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自己一直都是短線投資者,以前都在玩期貨還是外匯保證金做XAUUSD為主。但最近雙寶越來越大隻想多花點時間在他們身上,晚上幾乎也沒辦法看盤打單,工作部分也開始投入其他事業,跟太太討論後打算之後就不在看盤打單了,考慮以分批購入ETF或股票為主。
這幾年得益美國印鈔所以股市幾乎都多頭,但也不知道這股狂熱會到哪時候,打單邏輯幾乎不適用在存股身上,很怕現在入場是不是去接刀還是進去洗碗的..
目前雙薪家庭,年薪大概600萬左右
家庭開支每月大概6萬,保險部分也大約5萬
房貸25萬(有投資一間房子),無車貸
美金定存大概有75萬,美金活存大概50萬(主要是玩期貨的流動資金)
台幣定存800萬左右,活存350萬
早期長輩幫我買的儲蓄險20年了 大概有100萬*2筆(不看通膨的話是有賺錢狀態)
目前考慮的地方是台股正高潮中,選股不慎的話入場大概率都可能去住一輩子,而且台股盤太淺許多都是外資喊,但大概率長遠看0050這種台灣50大還是可以買,存股看起來大家還是推金融股 中華電信 0056 00919這種為主。
美金部分應該會繼續使用IB買美股,目前是考慮QQQ,SOXX還是BRK-B,雖然股價目前也都是沖天,但比起台股來說似乎比較保險,買個科技未來還是相信巴菲特。
如果是各位會分批購入?還是再等一陣子回調後再買入?
投資比例各位存股或ETF達人會怎樣建議呢?
台幣部分定存會建議解約買中華電,0050嗎?
美金定存現在應該也都是建議先到期(4%)後再分配對嗎?如果是的話會怎分配美股會比較好?
(因為也考慮到美股股息會扣30%掉,所以會以市值型股票為主)
買入後基本上應該都是蓋牌不看了,銀行帳戶在兆豐銀行,因為跟行員認識也推薦一個不錯的營業員,聊了一下手續費部分,台股似乎存股散戶折數各家都差不多,存股幾乎也不用特別在意手續費。
唯一好像有的差異就是美股複委託似乎跟IB一樣是以股計算不過兆豐證券是每股0.1美金,除非美金定存這塊解約後不打算續存,不然應該也暫時先不會用到複委託。
感謝各位指教
