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或說其它中意南山的資產或現有客戶的其它保險公司)雖然不會放任南山倒
會安排接管或被收購,不過,之後您手上的南山保單可說是任人宰割了…
您原有的權益、保障可是會大幅縮水的…

另外一點,這是在下的淺見,也許錯很大,大家聽聽笑笑就好了
前幾日見報導,AIG的股票短期內重跌九成,好像剩4塊多,美政府借貸850億美金,買下近八成股權
如果,AIG真的還有價值,獲利能力也正常的話,像富士比最近公布的一堆美國富人
如蓋老大和老巴資產都超過500億之譜,尤其以老巴過往的做法(在有價值的公司其股價被低估時入主)
怎會不心動出個200億就能當單一大股東了…連他這麼冰雪聰明的老人家都不願出手了…
在下一點淺見…
電腦音響系統完成^^
擴大機:KENWOOD R-7PRO
喇 叭:JAMO 28
但不是壽險業
有關南山的清償能力
我想 金管會不能保證
其實應該是正確的
因為南山銷售出去的保單
實際上應該負擔多少理賠責任
根本沒有辦法計算得準確
既然計算不準確
又要怎麼保證南山的資產足夠清償所有的理賠責任呢
因此
金管會不能保證只是講實話罷了
至於大家提到的RBC(風險基礎資本額)
這是一項監理工具
是監理監關對保險公司的一項監視數字
簡單的說法
可以看成類似河流的水位監視數字
水位超過一定標準
會有氾濫的可能(請注意 這只是可能)
因為
監測的標準是依經驗或堤防高度而設定的
水位超過這個位置
可能必須要加高堤防
或者疏散人群
加高堤防就類似南山之前進行的增資
讓河道的空間更大
可以容納更多的洪水
但如果上遊雨繼續下
洪水繼續增加
很快這些加高的堤防空間又會不足
這時警報又會出現
這也就是為何南山投入115億增資後
RBC很快又掉到不足200%的監視標準的原因
是因為上游還在下雨
所謂上游下雨的問題
牽涉南山將收到的保費投資在哪裡的問題
保險公司收到保戶的保費後
會將保費加以運用賺取利息
簡單放定存可以有穩定的利息
投資股票會有比較高的利息
但相對獲利也會有比較高的風險
RBC的計算
就是依照投資的風險折算成適當的資本數字
比方說(這只是舉例,實際上有興趣的人請自己去找RBC的計算公式)
定存或政府公債是1:1換算
股票是1:0.5換算
加總這些換算後的資本後
在與估計的理賠責任比較
如果折算後的資本比估計的理賠責任大(超過2倍以上,RBC200%)
則暫時可以視為有足夠的資本足以履行理賠責任
低於監測指標
則必須進行預防動作
因此RBC是一項變動指標
並且也的確不能保證合乎標準就一定不會有問題
也不是不合乎數字就一定有問題
金管會也僅是照著數字說實話罷了
而南山的問題(或者多數保險業者的問題)
可能在於投資比較多的資金在風險比較高的地方
使折算率高的資本比較多
加上全球的經濟問題
美元貶值等等
使資產的價值下跌
資產換算台幣後產生帳面上的損失
因此RBC的數字漂亮不起來
以上的內容
我僅是用很簡單的文字試著解釋
可能並不完全符合嚴謹的定議
但主要希望大家能理解這些新聞上所指出的所謂"專業術語"
然後可以自己做進一步的判斷
此外
保險公司其實和銀行類似
最害怕的是流動性不足的問題
一堆保戶解約
原本配置好好的投資
可能需要提前解約
以應付客戶的解約換現需要
產生更大的變現損失
如果一時應付不來
原本沒有問題的公司可能瞬間就傳成有問題了
因此
請各位發言一定要小心謹慎
人是盲目的
一兩千人的解約還可以等閒視之
如果是幾萬件契約的解約
很可能就會莫明奇妙的拖垮一家原本穩定的公司了
總之 對於南山與AIG的相關問題
請保持關心
但不要太過衝動
儘量多蒐集各方面的資料後
做比較合理的判斷
也建議
不要隨意散布情緒上的字眼
公司會不會倒或鼓催解約的問題
請自己理性的判斷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