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af wrote:
半路殺出陳咬金,你講了一堆Windows logo認證的程序,請問你這個自稱專業人士,Windows logo"自我驗證",並把BSOD issue"回報"給MS 和 call Device廠商來處理的工作,宏碁在台灣找不到這種人才做這種測試流程嗎,非得把企業總部設在義大利,重用外國工程師,去台灣化,才能做到你所謂的driver驗證的軟硬結合嗎?
BSOD的問題不是靠品牌廠自己解,品牌廠主要是做"問題回報"的工作,再由MS去解決問題,品牌廠(代工廠)則是做協助驗證 MS或driver solution結果是否正常 ,這也要將企業總部移到國外,回報才能順利嗎?
(恕刪)
我的內文完全沒有提到去台灣化, 或是把企業總部移到國外,
單純只是針對
"PC/NB的作業系統就是標準的 Windows7/8 ,CPU就是 intel/AMD, 軟硬結合說的好聽, 不就是拿授權來安裝軟體."
這句話就事論事而已...
生平進退如飆風 一睨人才天下空
獨向蒼天橫冷劍 何必生吾慚英雄
品牌廠要求代工廠備料時,則事先合約談好,萬一砍單,品牌廠仍得對零件庫存買單,例如機殼這類零件是沒辦法退還給上游再轉賣的. 若DRAM 的備料,一旦跌價, 庫房裡存貨跌價損失都會要求品牌廠負責吸收.
宏基集團當年的第一順位接班人,其實是現在緯創集團的林憲銘董事長...當時,大手筆浮濫投資網路事業,網路泡沫後,損失慘重,美國的AAC分公司,為了衝業蹟拿獎金,大量塞貨給通路,造成業績假象,最後盤點時,才發現庫存損失嚴重. 林被董事會逼宮要求下台負責,讓位給當時小有成績的業務專長的宏科董事長王振堂,acer從此只重業務和採購,看輕RD的角色.
林憲銘轉戰集團旗下的代工廠緯創,剛開始也是不順利,一上市股價約$32,還誇口要大漲,結果不出半年,突然提列幾十億的菲律賓廠和建碁的損失.股價跌到只剩10幾塊. 但同時搶得Xbox代工定單,從此利空出盡,股價和業績成長,股價又從谷底漲到~$70.
林憲銘經歷過幾次大起大落,終於知道微利化的產業,地上每一塊錢都要彎要去撿...宏基或許也可以考慮找當年因罪被放逐的林憲銘回鍋當董事長,林憲銘臥冰嘗膽,磨劍10年,說不定也有準備要回來上演王子復仇記. 它代工廠的人馬多年來和各大品牌廠交手合作過,應當了解市場各各競爭者的優劣之處.
不過這樣對緯創就慘了, 慘的不是因為少了幾個官,慘的是緯創多年刻意和宏基保持距離,其它國際品牌才願意把訂單和技術轉移給緯創,讓緯創學到很多規範,現在大頭若真跳槽acer,誓必讓其它品牌廠擔心,緯創會暗助acer,馬上封殺緯創的訂單. 說不定緯創和林董要先演場戲,先找個理由開除林董,營造出林董是被迫不得已才轉戰acer的,減少外界疑慮.
Pandion wrote:
台灣的菁英人才庫不足是事實, 從20年前開始這洞就漸漸擴大, 教改之後, 供給不足; 分紅費用化後, 海歸停滯, 人才出走, 所以很多企業走到一個規模就走不下去, 最後人才集中供養少數幾家公司. 政治紛擾,政策反覆, 大規模投資幾乎絕跡, 人口政策封閉, 在薪資有差距的時候, 限制外來人才進入, 直到薪資已經幾乎沒有差距, 就算開放也沒人想來(何況也還沒開放), 這個島走到這個地步,並不意外。
個人最厭惡者, "本土化", "地區化", "去中國化", 用"台灣"這個地區性名稱自我窄化, 矮化..簡而言之--"去格局化", "夜郎化".
這是個慢性,沒有藥救的毒藥,這不只是Acer一個"點"的問題, 是個整體"面"的問題, 大家自求多福吧.

這已經深入到成為體制了
別人錯了,不等於你就對了。
夜店八月 wrote:
轉型所需的人才 就是錢啦~簡單來說就是這樣
他入主聯想和在台灣宏碁做的模式都是一樣 我能斷言在三至五年後 聯想必定產生像宏碁一樣的問題
沒有創造出新的價值 只賣老陳的硬體及靠低價產品 試問聯想要如何走出困局
為何美國總是走在前頭呢? 從美國電腦大廠的一些動作就看的出來
再談談華為
試問這家公司如果沒有國家在背後燒錢及無償的技術轉移 他有可能打下一遍江山嗎?
為何他不上市 因為一上市就會見光死
資金來源 技術來源 ,,,,
華為是不正常的公司 相對的別看他現在如此 商業市場里有個必定的價格機制存在
而他打破了許多的價格機制 這也代表他往後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扭轉此機制
公司最大的目地是在於賺錢 而不是靠低價打市占后就覺得可以賺錢 就算可以賺錢也撐不了多久的
美國之所以強大 創造力好 是他們有個正向的商業模式
而反觀亞洲 台灣 中國 東南亞 都是走價格競爭 賺的錢 根本捨不得投入研發 負向的商業模式 ...(恕刪)
請多了解再發言。
聯想會不會產生問題請不要過早的往下斷言,再請問現在美國的電腦大廠哪個走在前面了,DELL退市,HP已經被聯想超越。
再說華為,有政府支持是有的,請問台積電、三星有政府的支持嗎?一樣的道理。技術來源?請問你認為華為的技術是從哪來的?4G核心技術專利前幾名這個能偷過來?不了解就不要亂說,顯得無知。
在2012年,華為實現銷售收入22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實現凈利潤1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3%。在華為2012年全年的銷售收入中,66%的收入來自於海外市場。
華為公司累計研發投入已達到1200億元,其中2012年投入300億元用於研發,占收入的13%以上。預計LTE、雲計算、智能終端將是該公司未來持續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據了解,全球TOP50中的37個運營商選擇了華為作為LTE合作夥伴,目前,華為已獲得了超過130個LTE商用網路。
現在consumer這塊餅基本上完全被ipad打趴, Acer/Asus 甚至HP/Dell其實都苦不堪言....
反而是商用市場獲利穩定,需求也穩定..當然這塊市場的操作與售後服務複雜度高很多...但沒有攻進這塊,第一名永遠不可能. 聯想的我覺得就是花錢亂槍打鳥,開發各種不同產品測試市場,另一方面也慢慢展現自己產品上的開拓性跟創意,即使不是每個都叫好叫座, 但形象已經慢慢提升.
宏碁施振榮及他的子弟兵我覺得都該退居幕後了...
這幾家有血緣關係的企業不管Acer 明碁友達 緯創,雖然號稱都是專業經理人制,但很明顯最後都變成決策小圈圈,近親繁殖,思考邏輯都一致, 也很少有外來的人能進入決策圈.
蘭奇能夠在Acer當總經理是檯面上唯一特例.
台灣的大企業接下來似乎都面臨接班問題!
所謂利潤,不是光看單價與單位固定/變動成本,HUB倉這種把市場玩爛的採購策略,台商將之發揚光大,遍地開花。
--------------------------------------
入庫 > 領用:90天~~~補充一下,這個90天是很有良心的,180備料期也很正常啊~
領用 > 開票:30天
開票 > 付款:180天
--------------------------------------
以上合計300天。300天的利息也不少錢哦~~~
代工廠採購:怎麼? 300天嫌長啊? 林盃找別人去買。
代工廠料件業務:大爺不不不~~~~300天不長~~不長。你大爺說的都是對的,晚上媽咪都安排好了請賞個臉。
拿供應商的錢來做生意,是不是也算賺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