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172189 wrote:
台灣可以跟韓國一搏? 你應該是外行人吧!
(我有不少同學待過這兩個產業!)
面板跟對岸合作的話,還有機會一搏!
DRAM就算了吧!
「我有不少同學待過這兩個產業」,可見你根本不是業界的。
不是業界的也沒關係,
但你對當時的時空背景和產業情勢的理解錯得離譜,
有沒有機會一博,不是我說了算。
新聞連結都貼給你了,沒看嗎?
更何況你已完全偏離主題,
典型的「沒內才還怪工具不好」。
照你的說法,
面板無法和對岸合作和DRAM產業的衰敗,
難道現在的政府不用負責嗎?
han172189 wrote:
廢話!不然合資要做什麼?
你有本事透過其他方式吃大陸市場,我一定支持!
世界各大汽車廠幾乎都在大陸合資設廠,你當這些車廠都是笨蛋?
你錯了,這不是廢話。
既然都知道對方的意圖,
你這麼聰明還是自願把技術奉送給中國?
到中國的外資當然不是笨蛋,
所以關鍵的技術是絕不可能流入中國的。
汽車產業可以這樣搞,
不代表其他產業可以。
合資企業不但只是為了利潤進入中國而合資,
也是為了分散投資風險和快速融入當地市場。
最後合資而得不償失的例子所在多有,
難道你認為那些曾與中國合資、
但最後被迫離開中國的廠商都是笨蛋?
「菜蟲吃菜、菜腳死」
與中方合資進軍中國市場並非不可行,
但若如閣下覺得唯有合資才能賺中國財的想法,
未免太過單純。
隨著中國的開放和投資環境的改善,
外商在中國的獨資企業數量早就超過合資企業,
原因不外乎(1) 企業全球化 (2) 利益最大化 (3) 外商掌握關鍵技術,
而台灣的半導體和面板產業原本就是以輸出關鍵零組件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
面板是因為競爭力不夠了才會有和中國合資的議題出現,
所以你談面板合資進入中國市場、根本就沒有切中問題的核心。
面對中國的競爭,
這時候就不就是政府應該規畫出整體產業戰略的時候嗎?
當時政府做了什麼有助於產業發展的計畫?
沉默的企鹅 wrote:
都很喜歡把功過歸在政...(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