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

群創氣(笑)死人





不會吧,第二季,群創的毛利率,營利率都贏過友達,
如果第三季又贏過,友達要加油了,照現在營收看來,
贏友達機會很大。
kiki5768 wrote: 不會吧,第二季,群創的毛利率,營

這種表格小妹也瞄過,想說群創如果之後能夠順利逐季穩定賺錢。不用什麼大爆發成長吧。覺得很難。營收毛利維持固定水準。回到淨值21元就好。
結果大盤跌。股價好像也沒什麼支撐表現,都看不懂未來的路怎麼走了。
這一檔 沒10萬張的量 不要想說漲 最近這兩檔 都在盤 小漲小跌..空手的就繼續觀望
手中有的就擺著...
pqaf wrote:原先就已經超越 LG,成為全球NB面板的...(恕刪)


大大會認為8.5代廠是未來主流嗎?我個人認為8.5代已是應付特殊需求的產品,80吋以上面板產品組合也不可能是市場主流產品。
其實...AUO會比較差的原因...有一部分也要把太陽能的虧損算進去...另外...還有OLED的部分...畢竟那一塊投入很多Capex...但是目前還帶不太出太多的營收...更遑論能帶來的正向的OP...但是有公司願意花資源在大家客觀認為的先進製程上...個人認為仍應該是值得鼓勵的...
群創現增參與發行海外存託憑證今日股東常會公告通過,股價也很巧的來到13.2附近,九月只剩一天交易日,十月配合第三季獲利公告,不期待嗎?
三妻無減租 wrote:
大大會認為8.5代廠...(恕刪)


亂入, 每個世代廠均有其較划算的面板尺寸的切割大小
不是來座G8.5, 就可以通吃較小世代的生產線,
更何況, 在不同世代線, 開發新產品, 其所需的治具成本也大不同

以16:9來說
G8.5在32" / 46" 或48" / 55" / 58" / 95"? 有優勢
G7.5在24" / 42" 或 43" / 50"有優勢, 而它又可大 (75" 或78" / 85"), 可小(19", 調節在G5被排擠的產能)
G6在32" / 37" 或39" / 65"有優勢, 且現在的G6產能, 又被中小尺寸(如10.1")給佔據

G8.5具經濟切割的尺寸:
32"是超低價, 且與中國廠商有最直接的殺價競爭, 沒賺頭
46"已被G7.5的50"打趴
48"在跟50"硬拚 (K國主推, 但台廠應該不會跟它玩)
55"是主流, 且大家即將轉58" (相對的要吃掉60"的市場)
更大的尺寸, 量少, 台廠來做是不划算的 (沒出海口)

這樣子來看, G8.5其實可生產的產品線不多, 所以出現了42" (G7.5主力)+24"的multi-product的變形來撐產能
倒不如G7.5的可大可小, 42"很紅, 50"超紅, 未來還有75"的電子白板及公共顯示器的需求
G6的中小尺寸的關愛眼神 (含LTPS), 還有可以上打70" / 下打60"的65"產品線 (這支是也超紅); 跟一支特別的39"

pqaf兄指的, 應該是:
再怎麼拚出貨量, 人家有那麼多phase的G8 / G8.5, 只是不想生產低含金量的產品, 不想跟你拚而已
倒不如多花些錢在如Copper / oxide / GOA / curved...的開發上

以上, 有誤請指正
現在看面板產業, 不能單純用經濟切割的方式判斷各個世代廠的優勢了,

現在的面板花樣越來越多; 製程面含金量不足(台廠是抄襲及量產的能力太差或速度太慢)

即使良率再高, 價格再便宜; 往往也難逃趨勢及產品世代周期淘汰的.

所以同樣世代的廠, 許多關鍵機台(ex:曝光機)的製程能力極限或許也要納入考慮的唷!!

原則上, 設備商也就那幾家, 同樣世代的廠越晚建廠, 關鍵機台的購置不要過分的

Cost down 或是目光短淺的話, 製程能力的極限會比較高, 才有機會參與新世代利基型產品的

前期利潤競逐; 反之, 就只能乖乖跑舊製程的便宜貨, 或是硬撐出良率慘兮兮or 規格灌

水的先進製程產品了.

再者, 賽車場上......有了好車也不能缺少好車手吧!!

那個創的奶水不足已經很久了, 再加上內部弊病叢生, 最後導致像樣的人都跑的差不多了;

各廠內部的生產及製程能力在量及質上也已經惡化到一定程度.....

小弟猜想.....應該不用到兩年, 等陸廠用"量"控制好上下游及周邊產業, 進而在良率及

毛利上站穩腳步后, 那個創就會真正氣死一大堆人了!!

良心建議!!

能不碰就不碰.....看看其它的好股票吧!!










kiki5768 wrote:
我也是這樣看,漲太多...(恕刪)
昨晚中華財經台股市最大尾 David老師特別提到友達是空襲警報股 因為基本面已經最高峰之後會減若且直接反應在股價上就算日後大盤回升股價也不會再漲了!建議出掉
不知是否指整個面板產業已達高峰而基本面要轉弱
還是單指友達 天啊 我兩檔都有
樓上幾位似乎是面板業內人士,了解的比一般散戶更深入些. 我是小散戶,也沒有面板業內的親友,對面板的認識來自 google和報章媒體的 第二三手訊息,我仍搞不清楚面板的G10 ,G8 ,G6...的差異.

經樓上幾位大大說明,又長了點知識

Abraxas1008 wrote:
. G8.5其實可生產的產品線不多, .

再怎麼拚出貨量, 人家有那麼多phase的G8 / G8.5, 只是不想生產低含金量的產品, 不想跟你拚而已
倒不如多花些錢在如Copper / oxide / GOA / curved...的開發上(恕刪)
我就是這個意思.


我有點疑問,8.5代廠若是條不歸路 , 三星和LG , 華星光和京東方...為何在韓國 和大陸 盲目投資那樣多的 8.5代廠?

那台灣面板業的未來資本支出,除了在現有產能上開發新技術外,將何去何從呢? 若不擴廠,會不會失去市場主導權,像彩晶 華映 ,日廠一樣被邊緣化淘汰?

愛兜風的小草 wrote:那個創的奶水不足已經很久了, 再加上內部弊病叢生, 最後導致像樣的人都跑的差不多了;
各廠內部的生產及製程能力在量及質上也已經惡化到一定程度.....
小弟猜想.....應該不用到兩年, 等陸廠用"量"控制好上下游及周邊產業, 進而在良率及
毛利上站穩腳步后, 那個創就會真正氣死一大堆人了!!
良心建議!!
能不碰就不碰.....看看其它的好股票吧!!
請教一下...那個什麼達的,現況也是一樣嗎? 未來也會氣死一堆人嗎?

  • 49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9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