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間LKK wrote:
我有點理解樓主談的內容
台北市房價是偏高了--但這終究要回歸自然的供需法則
雖然目前的高房價是建立在台灣40~50年來辛勤的工作儲蓄上
但由於薪資成長緩慢,人口老人化,新生兒減少人口紅利減少
房價長期而言,只會降低無法升高
但房子有不可替代性,優良地點還是只漲不跌。
現行貨幣制度已不是1933年前的金本位制度了,因此央行可以隨心所欲控制貨幣發行量
目前盛行QE政策,就是要通膨,使債務減輕,因此實體資產就會漲價
等QE效應過後,很多資產都將回歸基本面--例如股票,債券,房地產,黃金等
但要如何結束QE,我想這才是大問題,德意志銀行的大窟窿,可能比2007~2008年金融海嘯還厲害呢!
目前美元是債務貨幣本位邏輯上,不能結束QE 否則長期利率會升高 讓美國破產
也不能還光所有債務,因為錢會消失,美國國債19兆美元 美元M2只有13兆 還光國債會導致貨幣消失
貨幣消失也就以通貨緊縮的方式崩潰,不管有沒有赤字,要不要還債,增稅還是加稅 兩種方式都會崩潰
,重點在於債務貨幣體系,邏輯的二律背反和矛盾性
你要減稅,那麼國債赤字增加 國債殖利率增加 一樣會造成美元升值出口赤字+國債赤字
還債不可能超過100%的財政收入
如果配合QE+降利率+發國債赤字+減稅 那就變惡性通膨
你要加稅來還債那就是通縮內爆,因為債務永遠比貨幣更多
整個債務貨幣體系會發生內爆而通縮崩潰
只降利率其他東西都不動 那麼就是所有紙資產搞成負利率,最後泡沫化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