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川普關稅惹怒全球「抵制美貨」!美國經濟恐蒸發830億美元

川普於4月2日「解放日」宣布對世界各國的對等關稅,全球對於「關稅人」川普的不滿隨之飆升,「抵制美國」(Boycott USA)也躍上社群平台、搜尋引擎的熱門詞彙。高盛預估,這波抵制風潮恐導致美國經濟蒸發830億美元。究竟,這波抵制美國貨的風潮從何而來,有哪些國家響應?除了成為標靶的特斯拉之外,還有哪些美國商品慘遭殃?

川普2.0上任以來,在全球掀起至政治、經濟風暴,經手之處皆天搖地動,再加上4月2日「解放日」對世界各國祭出對等關稅大招,已引起多國不滿。

不只政府、領導人正緊急討論如何應對,大眾也受夠川普政府如同「惡霸」般的行為,從社群平台上開始興起「抵制美國」(Boycott USA)的討論聲浪。

「抵制美國」風潮起源?哪些品牌慘遭殃?
這波抵制美貨潮,源於同樣屬於「五眼聯盟」的加拿大,不滿過去的美國老大哥翻臉不認人。不只是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副總統范斯(JD Vance)多次形容加拿大是美國的第51個州,更以芬太尼、邊境移民為名義,對加拿大課徵25%關稅,

不滿於此,加拿大政府帶頭抵制,在安大略省省長福特(Doug Ford)要求下,安大略省酒類委員於2月已下架所有美國酒類商品,其他省分紛紛響應。

更有眾多加拿大網友表示,這輩子都不願再踏上美國土地,呼籲抵制前往美國旅遊。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一年赴美旅遊人數高達2000萬,是美國最大宗的外國遊客來源。根據加拿大統計局,2025年2月,加拿大往美國的邊境通行量下滑兩成。

鄰近的墨西哥與拉美國家也興起反抗聲浪,「拉丁裔凍結運動」(Latino Freeze Movement)便是一例,該組織一一列出美國企業對於「多元、公平及包容」(DEI)計畫的態度,呼籲拉丁裔抵制背棄DEI原則的美國企業,以此抗議川普政府遣返移民的行動。
接著,這波反抗潮迅速蔓延至歐洲,尤其以丹麥、瑞典與德國等國家響應最為熱烈。截至4月4日,社群平台Reddit「從歐盟購買」(Buy from EU)群組創立一個半月,已吸引20.6萬人加入,是平台規模前1%的群組之一。

川普關稅惹怒全球「抵制美貨」!美國經濟恐蒸發830億美元

僅Facebook上可見各來自瑞典、法國的相關抵制社團,如雨後春筍冒出,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整理谷歌搜尋數據,發現世界上多個國家,包括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瑞典、丹麥、比利時、印度、澳洲和紐西蘭的人們都正在搜尋「抵制美國」(Boycott USA)。
搜尋內容則包括,「應抵制的美國產品」、「應抵制的美國產品清單」、「應抵制的美國品牌」和「如何抵制美國產品」。以下是各大社群平台最常出現的抵制美國產品清單整理:


川普關稅惹怒全球「抵制美貨」!美國經濟恐蒸發830億美元

德國「反川普」汽水爆紅!瑞典保險公司拋售特斯拉股票
歐洲各國興起抵制美國貨的聲浪,更掀起改支持歐洲本土產品的風潮。德國「商務日報」(Handelsblatt)與民調機構Civey調查發現,64%的德國人表示「如果可以,會儘量避免購買美國產品」。約過半的受訪者直言,川普的政策已開始影響購物選擇。

例如,德國社群媒體也出現「再見可口可樂,哈囉Fritz-Kola」(Bye bye Coca-Cola, hello Fritz-Kola)的貼文,引起關注。

川普關稅惹怒全球「抵制美貨」!美國經濟恐蒸發830億美元

德國汽水品牌Fritz-Kola早在四年前,川普第一任期時就以爭議性廣告嘲諷川普,在這波抵制浪潮中,就成為歐洲民眾替代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的選項之一。其他尋找本土替代品的案例,也包括退訂亞馬遜,改用德國電商Otto;或是取消訂閱Netflix,改為使用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的串流服務。

丹麥最大的連鎖超市薩林集團(Salling Group),3月初開始在店內商品標籤上加入黑色的星形貼紙,用以標示該產品是否產於歐洲。

而在這波抵制潮中,最顯眼的抵制對象便是川普好戰友馬斯克(Elon Musk)所創立的特斯拉。隨著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DOGE)風生水起,特斯拉卻因逐漸政治化、忽略員工權利,歐洲銷售持續下跌。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統計,2025年1月特斯拉在歐洲的銷售額暴跌,較2024年同期下降了45%。此前,2024年全年,特斯拉在歐洲的銷售額也下降了13%。

不僅如此,近期特斯拉的評價也不太樂觀。瑞典保險公司Folksam正在出售所有特斯拉股份,高達1.6億美元,丹麥退休基金AkademikerPension也已將特斯拉列入「黑名單」,對於馬斯克涉入美國與歐洲政治,企業管理與錯誤資訊等問題表達擔憂。

高盛:抵制行動恐蒸發830億美元
高盛於3月31日發布預測報告,指出外國對美國商品的抵制行動,可能導致美國GDP下滑0.3%,約830億美元。其中,加拿大的影響力尤為重要。英國市調公司YouGov在3月的分析指出,近53%的加拿大人已對美國商品開始一定程度的抵制行動。

美國旅遊協會(US Travel Association)也估計,即便加拿大赴美國的遊客數僅減少一成,也將重創美國旅遊業,包括減少21億美元的消費額,並導致1.4萬個美國工作崗位消失。

隨著這波「抵制美貨」風潮持續擴大,對美國經濟的影響目前仍難以估計,至於川普政府將如何應對、是否會做出回應,目前仍有待觀察。

轉貼:遠見 吳季柔
2025-04-05 23:34 發佈
抵制美國說來也好笑

因為現在大部分美國貨都不是美國製造的,不是代工就是零件都是別國的

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redwarf

品牌商拿走60~ 80%的利潤、零件和組裝吃剩下來的,就看誰比較傷啊

2025-04-06 17:59
nyko1225

美國公司美國就可以抽稅

2025-04-08 21:50
lsw24444 wrote:
抵制美國說來也好笑因...(恕刪)





美國擁有最多都是品牌其價值
大多國家都是替美國打工製造 打工仔
但其實抽最多不就是品牌商本人嗎?
而賣肝...傷身...勞心 加班 的自己國人都不做丟出來
別人用肝.用命換來的結晶成功後
反過來咬別人搶走他們工作?? 原本這是屬於他們的??
缺錢可以自己印QE QQE QQQE 還能不斷發債 舉債
然後泡沫就自己喊升息 把炸彈丟出去給各國引爆
再恐嚇各國關稅 外加操作匯率國??
只因為美元獨霸 8成以上都是美元計價!
川普的支持者主要是農業州,工業州的選民
要讓他痛
就是要抵制美牛,美豬,美國農產品
讓他的選民失業或收入減少

至於汽車方面,美國車主要是特斯拉
台灣能做的有限
就讓歐盟去修理特斯拉吧
渡邊純一

就如樓上所說.被抵制多是非美國生產.美國品牌只是少賺虧損.而失業多是在地雇用生產勞或服務業.現在美國農業州工業州本來就賺不多產業外移空洞失業多.能打擊真的有限.特斯拉有在美國開始有超級工廠了嗎[偷笑]

2025-04-06 10:25
INNOCE wrote:
川普的支持者主要是農...(恕刪)


川普雖然支持者農工業大洲 但終究也要開車.穿衣服.用手機 看電視.平板
放假也會想騎腳踏車 穿著自家洲球隊的 球鞋 球衣 看球賽吃美食
全都仰賴進口

而馬斯克加入政府團隊後 美加地區就已經開始抵制特斯拉
3月多新聞有報導 特斯拉在歐洲銳減40%銷售
亞洲不用說最大市場中國電動車 特斯拉已經底定出局
如今川普再來全球開地圖炮 連歐洲投資部門都不得不順應
自家政府出脫特斯拉 不過特斯拉現今狀況 的確能跑快跑是正確之舉!
從上次烏克蘭總統在白宮的談論以來,全世界尤其是歐盟就很不爽川普了,那什麼美國隊長論調,簡直自私自大到極點,如同司機說的:你們美國遠在安全的海外,以後可說不定,祝福你了。道盡許多國不爽美國的地方。
渡邊純一

最後敬酒不喝.喝罰酒.歐盟假好人明明付出比美國少.還私下一直戒不斷跟俄國買能源.堤供維持戰爭資金輸血.

2025-04-06 10:34
皮卡思樂冰

渡邊純一 說得好像台灣就沒買一樣。

2025-04-06 22:37
dkny0705 wrote:
川普於4月2...(恕刪)
老白目確實需要抵制,以為他講出口就是聖經。
彼此不爽罷了

歐盟在援助烏克蘭的過程愛搭不搭的,說一套做得又是另一套,美國當然要譙歐盟。
chan7203 wrote:
從上次烏克蘭總統在白宮的談論以來,全世界尤其是歐盟就很不爽川普了,那什麼美國隊長論調,簡直自私自大到極點,如同司機說的:你們美國遠在安全的海外,以後可說不定,祝福你了。道盡許多國不爽美國的地方。
GHTINE

挑起俄烏戰爭的是烏克蘭和美國啊!!! 現在的維和部隊,也不過是怕分烏克蘭這蛋糕沒分到~ 可以查查北溪二號誰炸的? 可以查查,美國天然氣一船淨賺是不是1億?

2025-04-06 11:44
渡邊純一

所以北溪二號誰炸阿?有誰說挑起俄烏戰爭是美烏而不是入侵者俄羅斯呢?樓上是看哪謠言顛倒是非呢?

2025-04-06 15:59
可是,一堆人PC還是只用intel/AMD,作業系統用微軟!顯卡用英偉達/AMD!手機用谷歌跟蘋果!

這都是美國最賺錢的~
渡邊純一

是阿.相信最後各國還是會妥協

2025-04-06 10:36
84865426

所以川皇 還沒對半導體課重稅阿 8~9成晶片不是在美國組裝 或 封裝的

2025-04-06 18:15
哪有惹怒全球?
不要亂講,
至少我們一點都不怒。
tomychan

我們奴啊

2025-04-08 9:11
選舉

沒辦法 臺國只能緊抱美國 畢竟有東Y中國B夫這壞敵國在旁

2025-04-08 12:18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