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下半年報價大跌的原因
1,中國發展需求放緩, 沙烏地阿拉伯為了打擊美國頁岩油搶市,發動價格戰,國際原油從$1xx,在2014年中,油價開始下跌,2016/1月跌到只剩$26. 國際原物料也大跌,中南美洲,俄羅斯一堆原物料出口國經濟出問題,歐元也大跌.很多國家消費力緊縮. 只剩中國,東南亞和美國消費仍然強勁.
2.中國面板業剛崛起,急得要卡位站穩市場地位,國家給予大量金援補貼,中國業者初生之犢,不畏虎,字典裡不知什麼叫著虧本賠錢.以為有中國內需市場和國家補助當靠山,就能一本萬利,大膽殺價搶市.
3. 研調誇大中國產能的規模,表示從2015年~ 2018年全球產能嚴重過剩,嚇壞面板業者和整機彩電業者.盆董也是研調報告的信徒.並且看到三星砍單,馬上帶頭大喊秋冬來了,低價出清庫存.
4. 國際各彩電業者 相信全球經濟悲觀的氣氛和研調誇大的報告,以為面板報價即將崩盤持續多年,彩電業者從2015/7月開始積極降低庫存,避免跌價損失,砍單不買料,面板業者急得出清庫存,被迫降價求售,價格呈現跳水式崩盤.
5. 彩電業者撿到便宜的面板大力降價促銷,養大消費者的胃口,電視越買越大台.
6. 報價失控跌破現金成本價,連有中國內需市場和國家補助當靠山的大陸業者,也開始嚴重虧損. 大陸業者終於嘗過人生第一次面板崩盤的滋味,痛定思痛,從2015/12,破例開始減產,拉抬報價. 韓國業者和群創也開始減產. 只有友達仍傻傻地全力滿載加班運轉,賠本滿足客戶需求.
7. 市場並沒有研調所言那麼悲觀,大尺寸化造成面積需求增長快速,2016/1月彩電業者,開始發現庫存水位嚴重不足,急得向面板廠要求補貨. 三星甚至花大錢,讓面板從海運改成 運費高昂的空運,才來得及捕貨.
8. 彩電業者開始排隊跪求面板廠給貨,過去帶頭殺價的京東方,變成京東方帶頭喊漲,短短幾個月一口氣把主流的32"報價從虧損的$48,拉高到$75成本之上.彩電業者庫存不足,也只能任其宰割.
9. 全球面板產能嚴重不足,並非研調所稱嚴重供過於求,40",43" 價格飆漲,從$80半年內飆到$140以上.
10,面板報價呈現跳水式崩盤,只持續了短短6個月,就開始反彈走揚15個月,40"價格甚至超越前波高點,跌破原先看空的研調和盆董的眼鏡.
==============
2017年Q2為什麼報價還沒跌?
1. 消費者眼睛被寵壞了,開始追求大尺寸,超高畫質,造成面板廠 切割出貨量快速下降,良率也變差 京東方新產能大增,出貨量反而減少15%~30%
2. 油價,鋼價,全球原物料回漲走穩,原物料出口大國,俄羅斯,印尼,巴西拉丁美洲,消費力恢復. 全球電視產能仍處於不足狀態
3. 研調早在2016年Q4,又開始喊狼來了,報價要轉弱了,但這次沒人要相信,不敢再亂砍單,清庫存,反而急著搶貨備庫存,
4. 韓國業者有了更賺錢的OLED事業,技術和成本遙遙領先大陸業者,且韓國本地薪資成本和物價高昂,決定逐步減產關閉韓國境內LCD舊廠,擺脫大陸糾纏.
5. 大陸新廠量產的速度,未來3年,仍趕不上市場大尺寸需求和韓國關廠的速度.
6. 手機面板報價高,利潤好.但面積小,需求只佔 全球面板產能的7%, 就算 大陸韓國這兩年在手機 LTPS和 OLED產能瘋狂擴產,對整體LCD產能波動影響不大
且井水不犯河水,手機和電視面板是不同的技術和產線, 就算現在供過於求,價格崩盤.也不致於影響電視面板.
友達手機面板業務只佔營收4%,影響不大,只是昆山新廠,剛出生就淪落到手機面板殺戮戰場,比較頭痛.
7.大陸業者已經快超越韓國,成為全球LCD龍頭,韓國逐步退出LCD市場,中國漸漸取得市場主導權和議價權,技術和品質也大有提升,不須像過去靠瘋狂殺價追趕韓廠.
大陸政府開始減少補貼,大陸業者得要自力耕生,嚴格調控產能,極力守住市場價格,本業才能獲利. 大陸銀行仍有幾兆的借款,等著大陸業者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