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恐調漲!壽險業臨三大挑戰 舊保單告知成最大風暴

醫療險損失率逐年升,壽險業喊漲,周三(20日)保發中心已將「調費指引」送交金管會等拍板;但壽險圈坦言,想調漲保證續保醫療險保費,有三大挑戰,一、舊保單告知難度高,民怨風險大,二、漲多少需經金管會審查通過,三、保戶與業者信任關係。

「保證續保」是要保人繳保費、壽險業就得續保,但不保證費率(指可漲價)。目前民眾手上的醫療險,多是壽險保單「附約」,常見如實支實付醫療險、住院醫療險等,多數都是「保證續保」。

這波漲價兇手,被劍指是醫生鼓勵民眾自費治療新興醫療技術,如PRP增生療法、達文西手術等,使醫療險理賠率跳升,讓壽險業苦不堪言。

壽險公會與保發中心已拍定兩大漲價啟動要件,一、該張醫療險整體損失率高於預期;二、近三年實際損失率超過預期三成。符合條件後,首年最多可漲三成,其後逐年限漲一成,直到收支打平。

但是,壽險業想漲價,實務執行上卻有三大挑戰。最大難題是2022年3月以前銷售的舊保單。當時多數業務員未明確告知「保證續保」並不等於「保證費率」,使不少保戶誤以為保費終身固定。

保險局主秘古坤榮說,依規定,業者漲價前三個月,需派專人、或電話告知要保人,才能做後續漲價。

業者認為,這對數百萬件既有保單來說,是非常大挑戰。一旦沒連繫到客戶,公司需提客戶補償方案,依過去案例,就是不能漲價。

那如果保戶不接受漲價該怎麼處理?官員坦言,除了終止續保,可能業者也會引導客戶轉投保其他替代商品。

另一挑戰是,2023年12月起金管會要求,醫療險想漲價,需逐張保單核准。官員說,業者需提供完整經驗資料,例如販售30年的保單,就得提交30年的損失率紀錄。若高損失率與「不當銷售」或「浮濫理賠」有關,也必須排除。

官員說「保證續保」醫療險,依契約規定,本來就是不保證費率,金管會無法要求業者不漲價。過去保發中心「調費指引」就是漲價依據,只是標準不明確,如今是把漲價啟動要件、漲幅上限明確化。

最後挑戰是,一旦保費調漲,保戶勢必反彈,官員說,保戶若認為當初未被清楚告知,評議中心可受理,但對「漲幅過高」則不受理。業者認為,如何讓保戶理解費率調整是為確保制度永續,而非單純轉嫁成本,將是信任的重大考驗。


轉貼:聯合新聞網 2025-08-21 22:12 經濟日報/ 記者
廖珮君/台北即時報導
2025-08-27 14:57 發佈
但保險公司有賺錢,也沒發給所有保戶啊~~~
蓋房子
政府是對的
保險公司是台灣的大地主,要說營運不好也是短期的事情(例如疫情虧損)
拿短期的績效要漲長期每年都要講的保費,不免讓人覺得貪心了點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