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中國IC設計業壯大威脅台廠 + 大陸IC設計討論


a853091 wrote:
如果是這樣的話,小弟會相當看好半導體通路商,而非台灣ic設計廠..(恕刪)


通路就系統商跟運營商啊. 中華酷龍米. 台廠很難成氣候

chliusis wrote:
中國大陸6000億的...(恕刪)


狠砸千億 中國扶植「陸版台積電」
天下雜誌 – 2014年8月19日 下午3:16

文/王曉玟 攝影/劉國泰

6月底,中國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難得同步發布新聞,宣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已由國務院正式批准實施。《推進綱要》內指出,國家將成立1200億人民幣(約5900億台幣)的投資基金,扶持中國半導體產業。

下一個剿滅對象:聯發科

8月中,中國更對蘋果iPhone供應商豪威(OmniVision)發出公開收購要約,直接瞄準台灣半導體的上游客戶群,壯大自己下游晶圓代工與封測業的戰力。

業界甚至揣測,中國大陸發改委最近認定,全球IC設計龍頭高通遭反壟斷之後,「下一個被點名要剿滅的對象,就是聯發科,」一位台灣業界專家私底下透露。

蕞爾小島台灣,30年之內,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強國,僅次美國。更培育出全球晶圓代工冠軍台積電、全球第二大IC設計企業聯發科技。為什麼中國大陸一個剛出爐的產業政策,就讓台灣逾兩兆台幣產值的半導體業,如臨大敵?

有形之手 結合無形之手

首先,這是力道最強的產業政策。

「這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對國家有戰略意義的行業,但我們很長時間每年的投入,只夠修2公里的地鐵,」中國《新世紀》週刊報導。而《推進綱要》將成立的1200億人民幣投資基金,足足可以蓋4座28奈米製程晶圓廠。金額創下史上新高。

其次,和過去的鼓勵政策不同,中國政府這次自己擔綱主角。

「過去是鼓勵政策,政府是旁觀者,企業是主角。你要不要接受這鼓勵政策,是企業做決定。《推進綱要》是政府要帶頭做這件事,責任主體是政府,」參與《推進綱要》起草工作的北京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告訴《天下》。

「這一千兩百億人民幣是『投資基金』,不是『發展基金』,」魏少軍強調。他解釋,過去鼓勵政策不涉及股權,但現在以投資基金運作,就會擁有與投資金額相對的企業股權,並要求投資報酬率,用股權結構進一步改變企業結構、產業結構。

終結「空芯現象」

中國雖然早在10年前就躍居全球IC消費最大國,但中國半導體發展仍處處受制於人。根據市調機構IC Insights預估,2017年中國半導體市場將有7成至8成,仍仰賴進口。讓中國政府頭疼的是,前年,中國進口了2322億美元的IC。這金額,比中國購買石油的外匯還要高。

「對於具備戰略和軍事意義的高端集成電路,花再大的價錢也買不來,」《新世紀》週刊報導,這是中國的「空芯現象」,只能被國際巨頭牽著鼻子走。

台灣的隱形優勢

面對中國崛起,失去了員工分紅配股、號召年輕人魅力的台灣半導體業,無法再單憑創業精神、技術領先求勝。

「產業起不起得來,跟政策比較無關,還是要看企業自己強不強,」曾任台積電行銷副總、到深圳創業的胡正大,感觸很深。他眼見中國政策大力扶植太陽能、LED產業,卻造就全球產能過剩的泡沫。

曾經支撐起台灣半導體一片天的大學教育、工程師人才、企業的誠信文化、國家的智慧財產權制度,這些隱形優勢,不僅是美國目前遙遙領先的箇中原因,更是台灣和中國一爭高下的關鍵…(完整報導,請見《天下雜誌》554期)

大陸就是這樣
一眛要做大
眨錢不手軟
最後搞出了LED 太陽能兩個泡泡
大陸這樣搞下去
台廠真的要小心囉
半導體真的會變紅海市場

chliusis wrote:
狠砸千億 中國扶植「...(恕刪)


那各位認為台灣的IC設計業前景是偏好還是壞?
會往哪邊發展? 5G?

要不然台灣還有哪些領域可以競爭?
全世界都是因為大陸崛起,而搞出一連串的大泡泡.

聯發科撐不住,開始向中國低頭了。

聯發科手機晶片 下單陸商華力微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
2014.12.16 04:42 am

聯發科與大陸晶圓代工廠華力微電子昨(15)日共同宣布,雙方將在28奈米製程展開合作。聯發科強調,下單華力微是基於分散代工與兩岸合作原則,與既有代工夥伴台積電的緊密合作關係維持不變。

目前28奈米製程仍為聯發科的手機晶片主力製程,過去先主要下單給台積電,再分散至聯電、格羅方德(GF)等代工廠。這次華力微拿下28奈米手機晶片訂單,代表已順利成為聯發科的重要代工廠之一,與晶圓雙雄等大廠分食代工訂單。

根據聯發科與華力微雙方協議,華力微將與聯發科在28奈米製程技術和晶圓製造服務方面緊密合作,聯發科部分手機晶片將交由華力微代工。華力微表示,在28奈米製程合作前,已為聯發科的手機晶片、無線及連接IC等產品提供不同製程技術的支援。

聯發科強調,該公司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無晶圓廠,晶片量大,目前除了英特爾和三星外,聯發科與全球主要晶圓代工廠都有合作,亦早與華力微存在合作關係。

聯發科撐不住後第二天,台積電也向中國低頭了。

張忠謀:台積電28奈米擴產 擬部分登陸

【經濟日報╱記者尹慧中╱即時報導】
2014.12.16 11:06 pm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今天表示,台積電面對市場競爭,一定是在遵守政府法規規範下,評估28奈米擴產的部分產能登陸,想法醞釀中,但相關細節尚未確定。

張忠謀今天在工研院院士會議後受訪說,台積電在大陸的產能現在仍是很小的比重,主要生產基地「絕對還是在台灣」。至於N-2(28奈米)在大陸投資的想法存在,但尚未成熟。台積電是一直持續擴充、擴充的一小部分就在大陸,這是很小的一部分,不會超過10%。

張忠謀也說,中國市場成長飛快,台積電從十年前在當地生意幾乎是0、做到現在比日本生意還大,與台積電在歐洲生意在相當差不多的水準,在高成長力發展幾年內預期將超過歐洲的表現,中國大陸的客戶主要需求在28奈米,也是未來5-8年的趨勢。

針對中國大陸市場發展,張忠謀指出,中國政府以當地市場為壓力測試點,透過政策「蘿蔔與大棒」並重,要求不在當地生產不能販售,並搭配政策上的投資優惠,對三星、英特爾也是如此。個別公司採取不同策略因應,三星已在西安建置記憶體產能。

張忠謀說,台積電不做記憶體,但三星在記憶體已是霸王,且是霸道,不是施振榮(宏碁創辦人)所提的王道,評估三星下一步可能就是擴建邏輯產能,台積電是謹慎因應。

台積電、聯電員工,現在都要挫著等了。

聯電赴廈門投資 台聯:恐技術外流

2014-10-30 11:49
〔記者周思宇/台北報導〕聯電日前宣布將在廈門參股投資12吋廠,尚待業者向經濟部投審會送件審查。台聯黨團今天大表反對,指聯電靠人民納稅錢、政府大力扶植而起,若草率「西進」,製程專利遭中方模仿、學習,恐喪失我晶圓代工優勢,呼籲投審會否決該投資案。

台聯立委葉津鈴及台聯政策會主委許忠信今天舉行記者會表示,半導體產業(包括晶圓代工)由我政府數十年扶植發展,屬全民共同財產,應審慎維護其製程專利。
許忠信指出,參訪半導體大廠前,各式錄影、音器材都必須先行寄存,顯示製程專利涉及營業秘密,也容易被模仿、竊取。若與廈門參股合資,相關技術(know-how)必定外流。

此外,許忠信並說,廈門無IC設計與光罩等半導體產業進駐,無法形成「外部規模經濟(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缺乏便宜穩定的物料供應、人力資源及知識外溢等好處,屆時聯電赴廈門投資,恐投資失利。

根據投審會公布「在大陸地區投資晶圓鑄造廠積體電路設計積體電路封裝積體電路測試與液晶顯示器面板廠關鍵技術審查及監督作業要點」,晶圓廠赴中新設廠限8吋,且最多只能設三座廠,但參股及併購卻不限尺寸,只要製程落後該公司在台最先進製程一個世代即可。

對此,許忠信抨擊該要點邏輯錯置;他解釋,台灣赴中新設廠限8吋,但與中方「參股合資」卻可以投資超過8吋,僅製程落後一個世代即可,痛批投審會開大門讓我方技術外流,籲重修規範。

投審會也規定聯電在台必須有等同赴中的相對投資,同時需支付台灣母公司使用技術之報酬或權利金。不過,葉津鈴批評,智慧財產權的報酬與權利金易作價,不甚客觀,恐損及台灣總公司的權益。

聯電董事會9日通過與大陸廈門市人民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簽訂參股協議書,聯電集團將透過參股方式,於廈門新建的半導體12吋晶圓廠。

聯電12吋晶圓廠 登陸廈門
2014年10月10日 04:10
邱琮皓/台北報導

晶圓代工廠聯電(2303)亞洲布局再出招,昨宣布將與中國廈門市人民政府及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合資,從2015年起5年內砸13.5億美元(約412.4億台幣),在廈門投資12吋晶圓廠,這也將是台灣首座登陸的12吋晶圓廠,預計在2016年開始量產。

聯電公布9月營收,由於晶圓代工業績成長、太陽能新事業業績持續上揚,單月合併營收達122.56億元,月增7.36%,寫下今年單月業績次高成績,總計第3季合併營收352.13億元,小幅季減1.82%。

聯電動作頻頻,先是8月宣布入股日本富士通半導體(Fujitsu Semiconductor)的新成立子公司,結合日本三重縣桑名市的12吋晶圓廠與聯電的40奈米先進技術。這次與中國廈門市合作,讓聯電在台灣、新加坡、日本的12吋晶圓廠之外,再添一座12吋晶圓廠的產能。

聯電執行長顏博文指出,中國半導體內需市場規模已達世界第一,但現階段自製比重仍低,半導體產品實際進口總額高於石油,金額相當龐大。在中國政府持續關注半導體產業的趨勢下,近期不斷提出許多政策,期望能加速提高內部設計與製造晶片的比例,多管齊下扶植半導體產業。

顏博文說:「我們相信,參與快速成長中國內需市場的最佳方式,就是以其境內半導體製造廠爭取全球IC設計業的業務。」聯電希望透過這次參股計畫,提供客戶在中國製造晶片的選擇,同時貼近市場,以滿足更多大陸在地IC設計業者的需求。

他進一步解釋,廈門是中國五個計畫單列市之一,因為環境優良,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及技術人才供應,與台灣間的交通便捷,利於管理及工程人力支援,是一個設立晶圓廠的理想地點。

聯電目前持有蘇州和艦科技86.88%股權,主要提供中國大陸及亞太地區客戶8吋晶圓專工服務。未來參股的公司將建置12吋晶圓廠,先期將提供55奈米及40奈米的晶圓專工服務,規畫的最大月產能為5萬片12吋晶圓,估計未來總投資金額可達美金62億元(約1894億台幣)。

chliusis wrote:
台積電、聯電員工,現...(恕刪)



中資想入股IC
國家應定標準審查

施俊吉認為,不論台積電(2330)到中國設廠或聯發科(2454)想引進中資,都是策略性考量,而不是輕輕鬆鬆想把控制權交給別人;但很多人擔心中資,這個擔心是有道理的,所以應該訂出一個適當的標準,而這個標準隨著國內經濟情勢愈來愈穩定、加入的世界組織愈來愈多,可以有一些適當的開放。


專訪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施俊吉昨接受本報專訪,對於中資擬入股我國IC設計產業,他表示,蔡總統講出「國家隊」,就是代表政府願意用國家的


but 剛有消息
有家好像要賣

等幾天看新聞會不會說

不知道真假

.




知識 的群聚比 硬體設備 的群聚 更重要

去看看對岸有關晶片的論壇
還有世界各大晶片廠在對岸的經營

台灣,已經失去它的優勢了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