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8

慘 ! 阿川當選 , A股下屎了 ! 是A股嚇死了 !




之前這棟樓 看衰華為的網友 被打臉了 我還以為偉大的川普能撐到8月

什麼菲律賓二年內可以退機的新聞 現在看來 又個笑話

即然 可以用 android 再來先看 8月的編譯器 8月底看其評價 9/22看是不是真有 os

還是老話 川普 你要加油點 要就貿易戰給他打個一、二年 讓世界看看「美國再次偉大」
慢火奶茶 wrote:
之前這棟樓 看衰華...(恕刪)
華為問題

美國商務部自5月中旬,將華為列入美國出口管制黑名單。專家表示,華為將因美國的有效禁令可能陷入癱瘓,因為這將阻止華為因安全問題購買美國的先進芯片。川普總統在週六的新聞發布會上澄清,美國公司可以向華為出售不涉及「重大國家緊急問題」的產品

川普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美國沒有把華為從商務部的出口管制黑名單中去除。但允許美國公司向華為出售產品。川普強調,國家安全問題很重要。

川普透露,他的政府不久將就華為問題開會,但不會立即完全解決這個複雜問題,而是將其留到貿易談判的最後。

「我們提到了華為,」川普指的是他週六早些時候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談,「我們必須把它留在非常最後階段解決。」



你要不要去看一下中興被美國調教的多乖,員工都稱讚美國爺爺教訓的好;

至於華為問題將其留到貿易談判的最後,孟晚舟沒談到,加拿大人被毒犯也沒說明,

so要不要應和你一句"厲害了,我的國",讓你high一下
"當只有5%或10%關稅,在眾多情況下廠商都可以應付吸收這種沖擊
一旦關稅到25%,你的產品將不再具有競爭力......."

關於這5-10%這說法個人認為需要補充的衝擊如下:
Brand吸收:獲利下降,如有上市股價鐵被修理~
Vendor吸收:不賠錢的前提下 ~
Cosumer不會吸收, 想法找更宜的替代品~
collapsecp wrote:
“When you’re...(恕刪)
慢火奶茶 wrote:
之前這棟樓 看衰華為的網友 被打臉了 我還以為偉大的川普能撐到8月 ...(恕刪)

你要看川普的原話:



在G20之前:華為被列入商務部實體名單,實體名單的運作方式,是廠商需就出口給華為的產品品項提出申請,獲得商務部產業安全局(BIS)核准,才能出貨。

在G20之後:嘴上給習大大一個人情,但涉及國家安全的,還是不能出貨 (也就是還是要送審經過認定)。

消費性手機相關的Android跟筆電的Windows,本來就不是川普要打擊的重點。華為的企業業務跟營運商業務,也就是5G基地台相關業務,一直都是、在G20後也仍然是重點打擊對象。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80&t=5823427&p=2#73622458

川普也說了,華為的問題,等這回G20後的重啟談判,到最後看看談得如何,再來解決。




華為仍然在砧板上......
collapsecp wrote:
華為問題
美國商務部...(恕刪)


恩 那我還是拉張椅子坐著看 故事愈看愈好看
至少手機能賣了(也可能我對解禁太樂觀了)
而 5g 是國安問題 就再看看故事了 誰知道川普那天又突然改口

lsd193anthon wrote:
選擇->出口主要國家/地區.主要貨品->第16類 第1項電子零組件 區域選全球....

不過你提供的那份資料出口額確實有增加對台廠也是好事.... (恕刪)


那個財政部資料庫, 應該是要先查"細分類", 你查那個是大分類, 金額包括的範圍太廣, 家電, 汽車, 照明, 控制器, 遙控器的零組件都包含在裡面, 難以看出個別產業強弱變化. 而且資通訊與視訊產品也沒有放在電子零組件裡面....

電腦是成品, 不算在電子零組件的項目項下, 應該是在資通訊與視訊產品的項下.

至於你現在才知道電腦出口大幅增加, 所以, 你過去接收的觀念是錯誤的.... 中國不好, 台灣並不會因此沒生意. 台灣並沒有像你想的那麼需要中國供應鏈. 因為.... 訂單是在台灣人的手上, 而非在中國人的手上..., 新產能還沒量產之前, 美國買主保守減單. 因此出口形成淡季, 本是正常.

台灣會依照美國買主的意願, 想辦法把生產移出中國. 貿易戰打越大, 對台灣不會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 而且台灣電子零組件工業強大, 通常是搶到高單價, 高毛利, 新設計的肥單. 不用給中國賺一手. 等東南亞與印度的新廠量產, 電子零組件的出口應該又會恢復成長.
collapsecp wrote:
lsd193anthon wrote:
1.全球遊戲機96%中國製造 Sony、微軟、任天堂齊反川普貿易戰

collapsecp wrote:
哈~哈~哈~這是假標題啦不要被騙哦~公開信內容下面有連結,三家公司只是希望遊戲機不被列入課稅清單,簡單的說就是貿易戰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不什是假標題喔(下了這麼聳動的註解)我也沒那麼容易騙(所以你提的資料我都一個一個細看),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廠商也不是慈善事業為自己發聲本就天經地義.

collapsecp wrote:

lsd193anthon wrote:微軟(Microsoft)、戴爾(Dell)、惠普(HP)和英特爾(Intel)發布聯合聲明

collapsecp wrote:這標題沒說完,聲明(須下載)有說會讓聯想、宏碁、華碩受益!!!而題外話聽證會結束也有建議關稅10%就好,並且川普去年也這麼說過,而不是25%。



內文我剛看過了,跟上述廠商一樣動之以情.其中提到川普這個七傷拳若真的課下去對美國廠商傷害反而比國外廠商更大.

"as IDC reports, HP, Dell, and Apple derive 30%, 32%, and 43%, respectively, of their global
laptop revenu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16 By contrast, according to IDC, the same figures for
foreign manufacturers Lenovo, Acer, and ASUS are 15%, 20%, and 9%, respectively.17 Because
our foreign competitors are less dependent on U.S. sales, they would be less severely impacted
by new tariffs and would be well-positioned to continue investing in R&D during a time when
our companies will be forced to reduce R&D expenditures to offset the increased tariff burden."

你可能不知道目前USTR FOR CHINA LIST 3(200 BILLION)還未包含laptop.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

LIST 4才是核彈.

China Section 301-Tariff Actions

美國USTR有列清單要花點時間看.

https://ustr.gov/issue-areas/enforcement/section-301-investigations/tariff-actions



lsd193anthon wrote:
不要認為3250E課下去對台灣完全是好事

collapsecp wrote:
為什麼這麼結論?之前500億25%、2000億10%,對台灣的影響就是被美國釘洗產地但也有回覆自中國進口沒有激增(但越南就比較慘),但是返鄉投資額倍增、近期及預期出口大漲,這樣不是好事嗎?上個月2000億10%變25%目前也沒變壞事呀


目前的狀況若LIST 4真的課下去不要講台灣,連美國繳稅第一名大戶APPLE都會跟川普翻臉.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是錯的歡迎你去電

1.經濟部國貿局

2.廣達 (1006F 董事長林百里有提到,為何目前筆電大規模量產還是適合在中國)

3.鴻海

4.和碩

5.仁寶

6.緯創

問相關人員會不會有影響.


慢火奶茶 wrote:
之前這棟樓 看衰華為的網友 被打臉了 我還以為偉大的川普能撐到8月...(恕刪)


為什麼五毛, 紅色媒體與中國新聞老是要把話講一半呢? 這樣四處騙人是有什麼好處呢?

你腦袋未免太直了吧.... 呵呵. 川普也講得很明白, 華為的事情....川普在川習會後告訴記者說:「美國企業可以出售他們的設備給華為。」不過,川普接著表示:「我們談到的,是那些沒有重大國家安全問題的設備。」

美國並未解除華為管制, 這只是未來貿易談判的時候, 增加了一項可以談的項目而已.... 因為商務部與國防部都還沒界定出哪些東西是可以放在川普放鬆的範圍內.

==============

法新社報導,目前並不清楚川普的說法,是否代表華府對華為的立場已出現實質變化。美國政府的立場是華為與中國軍方的關係密切,擔心華為設備安裝「後門」,讓中國政府可以竊取美國的重要機密,因此為了國家安全考量,不准華為購買敏感的美國技術或是在美國市場營運。

但是針對華府的指控,華為堅決否認,並指美方從未提出證據支持這些指控。

美國商務部上個月將華為及70家附屬事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Entity List),不准華為在未獲得華府的批准下,購買美國生產的零件。

============
川習會之前,中國政府先公開宣布做出許多 "開放"措施.
部分開放措施,卻 "恰好是美國堅持"的項目.

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寫入法律.
開放各行業准入,不以強制技術轉移為前提.


這樣比較有面子,對外說這是中國本來就要執行的開放政策,與貿易戰無關,不是讓步.




恰巧在會面前下單,這是巧合,絕對不是讓步。
  • 5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