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認同喔
有錢在手上就難受
開始亂買
尤其是亂買一些奇怪的股票
加碼攤平這事
我現在都不敢了
發現會越輸越多
越想賺回來
輸的越多越快

Roger0607 wrote:


sailor大,...(恕刪)
手上樂天點數不知道要幹嘛就搬了這套書回家看

A大蠻像是裡面提到的"固執的投資人"

裡面有很多"猶豫的投資人"會做的事情就是我會做的

另外鋼鐵走弱,不知道會不會連帶影響水泥的價格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8%A7%80%E5%AF%9F-%E9%99%B8%E9%8B%BC%E9%90%B5%E9%99%90%E7%94%A2%E7%9B%A4%E5%83%B9%E4%BB%8D%E8%B7%8C-%E9%9C%80%E6%B1%82%E4%B8%8D%E5%A6%82%E9%A0%90%E6%9C%9F-%E4%B8%AD%E9%8B%BC%E6%98%8Eq1%E7%9B%A4%E5%83%B9%E6%89%BF%E5%A3%93-053005551.html


想說會不會連帶影響內需建造,大陸的房市看起來快滅了


kayusumi wrote:
手上樂天點數不知道...(恕刪)


A大蠻像是裡面提到的"固執的投資人"

裡面有很多"猶豫的投資人"會做的事情就是我會做的爆


ans:這三本書其中兩本我也有買,後面大部份的書都是去圖書館看,六日就選一天去圖書館待一天,一天去山上修仙,現在是一天看財報,一天到山上修仙。

以下文章出自"證券交易教父科斯托蘭尼的投資告白"

市場多頭時期為什麼還是賺不到錢?空頭來臨前有無預警訊號?如何掌握市場漲跌規律?有證券交易教父封號,著有《一個投機者的告白》、《證券心理學》等多本投資暢銷書的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1906年~1999年),或許可以提供你答案。

這位傳奇人物,一生當中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見證了將近80年的金融市場變化;18歲學習股票投資,23歲致富,28歲破產後又迅速東山再起,35歲時就賺進足以退休的財富。

自居為「投機者」
從預測趨勢中獲利
不過60歲之後,才是科斯托蘭尼真正活躍且享譽國際的時期;他把精力投入演講及寫作,為德國《資本》(Capital Heft)雜誌供稿25年,共寫過13本關於金融的書籍,講述人生見聞與投機故事。1999年出版的《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是他生前最後一本著作,至今仍被投資人奉為經典。

科斯托蘭尼自稱「投機者」,並且以此自豪。他所定義的投機者是「有識之士」,懂得三思而後行,能夠準確預測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趨勢,並且從中獲利。

從科斯托蘭尼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的涉獵範圍遍及股市、債券、貨幣、原物料、期貨等各種標的,不管經濟繁榮或衰退,標的價格上漲或下跌,都是他投機的時刻。曾有個學生在一場證券交易講座上提問,如果他有兒子,會希望兒子成為投機家嗎?他是這麼回答的,「假如我有1個兒子,他應該成為音樂家;第2個兒子要當畫家;第3個兒子當作家,或至少應該成為新聞記者;但第4個兒子,為了養另外3個人,他必須成為投機家。」

面對外界給予的「證券交易教父」名號,科斯托蘭尼則表示,「教父從來不犯錯,而我肯定無法做到這點。我只是一位歲數大、有經驗的交易老手。至於明天如何,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昨天和今天發生的事,這就夠了。」

在長久的交易生涯當中,科斯托蘭尼將他所看到的股市投資者,分為兩種人:

1.固執的投資者:長期來看,固執的投資者是市場的勝利者,包括前述的「投機者」,以及長期持有績優股的「投資者」。

「投資者」買股,然後留個幾十年,當成養老金,或當成留給後代的財產;將資金長期投資於股票,即使蕭條時期,也不減少股票的投資比率。

投資者壓寶績優股,涵蓋多個產業,涉及多個國家,也有很多投資者會根據本國或其他國家的股票指數選股。若投資者只投入少量金額,不會在短期內成為百萬富翁,但長期來看,卻能累積出鉅額財產。

科斯托蘭尼坦承,投機者只會有少數贏家,他自己在28歲時破產,也是因為「糟糕的投機」。以平均水準來看,投資者的表現最好,且不論何時進入股市,長期而言都是贏家。

2.猶豫的投資者:猶豫的投資者則是指「證券玩家」,按照科斯托蘭尼的定義,這類玩家不能被稱為投機者,而是賭徒;他們連最小的波動都企圖利用,沒有任何思考與分析,也沒有任何戰略,舉止就像玩輪盤的人,從一張賭桌跑到另一張賭桌,是永遠的輸家。

科斯托蘭尼指出,「在我近80年的證券交易經驗中,從未認識過任何長期獲利的證券玩家。」儘管如此,他仍然肯定證券玩家的存在。因為玩家愈多,市場愈大,流動資金愈多;當某類指數疲軟,會出現新的買主讓市場避免重挫,並在某類指數上漲時出現賣主,抑制行情暴漲。

如果市場上只有買進股票,然後就保留幾十年的投資者,市場將會完全沒有流動資金;正因為有眾多人的參與,造就了如今的證券市場。



股市多受大眾心理因素
而非重大事件影響
科斯托蘭尼認為,會影響股市行情的是大眾對重大事情的反應,而非重大事件本身。他指出,股市的中、短期漲跌,有90%是受到心理因素影響,例如在行情上漲時,是因為買方即使在經濟及心理壓力下,仍然表現得比賣方強勢。

除了心理因素外,利率也是決定股市中期走勢的重要因素。利率或資金流動率,會決定資本市場的資金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當利率較低時,表示有較多的流動資金在股票市場內。甚至可以說,平時股市行情的高低起伏,只不過是反映供需關係;只要市場供應大量股票,行情便會相對下跌。

對長期走勢而言,心理因素則不再重要,基本面才是重要關鍵。若好公司沒有穩固的基本面,股價就不會這麼高了。

科斯托蘭尼有一套股市行情交替循環的「科斯托蘭尼雞蛋理論」(詳見圖1),他提出,每個上漲和下跌行情包括3個階段且依序循環:1.修正階段(股價盤整時期);2.調整或相隨階段(順勢波動時期);3.過熱階段(急速擴張時期)。



在上漲波段的第1階段,行情會呈現符合現實狀況的價位。第2階段行情會隨著重大消息而漲跌,壞消息會讓價位再度下跌,好消息則會讓股價向上攻堅。第3階段行情不斷飆漲,激勵投資意願,將股市行情推向最高點。

通常第3階段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直到某種刺激因素介入,打破這個循環,行情走勢將會突然往反方向發展,從上漲波段進入下跌波段。

面對不同階段,投資人該如何因應?在下跌第3階段(詳見圖1中的B3),行情會急速走貶,使人陷入嚴重的悲觀氣氛;不過,在後半段時,即使股價一再下跌,應該勇往直前、加入股票投資的行列。

緊接著到來的行情上漲波段第1階段,則要繼續加碼,因為這時候股票走勢已經過了相對低點。而在上漲的第2階段,投資人應做個觀察者,消極地跟隨行情起伏,並做好心理建設,準備在進入第3階段後,從過熱的股市氣氛中退出,獲利了結。


######################################################

另外鋼鐵走弱,不知道會不會連帶影響水泥的價格

ans:市場普遍認為主要原因是中國大陸國內車市、家電等需求趨緩,導致鋼價走弱,也為即將開出的中鋼明年首季盤價增添壓力。
Roger0607=>

哈哈!看到妳這篇文章,我就想到我另一半,他跟我説他紀律多好,最近才知道他也All in,投資的金額跟你差不多,輸的錢也差不多…只是他買了將近20隻不同公司股票,說沒賣就沒輸,要領股息…他的優點是有耐性,好像對輸這事也不是很在意,認為之後就會回來,只要吃的下,睡的著,那就好…

ans: 本來想說你的個性這麼衝,打算讓你考慮把一些錢移到Roger0607嫂身上,不論是定存股,美金定存,保單,債券或台幣定存…等,讓她鎖住你的本,但你出賣了Roger0607嫂,你們果然是適合當夫妻啊,兩個都很衝

如果你們倆都還有工作或是想工作到很老的話,這樣衝是還好,畢竟只要有工作,你們的開銷也不大,一年可能20~30萬就決解了,如果想早點退休或是已經沒工作了,還是要適時的資產配置,資金配置要分散到不同的標的中,美元定存,保單,債券,特別股,台幣定存,股市,什麼時候該做這件事?當你的資產大於你年薪收入的10倍,20倍時,也就是說,如果你年薪100萬,當你有1000萬、2000萬你就能做這件事,畢竟1000萬至少也要賺10年,就算你的花費很省,10年好歹也要花個300萬,等於你10年才能存700萬,1000萬要存14年,這就是你的薪資很難彌補你的投資損失,這時為了你下半輩子著想,就得要逼自已配一些資金到穩定的資產中。


其實很多人說本多終勝,我認為不對,本多和勝沒有關係,你本再多,你有1000萬,有1億,你一口氣就all in,這和你僅有100萬意思是一樣的,很多ptt的小朋友會覺得你們這些中實戶,大戶就是錢多,所以你們能會贏錢,其實這是錯的,沒有人規定你僅有10萬,50萬,100萬時不能做資金配置,僅有50萬的人,你可以一次先買進10萬,視財報再加碼10萬之類的,也沒有規定你說僅有50萬就一定要all in,很多中實戶和大戶會贏錢,這和本多少沒有直接的關係,試想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你本很大,要累積這麼大的本,很多時候是你長期在股市中打勝戰累積下來的,能打勝戰和你本多大不會有直接關係的。


所以當你把資金配一些到穩定的資產上後,假設你有2000萬,配1000萬到穩定資產中,這不會影響你未來在股市中的表現,如果你能贏,用1000萬還是能一直贏,如果你不能贏,用2000萬你還是不能贏,我個人覺得,如果手上有1000萬,帶著這1000萬退休,其實能保障你基本的生活,對我來說,1000萬能買我10年的自由,也許我需要為了存1000萬工作10年,多了1000萬,也許我就能不必多工作這10年,對我來說這1000萬就是會影響我非常的重大,當我有2000萬,4000萬,8000萬,1億,對我來說這些錢開始就是數字,也不是非常關鍵的決定是不是能買下你10年的自由。


資金配置,資產配置其實是有很大的好處的,資產配置就是把的的總資金硬拆開來幾份,然後進行不同的被動收入,有一部份的資金會配到股市中,這時我還是會使用資金配置,進到股市的資金再細分成4分或10份,視你的資金大小及目前的風險程度,在股市中資金配置能讓你投資更靈活,更有策略能使用,如果真的不幸你在股市中失敗了,失去了3成或5成資金,若你失去了5成資金,你要拿這5成再去賺回原本的資金需要賺100%,這有難度的,你賠50%後,你要賺100%才能回到原點,當你的資金愈大時,你的資薪無法去彌補這些資金缺口,這時你的資產配置就產生大效用了,因為你的其它穩定的資產和美元定存,美元保單,特別股,債券,台幣定存…等,能適時的回充你在股市中的資金,讓你下一次投資也是僅需贏50%回來你就能回到原本股市資金的水平。


我舉例,10幾年前,我在股市就是幾萬,幾十萬在玩,不論薪資怎麼進來,大概總資金無法突破100萬,大概就是快到100萬時就來個一年損失20~30萬,這時我的薪資一年可以補充30~50萬資金進來,所以可以再把總資金拉升到100萬,這樣我損失20~30%,下一次我還是只要贏個20~30%就能把之前賠的贏回來,那如果現在,我拿著總資金1000萬進到股市操作,如果我賠了20~30%,也就是200~300萬,這時雖然我的薪資成長了,但開銷也成長了,一年了不起就是投50~60萬,補充回來後,我的股市總資金僅剩700~800萬,如果我要贏200~300萬回來,我就需要贏30~40%回來,這樣長久操作下來,我必死無疑。

換個情境,如果我的總資金2000萬,我配1000萬到其它資產上,1000萬拿來操作股市,贏的我就把錢放到穩定資產中,賠的我就從穩定資產中把錢轉到股市資金中,這樣的好處是,如果你的勝率能超過5成以上,久了你會愈贏愈多,當你的總資金愈大後,你可以平衡兩邊的資產,也許就是穩定資金2000萬,股市2000萬,當年紀愈大時,你可以把穩定資金慢慢加大,例如穩定資金3000萬,股市1000萬,以你們兩夫妻資金已經是幾千萬了,我相信你們的薪資已經無法彌補你們在股市上操作的失誤,所以這件事,你們倆差不多可以開手著手進行了。



以上單純是資金策略,和股市功力無關,股市的功力是決定你投資獲勝的機率,而資金策略可以支撐當你股市功力不足或一時失手時的幫助,讓你更快能再次站起來,李佛摩的書帶給了我許多的交易觀念,李佛摩一生中給我最大的警示是,絕不能贏了一輩子後,在晚年失手幾次就再也爬不起來。
Acer_kewei wrote:
Roger0607...(恕刪)


我就屬於一定要做好資產和資金配置的人,雖然老婆每個月還有不錯薪資收入,可是自己已在半退休狀態,幾無薪資收入,單靠老婆收入連滿足每個月開銷的一半都沒辦法,所以我實在輸不起,不能因為不幸遇到股災就無翻身的機會,或許如此我才有較強的克制力,不像Roger大有膽氣可以一次投入大部分的資金,我想Roger大夫妻兩,每個月來自薪資的收入應該是遠大於開銷的,所以才有此膽氣,如果和我一樣的情況,應該也會克制一點.
我是一個真正的科斯托蘭尼粉絲
因為剛踏入股市看的第一本有關投資著作就是他的書
以他這一生在股市應該算是個真正的贏家
不過他有句名言
成功的投機者在100次投機中,成功51次,失敗49次,他就靠這差數維生
可以看出他對市場是多麼的謙虛 勝者更應該比敗者更謙虛
贏錢切勿膨脹 輸錢也別氣餒
只要你投入股海 勝負不是一時的事 是一輩子的
我們不討論看股票的功力如何
就已針對人性著手
人性在股市無比重要
雖然我只是小小的社會新鮮人
不過我相信自己未來會變得很有錢

談談我的人生哲學
我覺得 人類活在這個世上 頭腦的演化就是不段的被洗腦
重小爸爸媽媽 然後身邊同學 老師 同事 甚至每一本書
只要你能判斷誰洗腦你 他是不是優秀的 如果是 就給他洗吧
什麼叫"聰明"? 就是懂得"判斷"那個洗腦你的是不是優秀的
所以我會跟A大 也是我自己 "判斷出來的"
我也相信在這裏的各位都是和我一樣會判斷的人
物以類聚

祝福這棟A樓的所有人
謙虛的在市場贏大錢

再次再次感謝A大每天無私的分享

我 要 變 有 錢!!!!!!!!!!(搞得好像傳直銷)


dontstoy86 wrote: 可以看出他對市場是多麼的謙虛 勝者更應該比敗者更謙虛...(恕刪)

尊重市場非常困難。非凡之輩都很難做到了,更何況是平庸之人。
dontstoy86 wrote:
我是一個真正的科斯托...(恕刪)


出生之犢不畏虎,有自信是好事,能守操作紀律又是另一回事。
我的生活應該算是很簡單,簡單到我另一半跟我說你工作賺錢又不會享受,叫我把錢交給他,他來安排,哈哈!這怎麼可能。

説一個生活笑話,我一直對家人很摳(對親戚朋友不會)幾年前我們一家四口一餐吃500多元,我自己認為就算吃的不錯了,我一直灌輸我老婆要節撿,有一次我的股票交易單被我老婆看到,他看不懂帳單問他妹妹(好笑吧!他有買股票看不懂帳單,A大說的資產配置,怎麼可能懂),從此之後吃好一點就從500元升為1000元了…哈哈!應該還算是平民生活啦!

老婆大人,這篇文章你千萬不要看啊!我是冒著生命危險告知你投資也是自成一格,你絶對跟令狐沖功力不分上下…無招勝有招啦!

當然是4個人加起來總金額500多元,不然怎麼叫摳,對不對?其實我覺得還好啦!平民美食,對我來說很不錯了,南部生活可能消費也比較便宜一些。
Roger0607 wrote:
我的生活應該算是很簡...(恕刪)

1個人500元餐費,還是4個人吃500元,1個人125元?好省喔!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