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itiously wrote:
4147.TWO -...(恕刪)
智擎
1. 12月將認列2500萬里程金
2. 明年歐洲三個主要國家將納入健保 到時再取得300萬里程金
3. 2018年有機會成功授權PEP 503 這授權金 大概不會低於3億美金
4. 只要一授權 里程金1500萬美金先入袋
5. 2019 年認列10億台幣銷售里程金
5. 明年日本大概開始上市安能得, 日本胰臟癌人口約三萬人,而台灣正在爭取明年納入健保
6. 今年 明年 後年都會賺錢, 且呈現成長 ,個人估算今年3塊, 明年6塊 ,後年9塊
中裕
至今還在燒錢. 明年四月後 愛滋新藥TMB355 可能會過關,到開始銷售,授權金 里程金入袋都還無消息,等賺錢大概後年的故事了吧?
這故事太久了吧..........
不知道 我這樣分析對不對?
roob wrote:
東洋還有400張4162...(恕刪)
說話這麼酸幹嘛,就算生科系在怎麼被排擠,生技類股還不是穩定在100元,200元以上。
產品做不做的出來有差嗎?
就像宇昌/中裕生技一樣,二十年都等了對吧?
南華生技案 編輯
1997年,Tanox公司向Biogen取得愛滋病用藥TNX-355(之後改名叫 TMB-355)的授權。2000年,TNX-355通過第一期臨床試驗。2004年,TNX-355通過第二期臨床。
2005年6月,經濟部在美國德州首次與Tanox公司執行長唐南珊接洽,爭取其在臺灣設立「生技藥品量產工廠」。12月,唐南珊回臺尋找資金,計劃於TNX-355上市前,以4.5億台幣在臺灣設立專門生產此藥物的量產工廠,並拜會經濟部尋求投資。經濟部對Tanox在臺合資案原則認可,但為了審慎起見,建議國發基金組成專案小組評估。
2006年4月,Genentech公司開始與Tanox公司洽談併購。5月,歐華創投董事長高育仁提出籌備計畫,成立南華生技公司,建立蛋白質工廠,與Tanox合作在臺灣生產TNX-355,並向開發基金申請17億元投資。行政院對在臺灣設立生技工廠表示支持,並請經濟部提供必要之協助,但在決定是否以國發基金投資,行政院邀請中央研究院院士何大一等四位顧問協助評估,並以在臺生產TNX-355為投資前提。8月,評估小組提出報告,其中警告不能對TNX-355有太高期待,生技工廠則不一定要與Tanox公司合作,可以公開招標方式尋求其他對象。何大一認為南華案只籌劃生產TNX-355這一個單株抗體藥,而未考慮生產其它生物蛋白質藥,以及該提案對於TNX-355未來市場的預估似乎過於樂觀。9月,國發基金會議原則支持南華投資案。
2006年11月,Genentech公司完成談判,對外宣布將併購Tanox公司,Tanox答應將TNX-355的開發及行銷權轉讓Genentech公司。國發基金希望南華生技可以與Genentech公司合作,以避免影響南華案的進行。為了爭取國發基金的投資,南華生技函覆國發基金,說明有數名Tanox公司成員願意離職加入南華,對建廠所需的專業人員有極大幫助,並承諾利用Genentech與Tanox合併後,與Genentech內人員的關係,爭取更多藥品在臺灣代工生產。
2007年3月,國發基金審議委員會以10票對8票,否決南華生技投資計劃。
宇昌投資案 編輯
參見:中裕新藥 § 歷史
首次談判 編輯
2006年1月,美國Genentech公司,預備收購Tanox公司,4月開始洽談併購事宜。Genentech公司希望經由收購取得Tanox公司氣喘用藥的專利,但認為愛滋病用藥TNX-355研發成本過高,進展太慢,決定在收購後將它出售。
2006年10月,翁啟惠成為中研院院長。至美國參觀Genentech公司後,他提出構想,希望讓台灣的生物科技產業,趕上世界。經與生物科技界權威,包括院士陳良博、羅氏藥廠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等人交換意見,認為應該要成立一家具指標性公司,循台積電模式,由國家投資扶植,以建立生物科技的產業鏈。楊育民告知翁啟惠,基因泰克公司準備出售 TNX-355專利。翁啟惠、何大一、陳良博評估後,認為這是取得TNX-355專利授權的好機會。何大一認為,在取得專利授權後,有可能利用TNX-355進一步研發出愛滋病疫苗。雖然研發不保證能成功,但是這將有助於台灣生物科技產業的進步,仍值得一試。
2007年2月,陳良博、楊育民等人計畫成立一間新公司,英文名為「TaiMed」,希望取得 TNX-355專利授權。國科會主委陳建仁與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向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提出方案,建議以國家發展基金進行投資,資助其建立。在方案中提到由翁啟惠代表行政院與Genentech生技公司洽談合作事宜,並提出三個合作條件:1. 新公司設在台灣,2. 臨床實驗在台灣及美國同步進行,3. 未來大量生產之工廠在台灣。若Genentech同意此條件,則我方同意:1. 開發基金2000萬美元範圍內參與投資新公司,2. Genentech可以得到技術股(10%範圍內由翁院長談判),3. 未來之生產工廠開發基金在30%範圍內參與投資[12]。初步談判結果由何美玥以公文向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蔡英文報告,內容提到Genentech公司開出的價格超出翁院長估算甚多,尚須研究如何提出對案。當時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曾負責協調經建會與經濟部,協助宇昌生技的成立。蔡英文說服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由王金平領銜提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以補足法源。
3月底,行政院為募集TaiMed資金,向台灣創投業者召開公開說明會[13]。但此舉引起Genentech公司不悅,認為台灣違反協議,洩露談判進度。同時間,另一間美國公司,也希望爭取Genentech公司的專利,開出很高價格[來源請求]。TaiMed公司原始股東,認為授權金太高,也找不到其他投資者加入,中止談判,計畫暫停。
5月21日,蔡英文卸任行政院副院長。
成立宇昌 編輯
2007年8月,Genentech公司與Tanox公司合併完成[13]。楊育民認為這是爭取專利權談判的好機會,陳良博等人重新召集團隊,重啟談判。因為生物科技業,投入研發成本很高,募資困難。陳良博與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李遠哲等人,邀請民進黨籍、時任扁政府時期國策顧問的蔡英文擔任公司董事長,負責整合投資人及負責國際授權談判,希望以她的聲望與人脈,讓公司募款能順利完成。經楊育民邀請,至美國參訪生技公司,了解生物科技業現況後,蔡英文答應協助。楊育民與陳良博等人,計劃成立兩間母子公司,分別為台懋生技(TaiMed Inc,TMI)與宇昌生技(TaiMed Biologics,TMB),由台懋負責控股,尋找投資機會與資金,宇昌生技負責新藥的研發與生產。但原定投資者認為投資風險過高,在此時收手,資金產生缺口。蔡英文則認為此案為好的投資機會,因此決定以自家的資金6000萬元新臺幣,經由上智創投公司與統一國際創投公司[14]成立台懋生技,投入宇昌。
但由於《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中對於奬勵投資公司性質有所規定,蔡英文再度集資台幣7200萬元新臺幣[15]做為資本,又成立另一家名為「台懋創投」的公司,投資宇昌生技[16],並以此再次向國發基金申請投資,國發基金承諾投資8.75億元。此次增資的7200萬元新臺幣,同樣也包括蔡英文家族、上智創投、統一國際等提供的資金。
2008年3月,民進黨於總統大選敗選,國民黨上台後,國家發展基金承諾投入的資金並沒有到位,原先承諾的3千萬美金,包括開發基金批准的1千2佰萬美金都未投入宇昌。其他民間資金包括統一國際等資金,也因政治壓力不敢投入。國家發展基金只撥款約台幣2.64億,但是原先承諾投資「台懋生技創投」的8.75億元,因台懋生技創投當時並沒有實際成立而沒有撥款,其他股東的資金也隨之減少,資金因而短缺了一千萬美元[17]。後來由潤泰集團主席尹衍樑參與投資,補足了資金缺口,宇昌生技資本額才達到了3千萬美元(約台幣9.9億元),勉強符合和Genentech公司授權協議書上的最低資本額的規定,讓公司得以繼續經營。
2008年5月18日,蔡英文成為民進黨主席,為淡化公司的政治色彩以及旋轉門爭議有所切割,請辭董事長。其家族的潔生投資公司,將股票出售,退出經營。尹衍樑取得台懋生技公司的經營權與所有股權。尹衍樑以不熟悉生技公司為由,邀請路孔明入股,將台懋生技公司改名為「合一生技創投」。宇昌生技公司也改名為中裕新藥。
2010年,中裕新藥再度增資,開發基金決定再次參與。同年6月,中裕新藥登上興櫃,交易價格可達35元。 根據證交所公開股市觀測站的財報資料顯示 中裕新藥(4147)宇昌生技 EPS 2009年 -2.2元,2010年-1.34元,2011年-1.06元,2012年-1.07元,2013年-1.3元,2014年-1.32元,2015年-2.16元,2016年-1.14元,8年間帳面總共虧損21.55億元
roob wrote:
東洋還有400張4162...(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