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4

個人研究觀察記錄篇(鴻海分析篇20190330起)(宏碁轉型之路篇舊)

Acer_kewei wrote:
我還是會花一點時間去...(恕刪)

不能按分了,奇怪

今天跟了4張亞泥。。
我也來參戰助拳,今天先買10張了! 預計這個月配置30張,再30張等A大發起攻擊令!
順便再跟大家報告一件事雖然可能有些人知道了但還是可以提升持股人的信心.很多人喜歡買台汽電嗎?因為賣電的收入可觀台灣又缺電.所以很多人存股熱愛台汽電.亞泥持股60趴的汽電共生電廠嘉惠電廠2020年將可以供應40萬戶民生用電.別小看這件事.以後電費調漲對亞泥就是一個大利多.又有穩定的賣電收入.相比台汽電的存股.目前價格的亞泥不會比較差.

嘉惠電廠年發電量670MW.貢獻亞泥營收9到10趴.新的汽電共生機組2020年將可增加500MW總共可以貢獻亞泥17.5趴營收.電費如果漲價將更有爆發力.


mimilo wrote:
我也來參戰助拳,今天...(恕刪)


再次提醒各位,請大家注意A大提醒很多次,現在要進場最多也只能持有2~3成,目前小的個人也只有投入1成,畢竟現在貿易戰不確定因素還在,再加上FED升息還在繼續,讓景氣降溫的因素都還在,請大家不要一頭熱的買太多,到時候要止損就會很受傷

另外,自己的投資自己負責,A大也只是幫忙分析而已,請大家還是要自己想清楚
A大
800壯士
少掉一半
是沒興趣亞泥?
還是這段時間自己胡亂來一通
被傷到了?
兵力削減了

Acer_kewei wrote:
我還是會花一點時間去...(恕刪)
kcj58 wrote:
A大800壯士少掉一...(恕刪)


如果第二季買到被動股,DRam 股高點沒跑的,應該都陣亡的差不多了吧。
Bob Dylan wrote:
剛再看一次109頁...(恕刪)


在法律上,母子公司是不同的個體(有各自的權利義務);在會計上,合併財報是把母子公司看成同一家公司,可以想像成子公司就是母公司的一個部門,它的資、債、收益、費損都直接加總在一起,這個加總,是不管持股比例份額的(當然要符合子公司的定義,通常是有50%以上)。

因此,合併綜合損益表上的合併淨利(總合併淨利)就是母公司股東+子公司其他股東(也就是非控制權益NCI)所擁有的。

舉例前,我先定義「個別淨利」為不計入長期股權投資的淨利。
例:
母公司個別淨利為1000元,持股90%之子公司個別淨利為400元。

故可得母公司股東所享有之淨利=1000 + 400x90% = 1360元
這個數字在財務報表上就是歸屬於母公司之淨利。但在看合併綜合損益表時,思考順序是本期淨利=1000+400=1400,其中有40要歸屬於子公司之非控制股東,其他歸屬於母公司業主(1360)。

以你列的公式(我拿掉稅前兩字,用稅後較符合合併報表上的顯示):
我想「亞泥的淨利」指的是歸屬於亞泥股東的淨利(就是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算式上用:
亞泥的淨利 = 總合併淨利 - 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利

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利 = 子公司淨利 x 非控制權益比率
(多個子公司,上式是各自計算持股比率再加總)

(註:可先略過關聯企業及合資,雖同屬亞泥的長期股權投資,但在合併報表上的顯示,就是資產+業外損益而已;子公司才要合併報表,合併報表才要列出歸屬於非控制權益之淨利和權益)
那就真的沒辦法了
折損了這麼多
A大講話都沒在聽
qena wrote:


如果第二季買到被...(恕刪)
kcj58 wrote:
A大
800壯士
少掉一半
是沒興趣亞泥?
還是這段時間自己胡亂來一通
被傷到了?
兵力削減了




我想大家只是潛太深了,如果有2353這樣情況的標的,大家就會回來了。

現在只是等待大餐中推出小點心,外面風大雨大,不一定要在這時來吃吧。你說是吧。





原來大家的胃口都變大了
大餐吃習慣了
Succubus wrote:




我想大家只是...(恕刪)
  • 136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6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