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你還沒有嗎? 全台81.6萬人身家破三千萬! 年輕有錢人28%致富關鍵是「靠爸媽」

後面那一句01很多人應該不認同,
少年股神哪一個不是十萬變千萬的?

全台81.6萬人身家破三千萬! 年輕有錢人28%致富關鍵是「靠爸媽」FTNN新聞網

台灣有錢人有多少?中國信託近日發布《2025臺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推估全台擁有可投資資產超過新台幣3000萬元的「高資產人士」約有81.6萬人,年增14%,調查顯示高資產市場持續成長,且結構出現年輕化,關鍵原因是來自上一輩的資產繼承。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坦言,「就是上一輩靠努力打拚,下一代靠長輩打拚」。

何世昌指出,台灣高資產人士大部份是靠「企業經營」與「金融產品投資」致富,但45歲以下的有錢人靠「繼承、贈與」致富的比率最高,比例多達28%,「說穿了,就是上一輩靠努力打拚,下一代靠長輩打拚」。其次則是靠「薪資和獎金」致富(約占26%),何世昌緩頰,「並非每個青壯族都是伸手牌。如果您靠薪資與獎金無法致富,很可能是入錯行。」

讓何世昌感到有趣的是,富爸媽最常金援子女的情況是「買房」,比例高達69%,有43%則會協助子女做金融投資,只有29%的有錢人願意金援子女創業,這個比例低到令他訝異,「這當然代表台灣房價真的很貴,子女必須靠父母資金奧援才有能力買房,同時也可能透露出有錢人眼中,比起金援子女創業,還不如贊助、鼓勵子女投資。」

反過來看,有錢人子女最常向父母伸手要求的情況也是買房,高達71%的人會向爸媽要求資助,何世昌幽默表示,「沒有靠父母錢袋子解決不了的事,如果有,那就加上阿嬤的錢袋子!」

報告還揭露,向父母尋求金援並用於教育的人士,有44%是年齡介於45至65歲,比45歲以下的青壯族群(26%)還要高。何世昌不解:「看來我肯定不是有錢人的小孩,真心看不懂啊,為何這個年齡還跟長輩要錢讀書?是出國深造嗎?」

最後,高資產人士財富傳承的方式,以「預留動產」、「保險」、「不動產」最多,其中預留動產的方式最簡單,因為分錢最公平;保險具節稅效果;不動產則包含節稅、及附有留祖產的觀念。
2025-05-17 13:08 發佈
想要能稍微隨心所欲一點的生活
3000萬也不夠用
尤其夫妻還有小孩,更多人要用這些錢。
能保持持續穩定的收入最重要
sunflower2251 wrote:
後面那一句0...(恕刪)
台北市的新大樓隨便1坪都破百萬,

3000萬可以買30坪,扣掉公設3成,實住21坪,

有3000萬真的沒什麼,能住21坪的房子但是沒錢裝潢,蠻可憐的。
天竺鼠車車

從零開始到3000萬要很久的時間,如果在起跑點有3000萬會輕鬆很多

2025-05-17 16:00
ForLucky

能有3000萬以上的人你怎麼會覺得他沒房子住,如果多買大多是投資客吧,所以住60坪房子可是沒錢吃飯人生比較幸福嗎?

2025-05-18 8:33
從小到大什麼都要被管
難道你長大後連自己的公司都想被家人指指點點的嗎
運氣好就只是每個年度結算來當股東要分錢而已
運氣差就被硬插一個董事或高階職位管東管西
最後你就變成他員工
其實詐騙產業也蠻容易獲利的,
警政署統計,
台灣每周被騙50億元。
目前3000萬買小家庭的板橋大樓就一下子全沒了,重零開始。


實際上有3000萬做起跑線我怎麼也覺得很辛苦
CONA24

不過爸媽各3000萬的話,就顯的寬裕許多了,最好再加上阿公的3000萬,那麼就穩咯[真心不騙]

2025-05-17 19:08
根據當前國際財富管理巿場業務的通則,本報告對高資產客群訂立以下條件:

1. 資產規模需扣除自住房地產的價值,扣除後的資產規模為其隨時可以用來進行投資行為之資產;

2. 扣除金融負債的部分,避免高估高資產客群的資產規模;

3. 資產規模達到新臺幣3,000萬以上即為高資產客群;

4. 依據通膨調整2024至2025年的數據,將高資產客群的個人資產的標準定為新臺幣3,300萬元以上(以2017年新臺幣3,000萬為計算基準,透過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6 )計算公式,得出其貨幣價值相當於2024年3,300萬元)。



有錢人的煩惱
有些人就是贏在投對胎 我相信
sunflower2251 wrote:
後面那一句01很多人...(恕刪)


富者恆富

吃利息都吃不完了

當然越來越有錢
3000萬只是一個里程碑

靠繼承的命好,大家稱羨。

靠自己努力而來的,相信已經累積不少經驗,繼續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還沒達到的不要妄自菲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