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都定期定額買大盤權值股 還會避險配置?

現在都講長期投資、定期定額攤平成本
或是市場長期向上,長期跟著股市大盤買,就能有不錯的績效
既然這樣 多配置其他穩健資產來分散風險的做法 有式微?

我自己還是會留意風險平衡這塊
像科技股還是會怕上下震盪太大
或一個財報表現不好股價就走低

最近看幾支一般級別跟TISA好享投的科技平衡基金
績效8%、10% 有的有20%的績效
TISA級別基金還考慮到有比一般基金更低的經理費的話
定期定額長期下來,除了一樣也能累積出一筆資產
風險可能還更低
所以還是會挑股債平衡型的科技基金配置

可能科技發達、投資訊息比較公開透明
理財商品變多,大家也更會做功課比較之後
避險資產可能真的接觸的人有變少

不過風險衡量應該還是做投資一件很重要的事吧
這幾年對風險的重視程度 你們是變多還變少?
2025-10-16 19:01 發佈
既然那麼愛講基金
那我也來推薦一個
(安聯投信)的基金
至於它的績效如何
有興趣人自己搜尋
用你眼睛親自瞧看












做投資的風險能來自
很多層面那你所指的
到底是哪方面的風險
風險有什麼好重視的
如果你有一筆錢就算
全賠掉了你也無所謂
也不至於影響到生活
剩下就徹底執行停損
這樣就可以還要怎樣
那如果都有做停損了
還慢慢的把40%賠掉
那這種人還做啥投資
那他就乾脆不要做了















大家都那麼會搞避險配置
就不會每次股災來的時候
一大堆股民們都在哀哀叫
以為都像外資那麼專業嗎
你沒看過有些人他越避險
搞到最後卻賠錢收場的嗎
沒能力人最好的避險就是
認份上班工作不要搞投資
這樣對他來說才算是避險
因做投資是件很專業的事
不是每個人端得起這飯碗
大部份人都是來摔飯碗的
hlfdstock wrote:
既然那麼愛講基金
那我也來推薦一個
(安聯投信)的基金
至於它的績效如何
有興趣人自己搜尋
用你眼睛親自瞧看

講安聯的話台灣科技 台灣智慧 台灣大壩這三支不能不提
規模大買的人多 真的自己搜搜看就知道
其他像日本股票、全球多元投資風格基金也都不錯
丹斯摩 wrote:
不過風險衡量應該還是做投資一件很重要的事吧
這幾年對風險的重視程度 你們是變多還變少?


風險衡量是重要 但要不要配置避險資產
還是看自己資金在市場裡的規模
大部分人投資的體量可能都沒大到要避險配置
除非全部身家歐印股票
不然持有現金黃金房地產
都算是分散風險了
定期定額就是分散風險,風險分散到全球買VT更好。
我自己確實是對市場風險沒那麼在意了
而且像TISA它裡面的基金本身就是專家篩選過,適合長期投資
也是因為這樣我才基富通開戶買TISA基金存退休金
我只要關注報酬情況就好
丹斯摩 wrote:
現在都講長期投資、定...(恕刪)


1.定期定額就是分散風險了,但母池部位太大的話還是要避險或是出場..不然失去逢低加碼攤平效果
2.TISA只是多了免手續費跟低管理費這些優點,其餘風險屬性與原基金一致,不會因為多了TISA或是好好退休這幾個字就會比較強~~
3.懶得自己規劃可以直接選擇平衡型基金定期定額,平衡型基金大多都是股債配置,本身就有避險功能,但報酬率絕對不會比股票型或市值型好..
4.想學版上神人極限操作的可以自己來,不過風險大增.....但刺激度100..
丹斯摩 wrote:
現在都講長期投資、定...(恕刪)


你的風險的定義?
以買股票來說,定義上買大盤就是避掉風險了。
除非你找「不是股票、或是內容物也不是股票的基金」買。

會下跌的風險我都不要! ➡ 去存定存。
定期定額遇到下跌都還會做加碼了 而且跌越多加越多
我基富通低檔智動投都設定跌10% 加碼1萬起跳
所以會需要做避險處置的人可能真的不多
在下跌時加碼可以累積更多單位數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