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來聊聊父母投資你多少錢吧(補充)


我來說一下我對養小孩成本的計算:
幼稚園:二年,每年學雜費比照大學(私立幼稚園,學費二萬,但還有月費+餐費,一個月要六千)
小學:六年,學雜費成本低,只要接送、餐費跟旅遊的費用(這是父母最輕鬆的一段日間)
中學:六年,唸國立的要交補習費,唸私立的,也跟大學差不多
大學:四年,私立目前一年大約學雜費十萬,生活費十二萬,公立學費可以少三萬。
光就學的費用,養到大學畢業,大約要10萬X(2+6+4)+12萬x4=168萬左右
其他吃的,手機、電腦的費用就不想算了。
我只想說為什麼會少子化,看這個帳單就知道了。




我挺樓主的算法。
我認為回報父母類似股東權益的概念。不要當太拼命的孝子,就好像我不讚成父母為了子女犧牲自己,子女也不要為了反哺夠數而自己生活得很糟糕!
例如某人出生到出社會錢花了家裡500萬(資本額),而工作10年之後身價1,000 萬(市值);若他10年內給回家裡超過500萬(盈餘分紅),一般世俗看來算是父母回本,雖然考慮金錢的時間價值之下,只拿500萬絕對是不足以回本。
退一萬步說,即使這身價1000萬之人沒有拿半毛錢錢給父母,也不能算是這個人財務上失敗,要算這人枉顧股東權益,吃果子不知道拜樹頭。

在我看來,一個比較好的情況應該是至少滿足兩個條件:
1. 在父母有生之年,反哺金額大過父母付出的金額
2. 自己收入扣除反哺金後,仍然生活能衣食無缺

談愛的同時,能夠像樓主一樣列出名目,讓小孩對財務有進一步的認識,知道損益,其實也是一種教育吧。




你一定是瘋了 wrote:
請問讀到大學要花了...(恕刪)


原來有些家庭生養孩子,是為了日後的收益啊。現在非常感謝我父母從來沒有這種想法,他們說養孩子是義務,只要我們健康快樂平安就好,也從來沒有向我們拿過孝親費,反而在我身上花了不少錢。照你的理論,肯定是個十足的賠錢貨。

人窮沒關係,心窮就很悲哀。

成功的人找方法
失敗的人找理由

賠錢貨就是賠錢貨
怎麼有那麼多的理由啊?
自從我用了假文憑,不但人變帥了,頭腦變聰明了,連績效都拿A+呢!你說是不是很神奇阿?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