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無論是來自台灣政府單位或國外金融組織的統計報告,其中台灣的數據,有人相信,有人懷疑,甚至是認為是造假!
在此想做個調查,簡單設計了五個問題,請問大家是否相信報導數據的真實性?
這問題不是問你有沒有達到這個調查的平均數或中位數,而是問你相不相信這個調查統計值的正確性?
所以回答時,只要回答相信或不相信即可!
1.2025年台灣成年人平均總財富達948萬(含不動產)。
2.2025年台灣成年人總財富中位數為348萬(含不動産)。
3.2025年台灣受薪階級平均經常性薪資為4.7萬/月。
4.2025年台灣受薪階級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7萬/月。
5.2024年台灣受薪階級含奬金及加班費及年終,平均薪資為6.0萬/月。
懷疑統計,卻相信不認識網友的流言才奇怪吧?!在理財版出沒,少說有一定的資產投資,但一上來就劈哩啪啦的情緒流言,是隔壁版的嗎?
央行只是把所有銀行的金額彙整,所以懷疑的人是懷疑各家銀行浮報金額囉?現在詐騙這麼猖狂,你要有大筆金額移轉、少計或多報很難不被發現。各家銀行多報少報金額都有可能被追究。這牽涉到銀行法、金融控股公司法、洗錢防制法。懷疑平均值,我也不知道這些人有甚麼事可以相信,還是要迎合他的人生觀點才算數?
回到主題,資料連結在這,2024年還沒有,但估計也不會有人去點…
2023年家庭部門有淨金融資產119兆,成年人1,602萬人,
成人均金融淨資產744萬台幣(不含房地產),
當然2024年更多算750萬好了,
成人均不動產198萬,UBS已經很客氣的看不起台灣了。
所有存款約48兆,成人均302萬
人壽約29兆,成人均180萬
證券(含海外)約28兆,成人均173萬
退休金8.6兆,成人均54萬
雖然一定會有人回平均沒有用,但平均值越高中位數高機率越高,通常是平均值的40%。其實輸了就要認,人生又不只是輸這一次,不然就不要比,可以選擇無視,也不要上01還告訴人自己比別人差...
低估倒是有可能的,海外所得750萬以上要課20%稅還是太高了,跑去當假美國人、新加坡人還是有的。但當假台灣人沒甚麼意義(且有法規問題,還是洗錢的原因)。
你可以懷疑中位數...但他有既定經濟學的公式,你可以參考UBS的公式試著推翻他再來分享。
薪資沒甚麼好討論的,倒是國外薪資統計對象跟台灣不同。
MICHAELCUB81 wrote:
1.2025年台灣成年人平均總財富達948萬(含不動產)。
2.2025年台灣成年人總財富中位數為348萬(含不動産)。
3.2025年台灣受薪階級平均經常性薪資為4.7萬/月。
4.2025年台灣受薪階級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7萬/月。
5.2024年台灣受薪階級含奬金及加班費及年終,平均薪資為6.0萬/月。
光你說的這幾點,我覺得這應該是用最低標準在計算了,
以薪資來講,個人覺得不應該這麼低,台灣有很多工作薪資是不報稅也很難統計,因為台灣有很多傳統市場的從業人員,這類人員都是拿現金交易,而且收入不低,
很多農民都不用報所得稅,但都是隱藏富豪,我有很多在鄉下的親戚幾乎都是這類人,非常富有,但都很低調,
台灣月薪最低工資為新台幣28,590 元,但第4點薪資中位數為3.7萬/月? 我就很納悶,我身邊工作的人不太可能領這麼低薪的工作,統計到底是拿什麼標準?
就以閒聊版的身高哥來講,他高職畢業當作業員,平均每個月領4萬元,努力加班一個月最高可以到55000,作業員只要國中畢業一般都能勝任,只要有手有腦都能做,甚至比清潔工還簡單,就是重覆性工作累了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