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機場捷運昨(2)日通車,為基泰(2538)興建中北市忠孝西路「基泰忠孝」商業大樓,帶來增值想像空間,吸引買單敲進,盤中一度上漲逾8%,最高11.55元,終場漲0.55元以11.2元收紅。應該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過我真的要感謝這篇 雖然還沒賣掉啦 還沒蓋好,而且西區門戶計畫若成功,其實那地段真得滿好的。
虎貓 wrote:厲害厲害並不是上個月加碼利害,而是從20元跌下來,還能無動於衷,我中間停損了3次,大概研究的夠深吧,難怪暴跌還能忍住 回到第一頁,樓主PO這篇已經是2年前了,我則是8年前就買了,我也不是一直放著不動,高的時候會賣一些,低的時候會買一些,基本面沒太大改變的情況下,就是這樣操作。跌下來這2年我都沒加碼,因為市場不好啊,今年大概也不好,不過股價通常會走在基本面前面,總不可能明年忠孝案完工,股價才一下子漲一大段吧,另一檔信義房屋就是這樣,股價緩步的從20幾塊漲到30幾塊,反應的就是上海案的完工(明年?),基泰在不理性的殺破9塊後,籌碼終於洗清,我在賣掉另一檔投機標的後,也就順勢在上個月加碼一些。暴跌還能忍住,主要的原因是持股比重,所以分散投資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基本面並無太大改變。建設公司是要有房子賣才有營收,不過蓋房子要先有地,然後還要花幾年蓋出房子,最後賣出才有營收,然後才有EPS。那沒有房子賣的時候呢?公司的營運是要成本的,幸好建設公司的營運成本並不高,這個跟製造業是很大的不同,壞年冬時,維持不虧損就不錯了,景氣好時就會賺回來,有點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味道,所以我看建設公司,會先看公司的資產品質,用本益比來估價的話,容易失真,因為今年的房子賣完就沒了,明年不知道還有沒有房子賣。另外一點是,經營團隊的能力,據我的觀察,基泰一直想要往資產管理這條路走,因為蓋房子是個看"地"吃飯的行業,他想要創造一些有穩定現金流的來源,所以他很多年前就弄出酒店式公寓了,再來是基隆的墓園,雖然沒有完成,但真的是很有創意,去年還有看到新聞說基泰手上的那塊地上權,也想搞出一些名堂,而現在的忠孝案更是一個超大案子,我想基泰會有一些創新的做法出來(賣一些收回部分資金,其它留著自己營運之類的)。
今年可能有機會配息基泰建設董事會決議召開106年股東常會相關事宜承認事項:(1) 本公司105年度決算表冊。(2) 本公司105年度盈餘分配案。6.召集事由三、討論事項:(1) 本公司擬以資本公積發放現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