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cer_kewei wrote:



如果你的心理已...(恕刪)


如果有一家店能讓我賺大錢,又可以把學到的知識傳給我兒子,讓我的後代繼續賺大錢

那這家(acre個人研究觀察記錄店)值多少錢?
我想應該是無價


NanoGG wrote:
我都有固定在捐款,我覺得這個助養寶寶的很有意義!!
大家也許可以考慮這管道,我一直覺得小孩子是台灣的未來吧!!
https://baby.children.org.tw/donate


剛加入助養人了
台灣還是需要有多一些的愛心
最近三個交易日中,台泥在大盤下跌的情況下,股價盤中都有翻紅,看盤後的籌碼後發覺,這三天投信竟然開始回頭買台泥了,從三天的情況,我觀察到幾點

1、只要投信買,股價容易漲,投信賣,股價容易跌,看得出來投信買進及賣出時,不會像外資群一樣,擋在上下五檔讓股價穩定的走低或穩定的走高,外資群在買賣時,股價波動比較沒有這麼大。

2、投信在買進或賣出台泥,亞泥時,機乎都是賣時一起買,買時一起買,這三天觀察到投信買進台泥的情況,有可能投信止損到一段落了,而且有可能會開始也買回亞泥。

以下為台泥近三十個交易日三大法人進出情況~




以下為亞泥近三十個交易日三大法人進出情況~



投信在九月底時,持有亞泥最高來到80,858張,12/7日來到36,682張,賣了4萬4仟張左右,在十月底時,投信還持有近6萬張,10月底我看到投信持續在止損、賣超,而且價格出現到甜美點,重點是投信丟出來的量夠大家吃,不但夠大家吃,而且可以在平穩的價格區間佈局到,看以下技術框框,因為投信持續的在止損,所以就算我們買了產生很大的買盤,股價也不至於一飛沖天,時間過去了近30個交易日,從10/26開始,投信賣了亞泥25,246張,如果大家都買了2成5左右,大概就是2萬5仟張(平均情況,也許有人沒有買,也許有人像Roger0607買了7成,一般大多數是和我一樣買了2成5),在這麼大的買盤下,如果投信沒有這樣賣,亞泥的股價不可能在這麼平穩的價格整理著,目前看到投信在開始買回台泥,而且連三天的買,若投信不在賣亞泥,也許接下來要買就不容易買在以下的框框中,如果投信反手買回亞泥,大家就會看到亞泥的股價會和這三天台泥股價一樣,大盤跌你的,台泥漲他的,或抗跌,在台泥是沒有這麼大的中實戶,大戶,散戶的買盤,股價都這樣,如果投信回頭和各位買亞泥,你就不容易買在和我一樣的均價,我初期2成3佈在約33元。

最理想的情況是投信繼續把股價賣出來,這樣大家在佈核心持股時,可以佈局差不多的價格,反正出現在這價格的時間很長,如果分批佈,成本和我一樣的機率就很大,當初宏碁跌下來時,我一直找不到情況樂觀且可以讓大家重新佈在差不多價格的機會,所以如果大家有印象,有一次我看到了短線的機會,我買進了200張,但一買完後收盤就近乎漲停,我就把那次機會放掉,變成了買空賣空,常天賺了29萬,若我要以領導贏家的方式操作,我就需要像十月底亞泥這樣的情況,有一方法人在止損,且量很大,股價甜美,未來一兩季獲利沒有疑慮,如果以獨立贏家去操作,我就會觀察投信及外資群賣超的情況,一定要確定賣的差不多時,我才會介入,獨立贏家資金小,動作快,資金配置靈活,我看到什麼價格,我就能買到什麼格價,但若以獨立贏家的方式來進行領導贏家,一定是自high罷了,我看得到的價格,我買得到的價格,這裡300~500個人沒有人買得到,一般如果想的不夠深的人,會覺得為什麼我明明有在追蹤籌碼面,看到投信明顯的還在賣,我就開始介入,一般有一點程度的獨立贏家會難以接受這個買入點及佈局時機,但一經我解釋後,他就會了解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接下來觀察投信是不是持續買超台泥或就買超亞泥,如果是,第一階段框框的價格差不多就會結束了,這裡的人一直在吃籌碼,卻沒有人供應籌碼,簡單的供需法則,當需求多,供給少,價格自然會上漲,當有人把籌碼集中起來然後穩定不賣,只要遇到利多,股價漲時就會非常的兇猛,很多版友部份的錢在年初時被我勸去美元定存躲一年,大概陸續會在明年3~6月到期,明年3月後中美貿易戰也許會有比較明朗的結果,想要安全一點的人,就是等貿易戰結束後以高一點的價格買進,要報酬高一點的就多負擔一些風險,對我來說,我拿1/4的資金去冒相對高的風險,換取較高的報酬,剩下的3/4的資金會等到安全一點,情勢明朗一點再投入,也許那時價格就高一點,報酬低一點。



剛剛看完後覺得很有意義,雖然賺的不多但我也捐了,這些小孩都是未來台灣的希望,加油!
順便觀察美國升息步調是否趨緩,如果今年就開始趨緩,確實可能比先前預期的,提早結束升息循環(原預計明年底約升息至3%,後年結束)。

1071208 Fed鴿派憂倒掛 升息態度更保守
面對美國經濟不確定性升高,聯準會(Fed)理事對升息態度轉趨保守,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波斯提克(Raphael Bostic)、達拉斯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卡普蘭(Robert Kaplan)近日均強調要謹慎行事並密切關注最新數據,原因是經濟不確定性升高以及近期金融市場震盪。

長債殖利率低短債
波斯提克周四在喬治亞大學主辦的經濟展望午餐會上說:「我認為我們距離中性水準僅咫尺之遙,我確信中性水準就是我們想要去的地方。」卡普蘭稍早接受CNBC採訪時也說:「在這個階段,你會聽到我更加謹慎的聲音,以及對耐心的勸告。」

波斯提克與卡普蘭立場均偏向鴿派。今年擁有政策投票權的波斯提克表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正在實現其最大就業目標,甚至可能已經超越這個目標,並且通膨率也接近2%的目標,不過後者最近可能「適度變弱」。

波斯提克說:「美國經濟一直受到可能減緩其成長的不確定因素加劇的影響,例如國際貿易緊張局勢,全球經濟可能放緩,以及最近的金融市場波動」。最近幾個月,波斯提克也曾對國債殖利率曲線可能的倒掛表示擔憂,即長債殖利率低於短債,這被視為經濟衰退的前兆。

卡普蘭在2020年之前沒有政策投票權,他前一段時間一直主張逐步提高利率,但最近的評論表明他的態度轉趨謹慎。他表示,關稅不確定性以及可能侵蝕利潤率的投入成本上升都會影響前景。

2019經濟逐漸降溫
卡普蘭所在地區聯邦準備銀行預計,隨著財政刺激措施消退,2018年的經濟強勁成長將在2019年逐漸降溫。Fed主席鮑威爾上周表示,利率已接近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決策者所認為中性的估計範圍,即既不刺激經濟成長也不限制成長的利率水準,並且明年會根據經濟數據做出謹慎反應。

Fed官員對於升息看法
Fed主席鮑威爾:利率接近FOMC中性估計範圍,明年會根據經濟數據謹慎反應
亞特蘭大Fed總裁波斯提克:目前距離中性利率水準僅咫尺之遙,那就是我們想要去的地方
達拉斯Fed總裁卡普蘭:現階段你會聽到我更加謹慎的聲音,以及對耐心的勸告

新聞連結

有一段時間沒有在說宏碁了,讓我們以目前看到的結果來驗證當初我的推測,記得宏碁來到33.75元後,投信、外資群追買,被一些中實戶、大戶、散戶倒貨後,投信及外資群就一直套在宏碁中,投信比較快就止損了,留下外資群在裡面操作,當初我一直和大家說,外資群套在裡面,所以外資群會一直在裡面演戲,把股價維持在高檔,那時股價一直在23~28元之間遊走,在9月底時宏碁的半年線均價一直維持在25.x元,因為中實戶及大戶一直沒有要把宏碁買回來的意思,漸漸的遇上了貿易戰這件大事,我拿華碩及一些大型權值股比較給大家聽,那些大型權值股股價都在淨值+1年左右的眼光費,宏碁股價則是淨值加5~7年獲利當眼光費,一部份原因就是因為外資群被套在裡面,另一個原因就是外資群對宏碁未來的期望很大,我和大家說,那時宏碁合理價是25,但25買到你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獲利,25元買到,只要獲利不如預期,股價會被修理的很慘,風險高報酬卻很低,隨著一季一季的財報開出,宏碁的獲利漸漸穩態,小金雞挫敗,營收年減,貿易戰發酵,fed升息、資金緊縮,同類型的品牌公司股價僅是淨值加了一年獲利當眼光費,這時25元的宏碁一定就是會有相對大的風險,這期間,很多版友問我25能不能買,23能不能買,21能不能買,我都拿以上的原因告訴他們,並且我自已也都沒有再買進。

到了11月8日,外資群開始止損,戲也不演了,股價一口價從23元殺到19元,外資群從11/8日到12/7日,短短的一個月賣出了61,311張,由結果論來說,當初我和大家說的沒錯吧,外資群被我們關到廁所中,一開始外資群靠著自已的財力及專業知識在裡面演戲,但不論怎麼演,我就是靠著以上我觀察到的事情,完全沒有再介入,當宏碁跌到19元時,也就是淨值,這時值不值得買?答案其實一樣,目前宏碁就是接受大環境的公評,華碩股價跌到淨值,宏碁跌到淨值,鴻海股價淨值打九折,和碩淨值打九折,電子代工五哥中,僅有當初我選的廣達還遠遠的在淨值以上,所以目前來說,這些大型權值股都是因為貿易戰的不確定,fed升息讓資金緊縮,造成股價變成目前這樣,有沒有特別安全或特別值得買?答案其實是還沒有。

年初時,記得我和大家說,我去研究了一下fed升息,那時確定會升息2020年,利率會升到3.x%,半年過去了,目前fed似乎有要放慢的意思,當初我說,fed升息會造成資金的撤離,股價是由資金堆出來的,留在股市中的錢會去大型權值股中跳來跳去,去比較哪一檔更值得買,哪一檔殖利率更高,會造成股價競相下修,例如,鴻海跌到淨值了,和碩還淨值多1成,這時一樣投資電子代工的就會去賣和碩買鴻海,當鴻海跌到淨值九折,和碩淨值八折,就會賣鴻海買和碩,會買代工的廠的人會做這種事,雖然我們知道目前買電子代工廠是不智的,但既然敢買代工廠的人,會去找更值得買的公司,這對是人之常情。






看完外資群在宏碁的操作,這能成為你的經驗,知道外資群的操作方法,外資群一樣在去年宏碁在14~16時拼命的吃貨,25~33時拉抬股價,理價上要是不要遇到程咬金,就能拉出一個33.75元的錨點,然後在28~33.x賣出,當外資群失敗後,他們啟動了plan B, 就是把股價維持在23~28元,均價在25.X元,看可不可以脫身,無耐遇到一個宏碁常勝將軍,在外資群演戲時完全不為所動,外資群又運氣很不好的遇到貿易戰惡化,最終在23開始啟動斷尾求生的止損行動,從外資群佈局,拉抬,演戲,止損,大家也是完整的看完了一遍外資群的操作方法,其實外資群11月份的認輸就是少賺罷了,以兩三年來說,外資群不含股息成本約20.9,扣掉股價後大概就是19,從23元發動賣出,其實也是賺錢的,就是僅賺一點罷了,但以大資金10億來說,賺10%,也賺1億了,這以的操作應該還是算成功的一場操作。

Acer_kewei wrote:
有一段時間沒有在說...(恕刪)



A大您討論到外資的成本是19, 可是外資也有做空, 期貨避險,等等,這些應該會降低他們的成本吧

Junodidi wrote:
A大您討論到外資的...(恕刪)


外資群雖然有期貨,借券賣出,融券等工具可以避險或降成本,但整本的效果有限,以宏碁目前的三年線是17.49元,外資在2015/12月時持有宏碁53萬張,目前持有92.7萬張,借券賣出餘額約10萬張,下圖可以看到,2018/11/7日前,借券賣出的餘額為77146張,短短三天股價就從23跌到20元,借券賣出餘額89704張,就算真的這10萬張借券賣出都是外資群的,這三年買資金買了40萬張,均價在17.49元,這10萬張的借券賣出能發揮的效用不太大,在2015年12月時,借券賣出餘額是29.6萬張。

這三年宏碁都有配股息,0.5, 0.5,0.7,外資群這三年平均成本為17.49,目前股價為19.3元,早上我是算兩年的平均成本,現在我是算三年,這三年來看,外資群在宏碁得到的報酬率應該是17.49-1.7=15.79, 目前股價為19.3,外資群成本扣股息為15.79元,大概就是賺3.5元每股,40萬張的話,1張賺3500元,這三年賺了14億。

期貨的話,因為宏碁不是台灣五十成份股,和指數相關系數也不大,用期貨去鎖宏碁,應該會有一點難度~




那個…大家想像力不要太豐富,我提宏碁的目的是為了要驗證當初的推測,目前還是以投資水泥類股為主,進可攻,退可守。
有時候我在判斷股價還會不會跌時,我會去參考同類型的股票或一些大型權值股,畢竟股市中贏家都是有經過訓練的,所以基本面的能力不會差太多,沒有經過訓練的一般散戶不知道股價什麼是合理,什麼是貴,有時候把股票賤賣出來,有時候又以太高價去買進股票,但公司的股價長期下來一定會跟著公司的價值,這一點是沒有任何疑問的。

長期觀察大型權值股的獲利對股價的變動,這會讓你對整個股價波動會有一定的感覺,而且時間久了後,你會了解這些大型權值股中的贏家在想什麼,以下的excel是台灣五十成份股的"10年線_3年線_淨值_獲利_股價變化表",雖然我不是天天記錄股價變化,但如果我記得的話,我還會去把台灣五十成份股股價變化填入表中,常常看著股價對獲利的變動,時間久了後,會產生很多的交易機會,我說過,股市中比的就是資訊,誰有能力收集愈多的資訊誰就勝,常常聽到有人說,一年後會跌,一年後會漲,某某股價末來會漲到多少,未來會跌到多少…等,其實會做這種預測的人,你可以直接在他頭上貼上弱,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我舉一個例給大家聽,大家就會知道,為什麼你可以在這種預測的人頭上貼上弱,今天你開一間雞排店,這家店賺不賺錢是由每個月,每一季,每一年所造成的,今天有人來看了你這家雞排店後,覺得好吃,人潮也不少,一天真的也賺了不少錢,他就大膽的預測,一年後這家雞排店會賺大錢,要大家拭目以待,但有一點邏輯的人都知道這件事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也許三個月後發生雞瘟,造成雞肉價格大漲,雞肉佔你總體成本30%,一季後雞肉漲了30%,這就會造成你每一片雞排能賺的錢變少(毛利率下降),也有可能半年後,房東看你雞排店人絡繹不絕,以為你賺很多錢,就把你的房租漲了20%, 這就會造成你的營業成本增加(營利率減少),也許再三個月後,央行升息從1%升到1.25%,因為他當初開這家雞排店向銀行借了300萬,每年的利息原本是3萬增加成3.75萬,這會造成你業外的財務成本增加(業外損失),一年前你一片雞排能賺30元,一天賣1000片,一天能賺3萬元,一年前以這個算式預測雞一年能賺1095萬,但一年過去了,真的嗎能賺到1095萬嗎?這一年來,雞肉漲價,房東漲價,利率調升,這些新的資訊一年前都沒有,一年前那個人是沒有把這麼因素考慮進去的,所以預估的獲利最終會偏差很多。

大家看完以上的例子後,知道為什麼有一些版友說過程很重要了吧,公司賺不賺錢會隨著新的資訊而變,所以基本面能力一樣的人,一年前估的獲利,和每個月,每一季收集完新資訊再去估的人,準確性一定是不同,哪一個比較準?稍稍有一點邏輯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定是持續收集資訊的那個人會比較準,因為你能以最新的資訊去調整你對獲利的預估,這也是為什麼很外資群分析師一季前,一季後估的獲利及給予的股價目標價會不同,很多很弱的散戶對這件事會很生氣,他們會大罵這些外資群分析師,一季前估賺3元,一季後變估賺1元,一季前目標價100元,一季後目標價變70元,覺得自已上當了或被騙了,其實會以新資訊去調整目標價及獲利的分析師才是專業的,一年前,三年前說之後會怎樣的,那都是運氣成份重不重罷了。


所以我在投資前,我會先把策略想好,先判斷這個價格值不值得買,我會受傷的程度最多是多少,需要多少的時間我可以化解風險,最終再去想會有多少的報酬率,很多人就算買進大型權值股最終還是會賠錢,例如買進0050且長期持有應該是不會賠錢的,但買進點卻是會影響你持有多久後才是有價值得的,以0050的十年線62.33,目前的股價為75.4,這十年0050配出的股息為18.05,一年就是配1.8,一個10年景氣偱環來算,至少要付出7.26年去化解風險,在股價部份,有時景氣偱環時,股價最谷底不會在十年平均價,而是會出現極端的谷底,這就是目前投資0050的風險,目前很多人要股市崩盤,就是想要在這谷底去買進,但十個中有超過五個是妄想在最低點買進,最終真的能成功的,我想1000個中不會有1個,我和大家說,所謂的崩盤就是每一個人都沒有信心,大部份的人對股價悲觀,對股市悲觀,手上都沒有股票,當景氣走到最谷底時,你敢all in買進?我個人覺得別傻了,痴人說夢話,看到台泥一季賺0.02,股價20元,你敢買?看到台積電一季賺0.5元,股價70元,你敢買?看到金融股每一季賺0.01, 或是賠0.1元,你敢買?但真正識貨的人就是敢買,而且買了一時間賠他也不怕,那時才是長期持有的最佳時機點。



台灣五十成份股_10年線_3年線_淨值_獲利_股價變化表
Acer_kewei wrote:

有時候我在判斷股價...(恕刪)

做好資金的配置 ( 擇優汰劣 ) 漲買跌買就是買,崩盤不敢買?個人 定存  all in 買進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