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8

慘 ! 阿川當選 , A股下屎了 ! 是A股嚇死了 !


JOB HO wrote:
那就在能力範圍內,...(恕刪)


筆電廠已經開始搬了, 緯創在蘇比克灣, 英業達,廣達,仁寶在台灣, 華碩在墨西哥. 應該都在加速進行中. 不管川普要不要加稅, 搬遷已成定局. 目前大概就鴻海仍未明.

但是日本夏普戴正吳三天前已經說了, 如果美國發動第四波制裁, 夏普筆電杭州廠將在台灣與越南擇一處搬遷. 複合影印機廠搬到泰國. 電子廣告看板搬到墨西哥


廢話一卡車 wrote:
習大大放川普巨嬰一...(恕刪)

貿易戰看來結束

週一要噴500以上了

利空勇敢加碼歐印才是真正的投資
Katong wrote:
噗! 剛好今天過期...(恕刪)


關於國際支付結算系統,當然是SWIFT執牛耳。但不可否認RMB亦有類似組織,雖占比尚小,假以時日亦不可小覷。
茲摘錄一段"日經中文"報導,供參。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的調查顯示,在2015年10月啟動後,加入的銀行擴大至89個國家和地區的865家。被美國定為經濟制裁對象的俄羅斯和土耳其等國家也加入其中,2018年的交易額比上年增長8成,達到26萬億元。反過來利用美國的對外強硬路線,中國開始在美元主導權體系中打入楔子。

  現在的國際結算主要通過總部設在比利時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系統來交換匯款信息。據稱,結算額每日達到5萬億~6萬億美元,成為事實上的國際標準。其中4成為美元結算,形成了SWIFT支撐美元主導權的狀況。 

  對此,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引進了「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以英語辦理手續,採取每筆交易即時結算,擴大了人民幣結算的範圍。由在該系統開設帳戶的「直接參與銀行」和通過直接參與銀行接入的「間接參與銀行」構成,只要與任意銀行完成交易,就可輕鬆將資金轉移至中國企業的帳戶。

  日本經濟新聞為了調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普及程度,根據運營母體跨境銀行間支付清算(上海)有限責任公司的公告,按地區分析了參加金融機構的數量。還自主統計了中國央行等陸續發佈的信息。可以看到,人民幣結算正在水面下逐漸浸透。不僅是金額,從交易筆數來看,2018年為144萬筆,比上年增長15%。

  截至2019年4月,包括中資銀行在內,全世界有865家銀行參加該系統。按所在地來看,日本有三菱UFJ和瑞穗這2家超大型銀行、21家地方性銀行、7家外資銀行的東京分行、總計30家參加。2家超大型銀行的中國法人成為直接參與銀行。

 引人關注的是美國的制裁對象國。俄羅斯的莫斯科信貸銀行(Credit Bank of Moscow)于2018年12月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整體上有23家銀行參與。俄羅斯企業在支付來自中國的進口貨款方面採用人民幣的比率從2014年的9%提高至2017年的15%。俄羅斯中央銀行截至2018年9月,將外匯儲備中人民幣的比率提高至14%,與2017年9月的1%相比大幅提高。美元比率則從46%下調至23%。
  
  此外,被美國經濟制裁的土耳其也有11家銀行參加「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2018年11月,多家伊朗銀行無法接入SWIFT系統。雖然伊朗的銀行還未參加「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但英國投資公司Charles Stanley的加里·懷特(音譯)指出,「如果被美國限制利用美元,將出現尋找迂迴手段的必要性」。他認為「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將進一步發揮作為承接機構的功能。
  
  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另一個很明顯特點是,中國在基礎設施項目和資源開發領域加強影響力的國家。南非和肯亞等非洲各國有31家銀行參與,多於北美。參加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構想的國家,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也越多,人民幣結算的需求增高。

  人民幣要想成為軸心貨幣的道路還很遙遠。人民幣在SWIFT的資金結算額中的份額截至2019年3月僅為1.89%,低於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排在第5位。與每天收發3000萬件以上電文的SWIFT相比,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規模仍然很小。

  儘管如此,與美國對立的國家正在不斷遠離美元。中國上海市場2018年3月推出人民幣計價原油期貨交易,正在從紐約和倫敦搶走部分交易。
  今後,為避免經濟制裁的影響,以及不被美國掌握國際交易,確保以美元以外貨幣進行結算的手段的趨勢或將擴大。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網路正在穩步擴大,其潛力不容小視。如果美國加強威懾性的外交姿態,有可能自己促使美元作為軸心貨幣的絕對地位變得危險。




Katong wrote:
噗! 剛好今天過期電...(恕刪)


沒看過 自己愛打臉自己的 我當初寫什麼 你自己po的不就是我寫的嗎?
還好像有新證據




我寫的意思 很簡單 中、俄、歐、沙烏地 這幾個地方 都打算用非美元來買石油 就這樣而已
一旦開始 只要美國有一個搞不定 其他就一個一個來
到時 美元、美債就是廢紙 美金的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美元等價黃金 這曾造成美國差點倒閉 後來美國只能放棄跟黃金掛勾)
美元唯一的價值就是買石油 跟 把美國的債務問題丟給全世界用美元的國家

我前面有寫歐元直接買石油已經發生嗎? 還是自己中文不好 看錯了

vspebrian wrote:
筆電廠已經開始搬了,...(恕刪)


才剛開始搬,總不是今天搬,明天就OK,時間總要一年半載吧,現在最重要的就是時間。
修理川先生一年就夠了。

ephone1050 wrote:
美中貿談結束 美擬...(恕刪)


川普做到了一件事情,讓供應鏈裡面有斷供疑慮的現形…

美國技術從道德的制高點下來了…

JOB HO wrote:
才剛開始搬,總不是...(恕刪)


廣達林口廠已經快要量產囉~~ 英業達已經開始出口筆電去美國了. 仁寶應該也快了.
vspebrian wrote:
廣達林口廠已經快要量...(恕刪)


我並不是業界人士,只是感覺這些代工廠真有如此利害,土地、人員、物料等等問題在短短時間內都解決了,是真的嗎?
再者,是生產多少台,數量夠多嗎?再說台灣生產的價錢要高上不少吧,能夠比大陸生產的便宜多少呢?
且1006樓的版友,所引述文章說,在台生產伺服器類產品較有利可圖,一般筆電能夠讓美國買家滿意價格嗎?
以我個人判斷,如果這次習大大沒有利用時機修理川大大,以後就沒機會了, 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如果川大大連任成功,那大陸應是 萬劫不復了。
JOB HO wrote:
我並不是業界人士,...(恕刪)



英業達預估筆電移回台灣1/3, 根據新聞的數字, 目前應該是月產4~5萬台, 加班月產6~8萬台. 等擴充完工, 每個月大約16~18萬台.

廣達林口新廠是購買中環舊廠房, 已經把兩條生產線包給HP, 一條生產宏碁訂單.

緯創蘇比克灣產能, 也是整理宏碁電腦舊筆電廠房, 恢復產能的速度應該是很快.

英業達總經理親口說台灣廠滿載. 還懷疑台灣有沒有恢復筆電生產嗎?

SSD, 記憶體, 面板, 變壓器, 台灣自己應該是可以提供, 盡量避免生產搭載硬碟與光碟的機種, 從大陸進口的零組件就可以變得很少了.
========

英業達 筆電訂單爆滿到8月
工商時報 翁毓嵐 2019.06.17

英業達個人電腦事業群總經理張暉表示,今年才進入6月、客戶就已提前大舉拉貨,目前不僅重慶廠的產能滿到7月,8月連台灣廠的產線也將滿載,現兩廠都已開始加班出貨。不過由於CPU的供貨惰況仍略緊張,預期恐得等到第四季才能明顯紓緩。

張暉初估,光是其在台灣的筆電產能就需再擴充3倍。此外,在產品組合方面,今年除既有高比例的商務機款,消費機款也加入新的高階電競機種,張暉強調,將先以產線良率及品質為首要考量,後續再考慮是否進一步擴大接單。法人則推估,英業達在台擴產後的年產能將能達近200萬台左右

=========

廣達回台重啟爐灶
2019/05/29 工商時報

以主要筆電品牌來看,惠普北美市場機種代工地點將包括廣達的林口新廠、仁寶的越南廠與英業達的桃園廠,聯想的北美市場機種代工地點則以仁寶越南廠為主,戴爾的北美市場機種則包括緯創蘇比克灣廠與仁寶越南廠。

===========



  • 5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