改善這些缺點,而改善後,我發覺完全就和外資群在做的事沒什麼兩樣,這也是為什麼外資群會分散大量的持有台灣五十成份股,每一季依財報,法說會下一季的展望去動態調整持股,甚至還會依fed升息機率,貿易戰惡化的機率去動態調整手上的核心持股,對我來說,外資群的方法才是我認為的完成體,不過要達到外資群這種完成體的方式,有一個前提就是你要花時間去看財報,看法說會,注意景氣指標的好壞,恰好外資群又是靠這個和一般散戶做區別的,如果外資群單純就是持有0050,那外資群們那些一流商學院專業知識就沒有用了,看的懂或看不懂財報就沒有意義了,公司什麼時候惡化,惡化到什麼地步,都要隨著市值跌出台灣前五十大市值一段時間後,才會被自動踢除,這樣的反應速度太慢了,而且有時候還會被有心人惡搞去買到國巨,華新科,旺宏…等,只要有能耐把股價炒高且維持三個月進到台灣市值前五十大,就能要0050去當最後一隻老鼠。


目前很多的etf都在做這種事,我覺得就是透過etf的名義去出貨,0050因為市值前40名不會每一季換,而且前40前佔的比重就有9成多,所以僅僅就是所有的人被吃一點點的豆腐,一人一張出個100元,會讓大家沒有感覺,這10年才持有0050的人,要好好的感謝台積電,台積電的漲幅就佔了很大一部份,這十年投資0050的人還不能完全呈現投資大盤的完整體驗,一般長期持有大盤的人,在接下來景氣偱環中,自已的未實現益損都會出現30%,甚至50%的虧損,雖然長期不敗,但好的進入點會讓你避免這種體驗。

Acer_kewei wrote:
這十年投資0050的人還不能完全呈現投資大盤的完整體驗,一般長期持有大盤的人,在接下來景氣偱環中,自已的未實現益損都會出現30%,甚至50%的虧損,雖然長期不敗,但好的進入點會讓你避免這種體驗。



十年線以下可以考慮開始分批進場或定期定額買進。
vu84vu wrote:




十年...(恕刪)

2004-2008年投入大盤的資金,在2009全數虧損,但是在2011-2013後就全數轉正績效;接下來在2015投入的資金,隔年面臨虧損,不過在2017年之後就全數轉正績效。再來是今年投入的資金,目前是虧損。以上都是指全體投資人的平均值。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