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李老爸的財富種子,一手爛牌如何逆轉勝

找份正職,信貸取得100萬/月繳約1.3萬元
84 期、3% 利率、善用網銀,一小桶金到手。

問題來了:
- 買什麼、何時買、何時賣?
- 單筆投資 vs. 定期定額,誰勝率更高?
- 槓桿是否能加速財富累積?

分享單筆投入搭配生命週期投資法(Life Cycle Investing),探討如何利用指數化投資(如 0050 或 VTI),有效提升長期財富。  

圖表選用美股VTI(10%)和 台股0050(9%)定期定額1.3萬vs. 單筆 100 萬 + 定期定額 1.3 萬(信貸繳清的7 年後開始)
李老爸的財富種子,一手爛牌如何逆轉勝

實際應用建議
✅ 適合年輕投資者:  
- 若能承擔風險,建議初期集中投資(例如 100 萬信貸)+ 後期穩定加碼(定期定額 1.3 萬),效果顯著優於單純的單筆投資。  
✅ 難以存錢的月光族:
 - 信貸,銀行比你更緊張,最高月收入的22倍,100萬大概月收需近5萬,銀行幫你一起存錢更有力!
(提醒:信用是你最值錢的東西,絕不拖欠!未來想轉增貸降息、房貸等都看你的信用)。
✅ 美國VTI vs. 台灣0050 選擇:
-投資你所在或你信任的市場指數,整個國家一起幫你賺錢,啞巴兒子越大賺越多(複利的威力愛因斯坦有說過)。  
-嫌風險太高或隨年紀大了可以改投VT(全球指數)。
-任何時候都可以投入,越早買越好。

小結:
單筆 100 萬 + 7 年後開始定期定額 1.3 萬」,30 年後多出 38-48%的總資產!

——
補充:
1.單筆投資 vs. 定期定額:數據怎麼說?
根據學術研究(如 Vanguard 研究報告)顯示,約 66% 的時間,單筆投資的回報優於定期定額,因為股市長期趨勢向上。
台股23000點是歷史高點嗎?長期只會更高!加權指數的「點位」並不是重點,因為若把已配發的股息權值還原後早已超過5 萬點 (根據臺灣指數公司,2025/2加權 (總報酬) 指數為 50402點)。

2.生命週期投資法:
年輕時槓桿,退休前轉穩健
生命週期投資法是由耶魯大學經濟學家 Ayres & Nalebuff 提出的策略,核心概念是:
年輕時應該投資更高比例的資產於股市,甚至適度使用槓桿,向未來的「人力資本」預支,簡單來說,就是 「年輕時集中風險資產,年長後降低風險」。

具體方向如下:
| 年齡 投資策略 |  
40歲前純股市為主,可搭配適度槓桿產品,提高曝險(多讓資金上戰場幫你打仗)。
40歲後,資產配置(全球性資產、房地產、債券、現金),逐步降低槓桿、曝險。
(資產配置沒有標準答案,家底厚就不需要為了賺用不到的錢而冒險,本大利小利不小)

3. 信貸好可怕?賠了怎麼辦!
一生總資產佔比:100萬的影響有多大?
假設:
- 年薪 70 萬,年增長 3%,30 年後退休- 每年投資盈餘 15 萬,報酬率 10%,30 年後總資產 =5600 萬100萬僅佔2%!
關鍵在於長期投資,巴菲特的資產99%來自50歲後,找到屬於你的雪球和坡道,然後不要打斷它!

4.何時賣股票
-要用錢的時候,重大開銷如買房、教育、退休金等,短期用錢善用質押。
-拓展認知,有更好的投資標的轉換(避免頻繁交易被交易成本侵蝕報酬)。
-再平衡(曝險過高時)
(切忌受市場短期波動影響或他人建議而賣出股票)
5.風險與應對策略
-投資、槓桿不是沒有風險,帳面損失只是入場券,把時間拉長很難輸,整個國家跟你共存亡!
-短期可能跌 20-30%,如果心態不穩可能萌生先賣掉等便宜再買回來的想法,但錯過了某幾天漲幅,長期複利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甚至買不太回來。
-遇到崩盤時,超市打折你會買,股市打折當然不能錯過,即便等待到24年8月的大跌進場,成本還是高於23年任何一天入場價。

結論
1️⃣ 早期單筆All in投入,長期對財富影響巨大 
2️⃣ 單筆和定期定額:結合效果最佳,30 年後差距可高達 3000萬以上。  
3️⃣ 長期投資+槓桿,讓複利幫你工作,時間才是最大優勢!
2025-02-11 20:57 發佈
借錢投資(投機)可以贏的機會當然有 , 端看是否為百中選一的投資人才
否則還是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 有多少財富開闢多少額外財源
不要想可以輕易獲利

看過太多年輕人借錢投資 , 損失了價差 也賠了利息
01的股神很多 , 只是常殞落
天選之人
信貸有說的3% 沒說的N%
槓桿2邊
一邊躺著賺
一邊虧到躺平
我這裡講時間和複利都已經超過五年
還是一堆人跟你說30年太久


能聽進去的
30年後就輕鬆了

聽不進去
除了少數有天賦的
30年後就是被市場狠狠甩到後面去的

30年後的3000萬
若是以通膨每年2.5%來算
相當於現在1400萬的購買力

可能有人覺得1400萬沒多少
問題是財富是代代相傳
你這麼做
以後可以有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傳給兒女

換位思考
你現在有長輩給你1000萬
不好嗎?
蠻可惜的,很久沒發文了,原本想分享一系列可複製的成功經驗,我想這邊的生態真的也不太適合我分享了,祝福大家都能早日達到自己的自由人生^_^
謝謝分享~~方法簡單明瞭
大部分人是沒耐心,只想賺快錢
借錢有壓力
畢竟還是要連本帶利還
說的很輕鬆,做的時候一堆問題
要真正放5年,10年,.....以上,不去動
能有多少人能做到
尤其當虧損到達 -30%,-40%, -50%....以上,
有多少人能坐得住
或許我沒那個膽,借錢來做槓桿
不管如何,用閒錢投資
最起碼吃得下,睡得著,不會怕
Harvey norman

觀念正確,投資朋友都忘記一句很重要,也就是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那些All in vti 與 vt 都不知道自己在承受什麼樣的風險,市場會給的東西也可能連本代利討回去

2025-02-13 11:08
awak

借信貸投資, 對軍公教無裁員減薪壓力的族群, 是可行的方式, 信貸有22倍月收的限制, 拿月收1/3付貸款, 壓力不大, 一般低階勞工有因景氣而被裁員減薪可能, 就不太合適, 因為撐不過景氣谷底

2025-02-13 11:45
幸福的孩子 wrote:
找份正職,信貸取得100...(恕刪)

感謝分享做參考唷
幸福的孩子 wrote:
找份正職,信貸取得100...(恕刪)

理論上是可行的
實際上看個人背景條件及理財能力
這種開槓桿方式很吃個人特質的

投資新手如果看到別人如此開槓桿操作
有八成最後是被割韭菜的

我是在2015年歐債風暴
大盤7000多點,房屋增貸買100萬金融股

2020年新冠疫情,4月份再房屋增貸200萬,大盤萬點時買200萬金融股

從2020年迄今,大約賺3倍2200萬左右
去年12月開始賣股還100萬房貸,今年1月份用股利再還70萬房貸,今年會用股利再還200萬還清房貸,準備提早退休

開槓桿不是不行,前提是在當有各種不如意狀況時,你要能抗得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