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8幕後:營收連跌6季,庫克還被減薪[商業周刊]2017年9月13日 下午3:50文/康育萍美國時間9月12日,蘋果發表全新一代iPhone 8跟iPhone X,紀念iPhone推出十週年的新機,已成今年科技圈最熱的話題。根據市調機構IDC估計,iPhone 8將替蘋果創下2015年以來最佳銷售紀錄。但就在新機發表前,蘋果發布今年第三季財報時,彭博評論指出蘋果將面臨的最大隱憂:過度依賴iPhone且中國市場表現未見起色。大中華營收連跌六季i8換機紅利也只有兩年根據蘋果8月2日發布的財報顯示,iPhone收入占蘋果整體營收達55%,其他產品收入僅占整體營收約1成。遲遲找不到下一個主力產品,正是外界對蘋果最大的疑慮。此外,蘋果執行長庫克曾表示「非常有前景」的中國,包含中港台在內的大中華市場,營收已連6季衰退。因此,這次iPhone 8大改版,彷彿蘋果的最後一搏,準備掀起一波換機潮,延續未來兩年的成長動能。畢竟,如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直言,「去年庫克都被減薪了,如果今年iPhone 8再賣不好,沒有surprise(驚喜),那就不是減薪可以解決的問題了……,但今年結束,明年呢?他還可以靠手機撐多久?」IDC也預估,等iPhone 8熱潮退去,在安卓陣營競爭下,2021年蘋果手機全球出貨量占比為14.4%,甚至比現在的14.6%還低。其中關鍵,來自於中國手機品牌快速竄起。論硬體力,「iPhone已經不是永遠走在第一了,」3C網站點子生活總編輯莊英群也說,以iPhone 8最吸睛的高屏占比為例,去年十月小米就已推出屏占比高達91%的手機,蘋果光要靠硬體創新留住中國消費者,可說是越來越難。論軟體服務力,蘋果也面臨中國網路公司騰訊的競爭。今年初,騰訊正式推出微信小程式功能,改變蘋果所打造的App Store模式,消費者不用透過App Store下載應用軟體,只要打開微信,就能用找到提供支付、叫車、購物等服務的小程式,安裝在微信裡使用。雖然,微信小程式設計仍未成熟,但騰訊此舉已被視為瞄準蘋果而來,未來消費者只要在手機裡安裝微信,就能取代App Store裡百萬款App功能,成為消費者手機的入口。比起蘋果,中國消費者向來更青睞本土業者的軟硬體服務。現在,iPhone中國市場市占率也跌落到第5名,位居華為、Oppo、小米等四大中國品牌之後。更慘的是,除了手機業務,其第二大收入來源:服務業務(含App Store、iTunes軟體下載費用),也正面臨商業模式的挑戰。雖然今年第三季蘋果服務營收比去年成長逾兩成,但《華爾街日報》卻表示,蘋果服務業務中的iTunes,正因為亞馬遜、Netflix等串流影音服務興起,其在線上電影租賃、銷售市場市占率從2012年的50%,下降到今年的20%到35%之間。如今,消費者習慣上網隨機看影片,不像過去專門上iTunes買或租某部電影,蘋果雖試圖與片商合作自製內容,藉此黏住消費者,但是市場已被瓜分。那蘋果下一個希望在哪裡?擴增實境(AR),正是庫克最常提及的技術。它結合虛擬和真實世界,用戶透過iPhone就可以抓到彷彿圍繞在身邊的寶可夢怪獸。然而,要發展AR,庫克卻要面對商業邏輯的轉彎,必須把平台開放給開發者,讓大家去開發各種相關應用,這跟過去蘋果一貫封閉的邏輯不同。蘋果若要讓它的產品更聰明,勢必得再開放,才能蒐集更多用戶數據,甚至跨界合作。面對成長挑戰難度大增,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究竟會為了產品的完美維持封閉,或是為了擁抱趨勢走向開放,這將是iPhone 8推出之後,庫克得正面回應的難題。
鴻海敗陣 東芝董事會確認半導體以2.4兆日圓售予日美韓聯盟鴻海 (2317-TW) 全力競標的東芝半導體恐已正式落敗,外電報導,東芝 (6502-JP) 董事會已經確定東芝半導體將以 2.4 兆日圓售予日美韓聯盟,預計稍晚將正式公布。包括路透及日本朝日、NHK 等媒體均報導,東芝董事會已經確定東芝半導體將售予由美國貝恩資本所領軍的日美韓聯盟,至於金額部分,一傳是 2.4 兆日圓 (約新台幣 6544 億元),但也有傳出是 220 億美元 (約新台幣 6600 億元) 。東芝在本月 13 日發表聲明稿表示,已與美國貝恩 (Bain) 資本簽定備忘錄 (MOU),將在 9 月底之前達成股權投資協議。貝恩資本聯盟其成員包括 SK 海力士、日本官民基金 INCJ、日本開發銀行 (DB) 以及蘋果 (AAPL-US)。至於 WD(威騰電子) 雖然一度藉由訴訟方式來干擾東芝半導體的競標,不過並未被法院接受。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則是在 6 月股東會上表示,對於競標東芝半導體仍有 50% 的機會,不過就目前來看,恐怕是已經落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