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均GDP超過3萬鎂,但跟一樣3萬多鎂的日韓相比平均月薪差了一大節,甚至和愛沙尼亞、捷克比還小輸幾十元,如果算經常性月薪更只剩4.7萬?!奇怪了,錢都到誰手上了?這樣就算人均GDP破4萬鎂,對普通人真沒感覺。政府要想辦法大幅提升台灣人均月薪才是正道。
因為台積電,台積電一家公司讓台灣很多統計數字都變得過度膨脹,例如台股加權股價指數在2024年台積電市值還只占約30%,但到今年8月的市值已經佔台股約40%。台積電的股權有78%是在外資手上,2024年給員工的分紅約占淨利的12%,但分給股東的股利占淨利的40%,意思就是台積電是台灣GDP成長的主要來源,但GDP算在台灣頭上,股利卻是分給外國人,所以台積電其實是給外國人打工,或者說台灣消耗了大量電力當外國人的工廠,得到的卻是虛無的GDP數字和通貨膨脹,實質薪資根本沒增長多少。
這樣說,高薪的電子資訊產業員工只佔了全國就業人口的9.1%,超高薪的IC半導體業員工更只佔了2.9%。這樣一來其他絕大多數產業員工,根本感受不到台灣GDP有大幅增長。現在世界人均GDP的算法有很大漏洞,政府應該更重視人均薪資和PPP的提昇,才能真反應庶民生活品質。
maxwelly wrote:台灣人均GDP超過3萬鎂,但跟一樣3萬多鎂的日韓相比平均月薪差了一大節,甚至和愛沙尼亞、捷克比還小輸幾十元,如果算經常性月薪更只剩4.7萬?!奇怪了,錢都到誰手上了?這樣就算人均GDP破4萬鎂,對普通人真沒感覺。政府要想辦法大幅提升台灣人均月薪才是正道。 希望 台灣 沒有 台積電,都是 台積電 害的,拉高了 平均,隨便 1 個 工程師 都買 2 棟 億萬 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