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台積電(2330)值得再看三年

mobile3803 wrote:
不過我很好奇,若同樣是5nm
台製跟美製,台GG報價會一樣嗎?


其實我認為這點不需要擔心~~~
或許該廠生產的東西, 不是目前你看到的產品........例如生產Mac Pro, AR/VR眼鏡等等產品
這些高單價 or 價格都還沒定價的產品, AAPL 會根據成本來定價, 台積電或許利潤不到55%那麼高, 但是賠錢生意沒人想做, 而且台積電賠錢做美國廠, 就不會有下一座在美國, 這也不是美國政府 or 美國企業想要的

基本上就是消費者, 尤其企業客戶多出一些錢來買單而已
台積亞利桑那州一廠只占約1%營收,二廠完成約3%,五年內不用想太多。
確定只有三年嗎?
的確~~反正之後美國製就賣美國人就好了
價錢高也是美國人自己找來的

rock255 wrote:
其實美國廠成本多少我們投資人不太需要去管
看了有些人對於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的唱衰或不以為然,實在令本人不解.

風險,成本,產能,風俗,文化..,等等因素都需要納入跨國企業的經營考量,此外,透過聯屬公司間的交易,可以調節風險與產能.

有人說在美國生產成本高,確實,但,台積美國廠有拿到獎勵也有減稅等補貼,但人工成本可能比台灣高,一來一往,成本可能不如預期的高,另外,台積美國設廠也有分散風險的優點,這是無形利益,台積電若要成為世界級企業,她也必然要成為跨國企業,因此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根本是必然,何況美國的客戶也佔台積電主要營業額,就近服務客戶也很自然.

但,為何有些人就是看不得台積電到美國(也有日本)設廠呢?這些人若有上過企業經營或競爭策略的課程,應該就能轉念了吧?
weber2654
weber2654 樓主

照顧你的大客戶。製造業的理念早已改變,滿足客戶需求為首要;所以生產線越來越靠近市場,而非最低價生產成本考量。

2022-11-19 11:23
guest2000

就近服務客戶就是要滿足客戶需求. 最低成本必須考慮分散風險,然一旦考慮風險就無法達到最低成本,必須有所取捨,台積電規模已大到不能不考慮風險,雖然到美國生產成本高出台灣50%,但仍然要做.

2022-11-21 8:16
日本砸1.1兆 要開發2奈米製程
日本政府整合8大日企成立半導體企業 Rapidus ,推進先進製程。

美日聯手年底在日設研發據點支援Rapidus

5年後,日本可望擁有最先進的代工業務。

目標是在 2027 年推出2奈米製程的晶片。

感覺最晚5年最快3年囉!
weber2654
weber2654 樓主

美日2奈米,預估2030年。1. 技術可靠度2. 良率3. 成本4. 資金

2022-11-19 11:25
張忠謀在APEC的談話。

***「工商」張忠謀則表示,12月6日開幕典禮,已請了美國商務部長等官員以及台積電大聯盟,包括客戶、智慧財產權提供者、供應商等,參加開幕典禮。賀錦麗也重申美方幫助台灣的決心。

談到美國建廠與擴廠問題時,張忠謀表示,他根據資訊清楚的知道,去美國生產的成本比在台灣高,至少高50%,但這並不排斥把一部分產能移到美國去,相當小一部分產能移過去,這是在美國最先進的產能,對美國非常重要。雖然成本比較高,但並不排斥把一部分美國最需要的,把比其他公司先進的產能移到美國。

至於台海和平與地緣政治等問題,張忠謀回應說,他自己沒有提到這個問題,但很多領袖,都表達對這個地區和平和穩定的期望,這是沒有疑問的。

岸田文雄讚台日合作
台積電赴日本熊本設廠也是外界關注焦點。張忠謀說,日相岸田文雄相當滿意台積電與日本合作,不只是工廠,還有R&D的合作,岸田文雄相當欣賞雙邊合作情形。
guest2000 wrote:
看了有些人對於台積電到美國設廠的唱衰或不以為然,實在令本人不解.

風險,成本,產能,風俗,文化..,等等因素都需要納入跨國企業的經營考量,此外,透過聯屬公司間的交易,可以調節風險與產能.

有人說在美國生產成本高,確實,但,台積美國廠有拿到獎勵也有減稅等補貼,但人工成本可能比台灣高,一來一往,成本可能不如預期的高,另外,台積美國設廠也有分散風險的優點,這是無形利益,台積電若要成為世界級企業,她也必然要成為跨國企業,因此台積電到美國設廠根本是必然,何況美國的客戶也佔台積電主要營業額,就近服務客戶也很自然.

但,為何有些人就是看不得台積電到美國(也有日本)設廠呢?這些人若有上過企業經營或競爭策略的課程,應該就能轉念了吧?


台積電不只到美國,也到日本設廠,印象中更早於2003年(?)到中國設8吋廠,後來2016年又在中國設12吋廠.
這些決定無非都是要嘛就近服務客戶,要嘛分散風險,當然,也許還有其他考量.

但,就是有人認定台積電到美國設廠就是被迫而不得已的決定,果如此,我們是否也可以說台積電也被迫到中國/日本設廠?
mobile3803

不補貼不減稅,連自家INTEL都不會去蓋,怎麼逼GG去;再者,不補貼不減稅,成本高到連APPLE都買不下去,那逼去了有何用;反正若能選,GG才不會去美國設廠;從日本廣場協議就知道美國是不安好心的

2022-11-22 9:51
guest2000

所以三星到美國設廠也是被逼?廣場協議又不只針對日本而已.台灣不在廣場協議裡,從那時起台幣也大幅升值,也開啟台幣兌換外幣自由化.不可能又要貿易自由,又不讓貨幣匯兌自由浮動,總是要有所妥協折衷權衡.

2022-11-22 10:45
我覺得工廠廠址的選擇,用就近服務客戶的原因未必妥當。電子五哥組裝的商品比晶片笨重,而且美國消費者是可以把商品退回商店,商店再把商品退回大陸工廠,這樣他們豈不更有理由在美國設廠就近服務客戶。成本無敵。
weber2654
weber2654 樓主

台積電的客戶是IC設計公司,非電子五哥等的成品製造商。

2022-11-21 9:30
guest2000

您說的是組裝終端產品,我說的是生產零部件.產業所屬供應鏈與上中下游有不同屬性,如何分配產能,分散風險,成本最低化,利潤最大化,考量因素很多,不可能全部都最有利,適用前者不見得適用後者,需要取捨權衡.

2022-11-21 9:34

大戶回頭 散戶減碼 台積電股東周減逾3萬人
04:102022/11/21 工商時報
李娟萍

台積電在股神巴菲特及總裁魏哲家加持下,股東人數上周大減3萬2,392人,連續兩周下滑。法人指出,美元走貶,帶動外資回補亞股資產,上周台積電逾千張的股東人數增加11人,持股十張以下的股東則大減31,566人,出現大戶回補,散戶減碼的動作,於籌碼面觀察,對台積電股價有正面幫助。

這一波下來,大戶成了接盤俠,被散戶大軍割韭菜。

這次台積電包機赴美,這些人的工作簽證應該都是美國特簽的,不然都年底,哪來的H1名額,早就都申請光了。有人說連動物都可以帶,不知道是真的假的,不過我看也只差不是落地工簽而已,應該下機就可以直接申請綠卡了吧?
我就是愛拍照

5年是公民,綠卡沒有限制。

2022-11-21 12:17
jhlien

不是, 親戚是台積人他沒去, 說明會時有講, 三年約拿工簽領台灣薪水與股票, 三年後如果你想留下, 改拿台積美國薪水(沒台灣分紅), 此時公司可以協助申請綠卡

2022-11-21 15:56
  • 1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