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台南市長賴清德:服貿衝擊台南8000億產值


凸歸台灣 wrote:
我比較想知道 8000 億產值都是些什麼東西 ....


如果印刷業是印鈔票的話…
最好台南的產業有8000億
自己想像的嗎? 要不要列清單!
開放給其他各國就沒意見 開放給大陸就跪下去
台南人 台南的產業 如果真的這麼差 那關起來也剛好
機會是相對的 統一在大陸吃香喝辣 開疆闢土 怎不拿來說
人家來 你不會也過去 一副怕死小媳婦狀! 台灣人何時這麼軟弱!
大陸大企業 自己市場都吃不完了 還理你這彈丸之地 蠅頭小利!
自己易地而處 你是大陸企業 有甚麼動力 放下自己人親土親 生意做不完 的家
跑到一個對自己不友善 工資又高 市場又小的地方去投資!

你不去中國 別人也會去中國
不讓中國來 擋得了一時 擋不了一世!
我們一年貿易順差900+E美金 哪天中國開始要求對等
要不切斷貿易 要不展開報復 你拿甚麼來應付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先幫你護貝一下我不需...(恕刪)


服務業是變成有更大的市場,彼此競爭來增進服務業能力,且可以先佔據位置(短期優勢),不論那個市場取得的服務業能力,都會一起用,且理論上可以增進經濟的活動(不光是GDP,服貿除非金融外,GDP貢獻的金額大多不大)
如果你是某派認為只要開放都不好,某種程度上我認同的(雖然我不認為台灣適合),但如果只是針對中國,那可以不必談了,沒有對世界除了中國的開放,那是不實際的
至於成功與否,當然沒有100%的,只能說機率相當大,會跟你說100%的那是騙人的,且簽了也是短期有優勢,當中國開始對其他國家也開放,那台灣除了先佔位置的優勢外,其他其實不強,尤其是對新加坡這種國家
至於不開放,了不起只不過短期不衝擊而已,不開放非常容易閉門造車,對長期絕對不利,整體活動量下降後國力更差,別人強行逼迫開放市場時更慘而已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BEIOWOLF wrote:
簡單地說服貿簽了就是...(恕刪)


服貿我是認為還好,只是對台灣這時機點來說非常可惜
等到連水電都要開放的時候,大概不是十死無生也一定九死一生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服貿怎麼說還好 政府...(恕刪)


開放沒帶來競爭那你反對什麼東西,開放不光人家進來,本國企業也要出去,人家進來的是面對競爭,走出去的難道不用面對競爭喔,不論是進來的競爭或出去面對的競爭,都可以改善本國的經營模式,提升品質
都跟你直說我是贊成開放,你一直扯政治幹嘛,反對的是藍色的?我縣市長投綠色的那算啥,再說一次我是贊同開放,綠色的提我也贊成,藍色的提出反對開放我一樣不支持,夠清楚了嗎
至於競爭,反證法說明一下開放不用面對競爭有辦法嗎?
此外我對反對開放的有些是所有開放都反對的,那種我某種程度上認同這樣的人,實際案例上的確有開放後比開放還差的,雖然比例不高,但的確有,但是我也說了,我並不認為台灣適用
如果還是要先看顏色再討論,那就不奉陪了,台灣有言論自由,你有發表意見的權力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我的觀點,不知對錯,別噴我。
服務貿易其實產值不是很大,同製造業,金融業,建築業等等其他行業不同。
比如,理髮美容業,有多少大陸人願意到台灣去開,我是很懷疑的。何況開公司要50萬美金以上,還要找台灣人合股才行,且員工有嚴格限制。
有這麼多閑錢,在大陸生活說明已經很好了。這都是老闆一族了。而這個行業,中國大陸也沒有啥大公司,多是個人開的,規模很小,也沒有啥社會影響力。社會地位也很低,普通人對這行也並無興趣。

何況台灣人口,只相當於一個上海市,中國有6百個多個城市,3000多縣城,幾萬個建制鎮,,大把的地方可以開,為何一定要跑到陌生的地方開?來去來回的路費也高不少吧,作為投資,肯定要算投資回報的,投資報酬不遠高於中國大陸,幹嗎要去呢,換位思考一下,你會去嗎?

何況現在中國東部地區城市外來人口多,人流才是錢流,台灣又是人口凈減少的地區,人口少了,生意自然就少了,再說生活水平差別並不大。
台南科學園區產值一年大概六千多億
大概是聯電 台積電與群創總合
但是台積電等早就遙遙領先大陸的對手
會影響到嗎?


我懷疑

初步是要合理化 法制化所謂的陸客一條龍

下一步就是低成本傾銷來控制市場

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現在連掏寶都支援台灣信用卡 想想看吧 錢往哪邊流
是不是該居安思危一些 ??

用心伯 wrote:
我懷疑初步是要合理化...(恕刪)


說真的我一直蠻奇怪的就是版上一直喊說中國品質很差,是不好的東西,怎另一個說法是大陸東西在台灣賣很好,這不是蠻衝突的嗎?買東西在理性時不是該同時考量品質和價格,東西太爛的話價格低應該也不買才對吧

至於一條龍那個,那大多不是陸資,一開始就是港資比較多,買台灣送香港,在香港賺不了多少當然來整合台灣,但實際的狀況要看哪些產業,台灣小吃的陸資沒得買、旅行社和交通有機會,飯店起碼我看到部分還是台資,而且還一堆在蓋,團費的消費當然有可能被分刮的部分,但像是吃的、住的、門票、禮物、……等等,大部分不是外來資本來了本土就會賣的,外資進來自己做比例不會高,那樣成本不划算,收購為主才划算

經濟的發展不是光看賺錢,提供的就業遠比獲利在經濟上有意義,光嘉義縣阿里山公路沿路提供的就業機會就新增很多,一堆喊不賺錢的,你要讓別做頂讓出來看看,台灣人做小生意的,哪幾個敢公開說有賺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Stereophotography wrote:
先幫你護貝一下我不需...(恕刪)


人快死了,你要不要用葉克膜?

服貿就是葉克膜,用了不保證能救活,但不用保證一定會死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