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金併購案進行到現在,雙方也幾度交鋒。
說實話,也許看雙方出價是很直觀的,然而併購卻不是如此簡單可以用金錢衡量的(雖然台新出價其實也已經彎道超車了,但這不是我想討論的重點)。
剛看到一個懶人包,我覺得蠻能解釋大眾或甚至金管會對中信憂心的點,梳理之後再綜合我個人的思考,跟大家分享——
首先,金融股是大部分偏保守的投資者存股的首選,也因此其實一時換股的金額不見得是最重要的,後續經營能否順利、配發股息是否穩定,才是影響長期投資的關鍵因素。
而中信在經營管理上的問題不可謂不多啊🤔:
- 中信併購的歷史雖多,然而其中牽涉的、違法亂紀的惡性事件,卻也不勝枚舉。
- 金融監理違規、內控失靈,也使得中信整體的經營常出現問題。
- 更不用提辜董那些人盡皆知的重大金融犯罪案件了…
正因為這些問題,導致中信自身的股價長期低迷、沒有起色,甚至常年股利極低,被戲稱為一元金,又怎麼能判斷當他吃下新光,真的能好好經營、創造綜效呢?
換句話說,其實新新併對存股族反而是更有利的:
如圖所示,台新的平均殖利率其實優於中信,且台新新光股價要從20上升至40,無疑將比中信新光由30上升至60來得容易。而那些因為辜董介入併購、因炒作而衝進場的超短線散戶,其實不該是評價這個案子的主要思考目標。(資料來源:Goodinfo!台灣股市資訊網,棒棒的理財失控週記整理)
更不用說若中信併購成功,經營管理可能出現衝突、員工是否留用也會產生問題,而且市場因為此次惡意併購所帶來的風險也會進一步發酵,也許會引發金融業敵意併購的連鎖反應。
以上,種種風險疊加,對於金融股存股族來說,我認為是弊大於利的,在這場併購案中,中信的介入,對新光股民、員工,乃至中信股民,均非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