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浩鼎說不清的3科學疑問

公司沒真的倒之前,每個人出來至少也都要裝個樣子,信心喊話一下的啊!

這麼看好的話,趁現在槓桿開到底 all-in 不就好了?實際行動支持一下吧!

INNOCE wrote:
幾千張空單是誰下的?
這個問題比賣出10張嚴重多了
為什麼這個問題完全被翁啟惠的新聞蓋住了
背後真相為何??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真相是台灣最稀有的東西
扯那麼多腦補幹嘛?還陰謀論?

姑且不論尹衍樑這個人如何,他這次說的話很對,管股價波動幹嘛?為何要砸錢護盤?公司就應該專注本業,藥證拿到的話,其他人連屁都不敢放的。

不過終於破紀錄看到一間,從頭到現在都零營收的公司,台灣真有本錢能把產業重心建築在這種賭博產業上嗎?還是做個夢就能飽了呢?每個研究報告都嘛吹的跟什麼似的,最後實際運用的是有幾個?反正成不成功有什麼差別,過程中有管道的人早已賺飽。
其實一堆藥 機制不明瞭
結果明顯
還是給通過的
frankhc wrote:
C大一人力戰各方指控...(恕刪)


C大消失之後,又來了個f大

頗有c大接班人態勢
到底是生技詐騙集團利用國人對生技的無知來炒股獲利
或是惡意併購集團聯合禿鷹主導的"門口的野蠻人"劇碼

繼續看下去便知分曉...
嚴格來說,我只是路人甲一枚,但縱觀相關討論串,我認為C大援引的資料足以說明多數質疑。

就疫苗療效來看,多數人質疑醣分子無法引發足夠強度抗體,而浩鼎(C大引用資料和浩鼎對外說明如出一徹)說明是添加佐劑後能產生效果,翁院長的一鍋式反應,則讓商業化量產變的可行。老實說,我是門外漢,對這些說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我沒看到有高手可以在學理上駁倒這個說法,否則該可讓C大直接閉嘴,浩鼎也可以直接打包解散。

日前浩鼎解盲記者會中,張念慈和其它高層對臨床實驗結果展現超乎預期樂觀。一種可能是醣分子確實效果有限,實驗結果證實不佳,但公司上下仍聯同翁院長對外合演一場騙局,將醜媳婦延至六月(ASCO發表)見公婆。若此事為真,這將是台灣史上最大詐騙行為,這些人勢必在發表前出清持股,也許會議後滯美不歸。而另一可能則是資料如浩鼎所說-超乎預期的好,若然如此,不就是C大所說的重大突破嗎?哪種可能性高,大家可自行判斷。

我回應這篇討論,其實動機和浩鼎無關,主要原因在於翁院長。許久前看過幾篇翁院長的訪問,感覺他就是無比熱衷科學研究的學者(轉貼連結供參考:http://sa.ylib.com/MagCont.aspx?PageIdx=1&Unit=featurearticles&Cate=&id=2439&year=),以他的學經歷、埋首研究的熱情和三十多年累積的一身本領,實無理由要用不入流手段獲取非法金錢利益,列貪污被告必是不可承受之重。如同我先前回文所寫,在有明確事證之前,我傾向相信翁院長,部份媒體或網友在現階段就把他說成大奸大惡,進行人格謀殺式的評論,我深感不以為然。

ak479527 wrote:
C大消失之後,又來...(恕刪)

cyril74 wrote:
早就已經提過了不知...(恕刪)


呵呵,果然又是拿動畫跟文宣出來,

frankhc wrote:
就疫苗療效來看,多數人質疑醣分子無法引發足夠強度抗體,而浩鼎(C大引用資料和浩鼎對外說明如出一徹)說明是添加佐劑後能產生效果,翁院長的一鍋式反應,則讓商業化量產變的可行。老實說,我是門外漢,對這些說法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我沒看到有高手可以在學理上駁倒這個說法,否則該可讓C大直接閉嘴,浩鼎也可以直接打包解散。


C大我就不提了,一直要打牆硬戰,真是無言了

針對F大的疑問,個人以經驗說明一下~
打醣類產生抗體這點並沒有那麼大的疑問,鑑定ABO血型的試劑就是認RBC表面上的A,B,H-Ag,那些都是多醣唄,但看到抗體就拜神......,其實沒那麼特別阿,相信不會有人說ABO的試劑有療效~是吧~呵呵

1.所以boost醣類是有機會產生抗體的,不管有沒有carry protein跟佐劑,但根本上會產生幾個問題:
a.產生的抗體有沒有殺癌細胞的能力,舉例來說:一般人體檢不是會驗B肝嗎, 驗的也是體內有無B肝病毒各種subunit抗體,但有驗到抗體只是代表該人有感染過HBV,這些抗體並無法殺死B肝病毒~~
b.用了KLH-Globo-H這樣conformation做boost,直接面對的幾個問題: 主要因為醣類遠遠小於KLH (幾百D vs >300KD)
b-1) Goblo-H/KLH conjugation ratio 要到多少以上才可以trigger anti-Globo-H而不是anti-KLH or anti-KLH-Globo-H interaction production
b-2)focus IgM/IgG switch 其實沒有很重要,重要的是假設真的有產生anti-Globo-H, 那它真的是有Therapeutic effect而不是像b肝的anti-HBs那種"只是一個抗體"嗎?
b-3)即使真的有therapeutic effect,half-time夠久嗎?會不會有anti-(anti-Globo-H) production?
b-4) model animal是用啥做?在動物上有產anti-Globo H, 不代表在人體上就會有產,也不代表在人體上會有後續immune response.

以上每一點都至少要1-2年以上才能驗證,再者,應該說在學理上不是沒疑問,要能商業化...其實我也蠻好奇他們在max production時候globo-H的purity跟KLH/Glob-H conjugation的QC部份,畢竟小量跟大量生產的差別並不只是把鍋子變大就可以了,而是有很多疑問需要實際驗證才知道,說穿了就是結果論
在這領域做醣類的人太少了,光是能做到cell-free production就是一個重大發明了,這成就確實是無庸置疑,但後續應用跟實際效果還是有待驗證~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