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線上的看對看錯,對長線投資人的確沒有意義,因為這就好像在分析,一顆球立於另一顆圓錐頂上,落下時會往哪個方向機率大些一樣.但長線投資者並非無所謂的投入就是長線投資者,正因為長線所以一定要考慮大波動發生的必然性,越低的成本代表著越高的殖利率,代表著同樣的資金能取得更多的張數.舉個例子來說,9月底想買股票的人,如果忍一下到十月底再買,以股市的平均數而言,這個人在9月底進場預計買100張的錢,在經過一個月等待後,他能買到115張,這差距除了是張數的差距之外,更使他在一個月內就把殖利率提升了15%(假設此檔股票獲利穩定).大股東手上的股票,除了持有成本不知道幾百年前就已經降到零之外,還有為了經營權以及法律的規定,讓他不能隨意的買賣,就算要炒作也會用其他的戶頭,所以看不見經營者買賣是正常的.若大股東高檔也跟人家在那裏賣然後被發現呢?國巨是一個例子,還有6452,兩個都是正在走現在進行式.
fostery wrote:把10/26搶短買進的國泰金,富邦金各50張共100張,獲利賣出(恕刪) F大強啊,出手快狠準這獲利轉眼又是一個中南部上班族一個月的薪水停利後這段時間,怎麼覺得少賺和虧錢同樣難受
sicin wrote:不解為何要堅持看對...(恕刪) 經營者持股與單純投資人持股,並不相同,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台新金不甘願只做彰銀投資人,而使盡全力要拿下經營權的主因,而財政部也不願每年只領股息,編列預算收入,死咬經營權不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